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生于斯、长于斯的秦岭、汉江为 文心 ,将 与我惟一 而妙极生情的喷薄情感,化为五十二章十五万余字的散文集,分为上篇 秦岭岁月 ,下篇 汉江泳思 。正如他在开篇写道: 一万个人的心中,有一万个秦岭。是为 秦岭之子 的我,有了自己的 秦岭岁月 ,作者将秦岭的厚重历史、壮美风光展现给读者,读后,让人生发出为祖国壮美河山情驰神纵的悲悯情怀、心心相惜的美学思考、一步一景的情感洗礼,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爱的回归、美的享受、情的痴迷。
《小水滴漫游记:穿过一条古老的运河去大海》以塘河为线,以温州地域文化为创作素材,塑造童话形象 小水滴 。小水滴游历塘河,在黄鹂、大白鹅、柳树、蝴蝶、白鹭、麻雀等朋友的帮助下,在所见所闻所思中,了解温州地域灿烂的文化。 《小水滴漫游记:穿过一条古老的运河去大海》以童话为创作体裁,以游记的形式去书写,以塘河流域为线,串起温州文化散落的珠子,文字充满启迪意味。
韩江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河流之一,是广东省东部主要的河流,也是广东省内仅次于珠江的第二大河流。韩江蜿蜒在广东粤东大地上,滋养出了两岸广袤肥沃的平原以及勤劳朴实的人民,他们在这里世代繁衍,生生不息。本图书以韩江水域作为叙述主线进行串联,分三个篇章介绍了粤东地区韩江两岸的民居建筑、名胜古迹、特色物产、美食小吃以及风土人情等内容,叙述笔触风趣幽默,配以作者在实地游历过程中拍摄的风景图片,图文并茂,具有一定的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岭南饮食文化是岭南人包括外地移民、侨居者在岭南有关饮食实践活动中展开的各种社会生活的总和,涵盖了与岭南饮食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本书从岭南地域文化的角度对岭南饮食文化进行简要系统介绍,以地域分类,重点介绍岭南主要是广东省境内广府、潮州、客家三大民系为主的饮食文化发展过程及主要特点,对各大菜系的代表菜式做重点介绍,使读者概括性了解岭南饮食文化的基本特点、整体情况和历史发展。
中国城市 系列手账是以城市为主题的双语手账本,从故事、仿古、传统、人文四个方面解读一座城的文化符号和城市性格。 六朝古都南京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0世纪,南京也是近代中国经历变革的见证者,现代南京更是长三角的重要城市,景色宜人,经济发达、底蕴深厚。手账本选取20幅南京地标性历史文化特色景点景观,佐以文字叙述,或记叙或抒情,表达南京这座城市不一样的性格情怀。
本书以 品牌 为主线,论述近代南京路四大百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对近代中国零售商业转型的革命性推动作用,以及在塑造近代上海、中国城市社会生活、新型都市文化、城市居民观念方面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影响。在传统中国的零售商业活动中,有着类似于近代品牌的所谓 字号 。然而前近代的 字号 与近代工商业的 品牌 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社会发展形态下的商业模式,以及围绕着这种商业模式的社会生活形态、文化模式、人们观念的转变等。要而言之, 品牌 身后的故事不仅多,而且意味深长。本书正文分为四章,即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各一章。
历史上徽商称雄明清商界六百余年,俗语 无徽不镇 钻天洞庭遍地徽 都是对徽商社会影响的描写。明代著名小说 三言二拍 中多处对徽商进行描写,热播电视剧《大清盐商》中的主人公汪朝宗就是以徽商江春为原型。文学作品及影视作品中对徽商的描写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徽商有哪些广为人知的事迹?徽商主要经营哪些行业?徽商的成功之道是什么? 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认识徽商,作为徽商研究的重镇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组织一批徽学研究专家编写了这套普及性、通俗性的解码徽商丛书。丛书以尊重历史事实为前提,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趣味的故事、图文并茂的形式来解密徽商。
1975年,台湾民歌手杨弦在台北中山堂唱起了《乡愁四韵》,从此拉开台湾音乐繁盛的序幕。四十年过去,台湾的民歌与流行音乐影响着海峡两岸一代又一代的人,让无数两岸同胞在另一种层面上站在了一起。邓丽君、罗大佑、李宗盛、周杰伦、五月天,这些伴随着我们几代人成长的音乐人的故事,早已被人们奉为经典,口耳相传。如今我们以一本图书的形式,聚集了白岩松、胡德夫、马世芳等诸多两岸音乐、文化界的名家,共同讲述这四十年来台湾音乐、唱片公司、音乐人的经典故事。让我们伴着音乐起航,遇见台湾,遇见我们的另一面。
刘福铸、黄瑞国主编的《妈祖文化研究论丛(4)》主要从“ 妈祖文化史实考论”、“区域妈祖文化研究”、“妈祖文化传播与产业探讨”三个面向来研究妈祖文化。其中,妈祖文化研究中诸多史料的进一步考证、妈祖典籍的编辑考订,区域妈祖文化研究的蓬勃开展及海外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琉球妈祖信仰研究的兴起,以及妈祖文化与旅游、妈祖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妈祖祭典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妈祖文化发展的保障体系和发展趋势、妈祖信仰及妈祖文化对两岸关系发展和华人世界观的影响及现实意义等内容,涉及传播学、民俗学、航海交通、区域地理、建筑文物、文学艺术、历史、旅游经济等诸多学科,内容丰富,材料翔实,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详细论述了完善妈祖文化研究和促进妈祖文化发展对沟通海峡两岸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历史与现
本书按政治动员、土地革命、群众路线、党的建设、军队建设和政权建设等专题,展示井冈山斗争时期反映红军战斗生活、政权性质、对敌斗争、宣传群众等方面内容的红色标语,并进行必要的解读,是研究井冈山斗争历史的重要历史资料。
本书利用在莆田、仙游、福清、惠安等兴化方言区和东南亚兴化人聚居区两头实地调查所得一手资料,考察兴化人的庙宇系统和仪式传统从福建割火分香、漂洋过海播撒南洋的历程及其与原乡祖庙、沿途兄弟庙呼应互动的方式,揭示跨越福建和东南亚的中国文化网络的形成过程与内在结构,探讨近代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文化传承机制及其与侨乡社会变迁之关联,发现不同于普遍关注的高高在上的国际政治、国家政策、儒家文化和华商网络,日常生活中共同的庙宇、仪式、演戏等才是海外兴化人文化传承的主要内容、自我认同和群体表达的主要形式,根植于侨乡基层的民间信仰、祭祀仪式、祠堂庙宇、祖厝祖坟、契约族谱、家族组织等传统民俗资源才是联结海外华人与中国的文化媒介和情感纽带。
本书共分三部分:上编书仪的书式与仪体;中编礼法与制度;下编正礼与民俗。共十四篇论文,内容为敦煌写本书仪、唐代书仪中的单、复书形式简析、敦煌书仪中的官场起居仪 、敦煌写本书仪中的行第之称,等等。
浙东宁波地区历来被誉为“东南佛国”,佛教文化积淀深厚,徐剑飞编著的这本《东南佛国(宁波佛教文化)》以抒情的笔调再现了宁波佛教发展的历程,通过对天童寺、阿育王寺、保国寺、金峨寺等佛教丛林的历史沿革的故事化阐述,和雪窦重显、天童如净、宏智正觉、大慧宗杲、圆瑛法师等高僧大德的宗系及住持宁波寺院时留下的颂古、偈语、公案,让读者对宁波佛教文化的宗系源流的发展有个系统的了解之余也有了些许启发。
赏游南京,精髓在于文化。恰如朱自清先生所说, 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流,秦淮的艳迹。这些也许只是老调子,不过经过自家一番体贴,便不同了。 如今的南京,可看、可赏、可以细细品味的远不止于 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流,秦淮的艳迹 这些 老调子 ,但 自家一番体贴 仍是不可或缺的。贾鸿雁、张天来、杨忆、朱琳编写的《南京文化遗产及文化旅游(汉英对照)》的立意,一是对南京文化遗产的 老调子 新调子 详加梳理,二是为有心品读南京的朋友,提供可以 自家一番体贴 的文化旅游专题线路。全书分两部分,上篇 阅读篇 ,叙述南京的文化遗产和景区;下篇 行走篇 ,提炼了八个文化旅游主题。
《岭南故事书系 岭南风物》讲述了从年初到大除夕,一年之中让我们欢欣鼓舞的一个个节日的故事。过不同的节日,体会不同的民俗。如酒,如歌,是我们永远的根。这是一本讲述岭南节日风俗的书。本书希望读者在了解了节日背后的故事和当众风俗的由来之后,会发现每一个节日都有其无可替代的意义,每一个节日都值得格外珍惜。
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山西是华夏文明的摇篮、著名的革命老区 表里山河,伟岸气魄的三晋大地,散落着先人灿若繁星的智慧,也凝结着无数文明传续的印记,她被赋子了太多的历史标签。 不到山西,不懂中国;到过山西,才知华夏。《山西省 十四五 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挖掘和弘扬优秀三晋文化,突出山西华夏文明植根地位,深人研究梳理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起源和特质,开展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太行文化系统性研究。为了讲好山西故事,我们策划了此套丛书。丛书以 文化 历史 旅游 为主线,以讲好山西故事、弘扬中华文化为目标,依托山西鲜明的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围绕 黄河 长城 太行 三大品牌,从 表里山河 悠悠长河 文明根脉 民族脊梁 边塞烽火 〝晋商寻踪 土木华章 薪火相承〞八个维度 品游 山西,让更多的人了解山
衢州地处金衢盆地西部,钱塘江的上源,南为仙霞岭,北为千里岗山脉,境内降水丰沛,众多河流汇成衢江,穿境而过。因其西邻江西,南接福建,历来为水陆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衢州的江河湖港、河道变迁、码头桥渡、古城水韵、船民与排民、农耕经济、民俗文化、文化心态,无不与衢江之水密切相关。途经此地的历代文人的题咏诗文也多水相关。衢江之水形塑了衢州地方文化。本书共分十二章:浙西母亲河、江名话古今、迢遥说水路、桥渡码头与塔幢、古城水韵、当代水利工程、水上三民、水与农耕经济、水与民俗文化、水与历代文人、水与衢州人的文化心态、水善若水复返自然,后附有三个与水相关的个案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