闽南地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闽南地方文化概览》概要介绍闽南话、闽南地方文学、闽南民间文学、闽南民间音乐、闽南民间舞蹈、闽南民间曲艺、闽南戏剧、闽南民间工艺、闽南建筑、闽南宗族组织、闽南宗教信仰、闽南民风习俗、闽南茶文化、闽南传统服饰、闽南文化传播等方面的知识。
《闽西客家的民俗信仰生活》在闽西、闽西北的长汀、上杭、宁化、将乐4县8乡21村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志、户籍本、族谱、碑记等文献,对客家宗族、村落、墟市、族群与民俗信仰进行了详细描绘与论述,再现了传统客家乡民的民俗信仰生活,有助于人们认识客家民众的日常生活,对全面认识和理解丰富多彩的客家社会历史及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书为有名社会学家陈达先生的笔记体日记,记录了其在1934年至1935年间在闽粤、南洋地区和苏联的考察见闻。“华侨为革命之母”,书中对于闽粤社会与南洋华侨的观察叙述,展现了这一群体的风俗民情,及其与国
本书为著名社会学家陈达先生的笔记体日记,记录了其在1934年至1935年间在闽粤、南洋地区和苏联的考察见闻。 华侨为革命之母 ,书中对于闽粤社会与南洋华侨的观察叙述,展现了这一群体的风俗民情,及其与国内革命千丝万缕的联系。1935年作者游览苏联,细致记录下了苏联社会的发展形势及工农生活,亦具珍贵价值。
《中国百节民俗之乡——广西融水》系中国民间文艺之乡系列丛书。融水,俗称大苗山,位于广西北部,境内聚居着苗、瑶、侗、壮、汉等12个民族,是全国三大苗族聚居区之一,2015年成功申报了“中国百节民俗之乡”。百节民俗,是融水境内以苗族为主的各族人民悼念先人、 祈福、交流感情、集体聚会娱乐的传统节日。各族人民在生活中还创造了独特的手工技艺,苗族古歌,传统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百节民俗之乡——广西融水》是展现融水各族人民生活特征、风俗习惯、民族信仰和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认同感、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平台。
《中国百节民俗之乡——广西融水》系中国民间文艺之乡系列丛书。融水,俗称大苗山,位于广西北部,境内聚居着苗、瑶、侗、壮、汉等12个民族,是全国三大苗族聚居区之一,2015年成功申报了“中国百节民俗之乡”。百节民俗,是融水境内以苗族为主的各族人民悼念先人、 祈福、交流感情、集体聚会娱乐的传统节日。各族人民在生活中还创造了独特的手工技艺,苗族古歌,传统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百节民俗之乡——广西融水》是展现融水各族人民生活特征、风俗习惯、民族信仰和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认同感、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平台。
《中国百节民俗之乡——广西融水》系中国民间文艺之乡系列丛书。融水,俗称大苗山,位于广西北部,境内聚居着苗、瑶、侗、壮、汉等12个民族,是全国三大苗族聚居区之一,2015年成功申报了“中国百节民俗之乡”。百节民俗,是融水境内以苗族为主的各族人民悼念先人、 祈福、交流感情、集体聚会娱乐的传统节日。各族人民在生活中还创造了独特的手工技艺,苗族古歌,传统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百节民俗之乡——广西融水》是展现融水各族人民生活特征、风俗习惯、民族信仰和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认同感、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平台。
《中国百节民俗之乡——广西融水》系中国民间文艺之乡系列丛书。融水,俗称大苗山,位于广西北部,境内聚居着苗、瑶、侗、壮、汉等12个民族,是全国三大苗族聚居区之一,2015年成功申报了“中国百节民俗之乡”。百节民俗,是融水境内以苗族为主的各族人民悼念先人、 祈福、交流感情、集体聚会娱乐的传统节日。各族人民在生活中还创造了独特的手工技艺,苗族古歌,传统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百节民俗之乡——广西融水》是展现融水各族人民生活特征、风俗习惯、民族信仰和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认同感、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