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恩溥著的《中国人的性格/亲历中国》讲述了中国人的性格,既隐含着一个文明古国的自尊,又隐含着近代积贫积弱的自卑;受到过太多的赞美,又受到过太多批评和嘲讽;是很多苦难的根源,又是很多问题的借口,客观理性地理解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的特性,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着自我了解与彼此了解的意义。 本书作者明恩溥,为美国来华传教士,在中国生活了五十余年,熟悉中国的国情,了解中国民众的生存状况,因而他通过自己的观察,生动地概括、描述了中国人的一些典型性格特点。虽然有一些误解和偏见,但大部分观点还是客观犀利的,可以让我们对那个时代中国人的生活“真相”有深刻的了解,对如今的中国人也不乏警醒之处。
这是一本关于生活的书—— 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定位和独特的生命价值;要气节,也要性情,要理性,也要幻想;新旧伦理既冲突又融合,更需个人自省和文化规范;信仰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由此我们可知自己有多贪心、多赖皮、多恐惧;物质和精神的快乐都不可或缺;完满的心灵生活需要神话;人生的过程比结局更为重要;爱是一生的功课;拿掉蒙蔽,就能看到情与欲的真实;学会用心,学会等待,学会放缓脚步;由此我们可以重拾生活的信仰。
《词曲概论》为《词学十讲》姐妹篇,亦为龙先生在大学授课时所撰教材,是一部少见的贯通词曲,由韵文本质出发探讨其发展规律,指示创作、欣赏方法的经典著作。此书上编论源流,首先概述词、曲特性及二者异同,随后依次介绍自唐至明清各时期的代表韵文体裁,从小令到慢曲,从诸宫调到散曲、杂剧、传奇,结合名家名作,使读者对词曲之关系和各种不同面目获得通盘的理解。下编论法式,分析平仄四声、韵位疏密等在词曲创作中的运用,是极细致而切实的教学。作者以自身深厚的学识功底为基础,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会话 一词可以指两位友人安坐于咖啡馆里的漫谈,也可以如 会话分析 所指,包含各种形式的口头交流,而不拘泥其性质与形式。一般情况下,我们提到 电话会话 时,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口气就满不在乎,或会话的主题随意而多样; 电话会话 不过是指 电话交流 。因此, 会话 一词可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为避免误会,我们在涉及的领域内,通常使用狭义的会话(即某种既定的非正式交流形式):如果涉及广义角度的会话,我们使用 互动 和由 互动 衍生出来的词汇如 互动者 (处于互动状态的个体)、 互动的 (属于互动范围内的)、 互动论 和 互动主义者 (特指这一领域的研究者)来进行表述。
本书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本正式出版的具有中国围棋文化白皮书性质的作品。该书深入挖掘整理了中国围棋文化的精神内核,集中展现了中国围棋文化的当代价值和功能,系统阐明了中国围棋文化的根本性质和特征,对在围棋文化国际传播中坚定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认识和把握理论体系和知识要点,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参考作用。由于中国围棋文化走出去是一项长期的探索性工程,相关研究工作始终处在不断深化研究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完善、发展和形成共识。希望关心、支持中国围棋事业发展的各方面领导、业内人士和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科举考试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十分重要的选拔官员的制度。它创始于隋而确立于唐,完备于宋,而延续至元、明、清,前后经历了一千三百年之久。科举考试制度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历代统治者通过科举考试,也的确选拔了不少治国安民的有用之才;同时,科举考试制度又成为套在广大士人脖子上的一具枷锁,既禁锢思想,又摧残人才,这在清朝后期尤为突出。关于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有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值得认真加以总结。以古为鉴,可以察今。本书将主要对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本身作一些概括性的介绍,以期引起大家进一步研究的兴趣,进而从中获得应有的教益。
《中国文化淘金书》对文化进行了解读和定义,对“文”和“化”单独做介绍,从历史上“文化”的概念的改变入手,分析了中国文化的演变与延伸,从六个维度来分析了将文化承载到各行业更领域经济实体之上,从8个行业领域中选取了数十种品牌、企业作为案例,一步一步分析如何将文化加载到项目之上,利用文化创造财富和收益。 《中国文化淘金书》是目前市场上第1本将文化产业真正讲清楚的图书,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财神文化》中详细讲解了财神文化、中国人的信仰以及如何做人等诸多发人深省的观点。他将破除人们对财神文化的迷信,并用《易经》的观点来审视它,帮助人们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使人们获得一个幸福的人生!
本书汇集了钱穆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十二次讲演辞。在书中,先生就中国文化中的“中心思想”“人和人伦”“民族与文化”“进退升沉”“ 理想”“中庸之道”“前途展望”“武功武德”做了详细解说,对中国历 的“军人”“人事理”等内容做了深入阐述。先生指出,这些文化传统的精要,是中国对全世界、全人类文化前途的极大贡献。
本书汇集了钱穆有关中国文化与教育的多篇文章和演讲辞。上卷主要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东西文化比较、青年与人生观等内容,旨在展现中华文化的宏大精深。下卷主要包含先生对教育制度与师道的宏观看法,包括大学与中学、革命与国史、民主与建国等。全书写作时间跨度大,但历久弥新,是热爱中国文化者不可错过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