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唐诗编年史长编》,重点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按照时间流程,全面考证浙东的现存唐诗。举凡唐代诗人在浙东留下的诗歌或涉及浙东的诗歌,都根据史料尽可能地加以编年,成为有唐一代浙东越州唐诗编年的集大成著作。第二,较为全面地梳理与现存浙东唐诗相关的诗人生平、行迹和交往。将其纳入每一年与每一篇的叙事之下,以体现唐五代三百余年间浙东唐诗发展的轨迹。第三,重点考察浙东本土诗人的诗歌作品。全面辑录籍贯为浙东的唐代重要诗人的事迹,有些诗人没有在浙东留下诗歌,但也在考证之列,这样集中展示越州唐诗的成就。本书当是迄今为止浙东唐诗之路文献最完备的综合研究,是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的奠基之作,具有开创性和集成性。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香港卷)》是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各地文史研究馆和馆外专家用6年时间撰写的学术著作,共34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均有1卷。各卷上编纵向地描述当地文化的发展史,下编重点描述当地文化的特点和亮点。上起于远古时代,下迄于1911年辛亥革命,可视为各地的“文化地图”。《中国地域文化通览(香港卷)》以学术性、现实性、可读性三者的统一为目标,可供学者参考,也可供干部培训及广大读者研习之用。尤其希望《中国地域文化通览(香港卷)》能对当前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我们已经无法回到历史亲眼见证不同时期人们爱香、用香的景况,但在流传的文学作品和各式典籍中,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古人们对香的挚爱:从《诗经》《楚辞》所记录的年代,到唐诗、宋词的时代,再到《牡丹亭》《西厢记》《红楼梦》的时代,从来没有间断过。在封建社会繁华的城市生活中,有闲阶级把对香味的享受升华为一种仪式,成为上流社会身份的文化符号。礼香、品香、赛香、斗香、藏香,以及由此而衍生的产业化链条,数千年来生生不息。 众香皆妙,而沉香犹甚。沉香素有“百香”之谓,成为谱写人类嗅觉文化史的标志性存在。在几种的香料中,“沉檀龙麝”的说法也是沉香为首。在宗教的世界里,无论是佛教、道教,还是基督教、、教,沉香都被认为是上天恩赐的宝物。《》记载,沉香是上帝栽种的植物,是基督降世以前,三位先知带来世间
华裔地理学家段义孚写作于20世纪70年代的《恋地情结》这本书,以人与环境的情感纽带为主题,经由认识人类自身――人的感知、态度和价值观,而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再经由认识环境作为生物的人、社会的人以及个体的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空间(物质)载体,而重新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的生成,是人类不断建构理想人地关系的过程。《恋地情结》开创性地将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核心问题融为一体,并以广博的东西方文化案例成功地诠释了书的主题,从而为人本主义地理学建立起基本的理论框架、概念和方法论。 本书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地理学自身,也对同时期西方的人文社会科学带来了巨大影响,成为西方整个文化领域“空间转向”的重要推手。而他这部深具吸引力的著作在美国也以雄踞书榜长达五周的好成绩,证
我们已经无法回到历史亲眼见证不同时期人们爱香、用香的景况,但在流传的文学作品和各式典籍中,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古人们对香的挚爱:从《诗经》《楚辞》所记录的年代,到唐诗、宋词的时代,再到《牡丹亭》《西厢记》《红楼梦》的时代,从来没有间断过。在封建社会繁华的城市生活中,有闲阶级把对香味的享受升华为一种仪式,成为上流社会身份的文化符号。礼香、品香、赛香、斗香、藏香,以及由此而衍生的产业化链条,数千年来生生不息。 众香皆妙,而沉香犹甚。沉香素有“百香”之谓,成为谱写人类嗅觉文化史的标志性存在。在几种的香料中,“沉檀龙麝”的说法也是沉香为首。在宗教的世界里,无论是佛教、道教,还是基督教、、教,沉香都被认为是上天恩赐的宝物。《》记载,沉香是上帝栽种的植物,是基督降世以前,三位先知带来世间
本书从满足社会大众对徽州文化了解的需要出发,包括徽州常识、徽州商帮、徽州宗族、徽州古村落和古建筑、徽州科学技术、徽州文学与艺术、徽州历代名人七个单元。本书既是一本科普读物,又是文史资料,作者将长期从事徽州文化调查研究的积累贯穿在全书的写作中,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每一篇章之后都附有精彩的插图,图文并茂,是一本关于徽州文化的普及性精品读物,适合中学生以及对徽州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阅读,对于原先对徽州文化了解不多的读者来说,帮助尤其大。
泉州世遗图录首次以图片为主,集中展示泉州世界遗产的独特魅力,收录图片320余幅,辅以中英文介绍,全面呈现泉州22处世界遗产点的原真保护风貌,以及有关考古发掘、民俗文化活动及出土文物等。全书内容丰富,既有体现对各遗产点进行研究、梳理、论证等学术成果的中英文介绍,也为每张精美的图片标注了精准的中英文解说,不仅展示了公元10—14世纪产生并留存至今的一系列文化遗产,形象生动地突出了这些遗产点鲜明的海洋贸易和东西方文明交融特征,也直观呈现了泉州作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特点、地位和影响,旨在向全世界彰显泉州世界遗产的重要价值和恒久魅力。
华裔地理学家段义孚写作于20世纪70年代的《恋地情结》这本书,以人与环境的情感纽带为主题,经由认识人类自身――人的感知、态度和价值观,而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再经由认识环境作为生物的人、社会的人以及个体的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空间(物质)载体,而重新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的生成,是人类不断建构理想人地关系的过程。《恋地情结》开创性地将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核心问题融为一体,并以广博的东西方文化案例成功地诠释了书的主题,从而为人本主义地理学建立起基本的理论框架、概念和方法论。 本书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地理学自身,也对同时期西方的人文社会科学带来了巨大影响,成为西方整个文化领域“空间转向”的重要推手。而他这部深具吸引力的著作在美国也以雄踞书榜长达五周的好成绩,证
《澳门掌故》一书集有关澳门的民情风俗、轶闻传说、自然景观、街巷变迁、饮食娱乐、庙宇教堂、诗文名士等知识于一炉。《澳门掌故》是史料,从历史的角度看,可以说它是一部“澳门民俗演变史”,但它终究不是按照“史”的写法去写的,它以一种“讲古”的形式,为历史文化知识不一的读者提供了阅读的便利。
《潜口——人文村落风雅家园》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考察,着眼历史、立足当代、注重文化、服务社会,全面、系统、深入地介绍潜口的区域环境、经济模式、宗族渊源、村落历史、杰出人物以及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特色鲜明的自然景观。偏重于人文村落、风雅家园的演绎。本书对于徽州文化的研究、黄山旅游的实施都富有参考价值。作者汪大白在大量一手资料基础上,生动展示该村落历史文化传承,并从中揭示徽文化的丰富内涵。
《香乘》一书是明末淮海(今江苏扬州)学者、香学家周嘉胄穷二十年之力搜集整理的香学著作,也是中国香文化集大成的经典之作。 周嘉胄此书囊括了各种香材的辨析、产地、特性等香学知识;搜集整理了大量与中国香文化有关的典故趣事,可谓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备,是了解中国香文化的之作。更弥足珍贵的是,在《香乘》还博采宋代以来诸香谱之长,整理了很多传世香方,这些香方在今天不仅具有香学上的史料价值,也是香道爱好者可以不断发掘实践的宝库和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