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一笔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作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重要组成部分,京西古道已然成为门头沟区一张金色的文化名片,在实践过程中,愈加发挥显示其文化张力与价值魅力。 本书以人文视觉、文化审美的叙事角度,通过时空感、历 史感、生命感、价值感强化调动,来展现京西古道文化魅力,强调古道文化审美体验。展示了京西古道的起源、演变及其历史文化,阐述其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并对古道文化的发展及利用进行了有益探讨。书中精练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卓尔不群,使人耳目一新,油然而生前往踏勘体验之念。
《徽州书法》通过梳理徽州书法的历史脉络,引申出对历代徽州代表书法家、新安画派中的能书善画者、徽派篆刻代表人物、徽州名人、徽州状元、徽州御医等群体书法特点的介绍,和对徽州文书、徽州摩崖石刻、徽州碑刻、徽州楹联匾额、徽州牌坊、徽州刻书、浅绛彩瓷器等历史文化遗产上书法特点的介绍,从而印证了徽州书法在徽州文化和中国书法史上应具有的地位。全书以书法为引线,系统介绍了徽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既是一本系统研究徽州书法的著作,也是一本推介黄山风光和徽州文化的著作。
本书从满足社会大众对徽州文化了解的需要出发,包括徽州常识、徽州商帮、徽州宗族、徽州古村落和古建筑、徽州科学技术、徽州文学与艺术、徽州历代名人七个单元。本书既是一本科普读物,又是文史资料,作者将长期从事徽州文化调查研究的积累贯穿在全书的写作中,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每一篇章之后都附有精彩的插图,图文并茂,是一本关于徽州文化的普及性精品读物,适合中学生以及对徽州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阅读,对于原先对徽州文化了解不多的读者来说,帮助尤其大。
《广东茶道》这一书详细的叙述了潮州功夫茶的发展历史,以及对未来潮州功夫茶的展望。广东茶道对广东人乃至中国人的精神影响。茶, 可以拯救人的躯体,也可以拯救人的灵魂。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只要爱上喝茶,就是踏上了人与自然的亲密通道。喝茶是一种问道也是一种修行。 潮州凤凰人源远流长的海外茶史。咸丰十年,汕头开埠,成为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凤凰人因此带上了鸟嘴茶,开始进行海外的茶业销售,带动了潮汕人的经济发展。茶,带动了潮州人在海外的生存发展,茶,也是牵连海外潮人与故乡的思乡之线。 本书还详细描述了,不一般的茶农——黄柏梓和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功夫茶”代表传承人——叶钟汉等人,对潮州功夫茶的发展与传承所做的不懈地努力。如今叶汉钟经常在全国各大院校,甚至受邀国外讲述潮汕茶文
本书通过150余幅手绘青岛老建筑的作品以及那些老建筑背后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百年青岛老城的独特魅力。其既不是青岛历史的叙述,也不是青岛旅游的攻略,而是让读者慢慢品味的一种心境。书中略显文艺范的画风色调,略带一些心绪的文字诠释了老青岛人的慢生活。位于胶州湾畔具有欧陆风范的青岛老城景象,漫步于青岛的老石板,穿梭于法国梧桐的老街,呼吸着略带潮气的海味,青岛的老城具有爱琴海的气息,欧洲庄园的芬芳,字里行间淡淡地散发着一种宁静的气息。
安茶是一种后发酵的紧压茶。它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安茶为历史名茶,属黑茶类。创制于明末清初,产于祁门县西南芦溪、溶口一带;抗战期间停产,20世纪80年代恢复生产。成品色泽乌黑,汤浓微红,味香而涩。内销两广香港,外销东南亚诸国,被誉为“圣茶”。安茶,有投资收藏价值,安茶越陈越好,药用价值就越高,在东南亚收藏市场非常受欢迎。
童谣是一种口耳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域的差异,一首童谣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版本,这体现了民间童谣的丰富性、多样性。 《老广新游之广府童谣》由越秀区文联和大话国创作团队合编,收录了广府地区很具代表性的64首童谣,分为“经典”、“鬼马”、“好玩”、“家常”、“特色”、“简短”六个部分,不仅有趣稚的画面,还配以解说、音标和由广东大音音像出版社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州节目制作室提供的部分音频文件(以形式),可供读者全面地认识和欣赏这充满浓厚广府风情的童谣。
郭因编著的《安徽文化通览简编(精)》简要介绍了安徽的农耕文化和在学术思想领域、教育领域、科技领域、文学领域、艺术领域等众多领域出现的各色各样的杰出人物,以及享誉中外的特色工艺如文房四宝、徽州三雕、界首彩陶、芜湖铁画、万安罗盘等的民间技艺大师。安徽以山水之胜,人文之盛也吸引了历史上无数文化名人为安徽的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本书简明地告诉人们安徽辉煌的过去,激励江淮儿女努力创造安徽辉煌的现在与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