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文化与东北文艺》是在东北地域文化视域下,对20世纪以来的东北文艺的整体审视。其中既有文化历史的总结,又有文化特点的聚焦;既有文学脉络的梳理,又有具体文本的解读;既有对积极文化因素的弘扬,又有对消极文化因素的批判;既有纯文学的视域,又有民间的视野。应该说,《东北文化与东北文艺》从整体上较为系统地呈现了东北文化的历史时代特点,及其影响下的各类文艺创作和文艺发展的主要格局与基本面貌。
齐齐哈尔有“鹤城”的美誉,始建于1691年,经历了沙俄的入侵和日本的占领,其城市建筑也打上异域的烙印。本书编绘了齐齐哈尔已经消失和正在逐渐消失的老建筑及古老的民俗方面的图像122幅,配有简要的中英文说明。
东北地区的饮食曾经给关内的同胞一种粗放甚至粗糙的感觉。实际上,这在笔者看来只是一种适合东北地区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不加修饰的豪迈,是传统东北饮食的特点,也可以说是东北菜得以五洲落户、四海安家的重要原因。《东北饮食文化》以东北地区的东胡、溅貊、肃慎、汉族古族系以及朝鲜族、俄罗斯族等外来民族为区分,向广大读者以及饮食爱好者介绍了东北地区各族人民饮食发展的源流,具有代表性的特色饮食及其所蕴含的饮食文化。作者力求比较全面系统地梳理东北地区饮食文化的整体发展脉络和趋势,并对当代东北地区知名饮食品牌进行简要介绍,希望能为广大读者特别是饮食爱好者呈现一本“舌尖上的东北”。
《东北文化与东北文艺》是在东北地域文化视域下,对20世纪以来的东北文艺的整体审视。其中既有文化历史的总结,又有文化特点的聚焦;既有文学脉络的梳理,又有具体文本的解读;既有对积极文化因素的弘扬,又有对消极文化因素的批判;既有纯文学的视域,又有民间的视野。应该说,《东北文化与东北文艺》从整体上较为系统地呈现了东北文化的历史时代特点,及其影响下的各类文艺创作和文艺发展的主要格局与基本面貌。
.
齐齐哈尔有“鹤城”的美誉,始建于1691年,经历了沙俄的入侵和日本的占领,其城市建筑也打上异域的烙印。本书编绘了齐齐哈尔已经消失和正在逐渐消失的老建筑及古老的民俗方面的图像122幅,配有简要的中英文说明。
齐齐哈尔有“鹤城”的美誉,始建于1691年,经历了沙俄的入侵和日本的占领,其城市建筑也打上异域的烙印。本书编绘了齐齐哈尔已经消失和正在逐渐消失的老建筑及古老的民俗方面的图像122幅,配有简要的中英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