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地民族风格钢琴作品选(中英双语版)》特点如下: 一、曲目收录的范围界定为桂地风格的钢琴作品或广西本土作曲家创作的钢琴作品。收录曲目力求精而广,每个民族作品少则1首,多则3首。 二、按作品归属民族进行篇章划分。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多的省(区),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民族,还是中国京族的居住地。该书收集作品涉及的少数民族有壮族、瑶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苗族、京族等,较为全面,因此篇章标题根据少数民族名称确定为壮族篇、瑶族篇、侗族篇、仫佬族篇、毛南族篇、苗族篇、京族篇、其他篇。 三、为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和教育国际化发展改革需求,该书使用中、英文双语进行编写,为钢琴双语教学提供教材支持。 四、该书弥补了以往钢
nbsp nbsp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在过往与当下都是整个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了解了少数民族音乐,才能对中国音乐的形成与特点有完整认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写作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主旨,关注不同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的互动融通,区域文化与民族迁徙,宗教信仰与民俗节庆,以及与之相伴的少数民族音乐特点。在尽可能完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作者以轻松的方式带出相关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个案,将音乐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对音乐的描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便于读者从多维角度理解民族音乐和中国文化。
这部《中国古代契丹 辽音乐文化考察与研究》是对已失落的中国古代曾辉煌一时的契丹族(契丹国、大辽国)的音乐文化遗迹进行考古、发掘、复原的研究工程。契丹音乐文化的田野考查和散落在民间、历史遗址中的大量文物的收集整理工作还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由于种种情况,在中国音乐史的教学中,契丹 辽的音乐史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因此,本书开创了系统性契丹 辽音乐文化田野考察的先例和整体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其研究行为和成果就显得十分珍贵。
本书立足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和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基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课程,甄选教学中得到成熟应用的教学案例汇集而成。全书分为五章:饮食文化国际传播教学案例、中医文化国际传播教学案例、功夫文化国际传播教学案例、汉字文化国际传播教学案例、戏曲文化国际传播教学案例,通过展现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过程中的真实事件,借助文化学、跨文化交际、国际传播等相关理论知识阐释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现象,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规律,提高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分析和实践能力,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作为中国人,我们对于 中国 这个称呼再熟悉不过。这个传承了几千年的名字,展现了我们的祖先对于自己所处的国度乃是中央之国的文化自信。但是其他文明是怎么称呼我们这个国家的呢? 本书深入探索了不同文明对中国这一伟大国家的多样称呼,从语言、历史、文化三个维度展开,分十章细致剖析了这些称呼背后的深厚意蕴与演变轨迹。作者以丰富的史料和独到的见解,揭示了语言作为文化交流桥梁在传播中的普遍规律,不仅呈现了一场关于中国别称的文化知识盛宴,更提供了文化交流与互鉴的生动例证。本书既是对中国名称的深入解读,也是一场跨越时空、地域的文化探索之旅,让读者在领略中国魅力、拓宽认知边界的同时,感受到世界的多元与精彩。
《论语》是古代 四书 之一,被称为 中国人的圣书 。虽然只有一万多字,但详细记录了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之首孔子的一言一行,是儒家理论的源头。 《论语:中国人的圣书》是《中国历代经典宝库》系列丛书的第一本。这套书是从253000多册古籍旧藏里归纳综合,整理出当代人较熟悉的五十余部文学、艺术、历史文化经典,经龚鹏程、王梦鸥、徐瑜、简宗梧、傅锡壬、张晓风、詹宏志等五十余位学者疏解,用生动流畅的白话文进行了现代诠释,影响深远,被几代华人奉为传家必藏书,更有数百万读者奉其为经典入门的**书目。 本书特邀知名学者宋淑萍教授解读《论语》,参照权威版本为底本,采用与原文逐段对照的形式,用通俗的白话文对《论语》进行了串联讲解,并对难解字词加以注释,附有原文全文。行文流畅,犹如老师亲临讲课现场;干货满满,让大众读者
《云南民族文化丛书·“嵌入式”传承与精品化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再思考》稿主要从理论的角度思考,如何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在社会转型的今天,少数民族文化如果想传承下来,就必须采用“嵌入”的传承方式,在传承中各种文化事项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在保证传承的前提下,民族文化要有所发展。目前看来比较好的发展形式就是采用精品化的发展策略,争取做到以发展促传承,在传承中求发展。
《亚马孙女战士》从女性超级英雄电影的热门角色神奇女侠开始向上溯源,讲述了自希腊神话中起源,又在后代真实历史中不断演绎丰富的亚马孙女战士的故事。古希腊传说中的亚马孙女战士族,发源于小亚细亚蓬托斯的特尔摩冬的森林和峡谷中,不同于神话故事中的其他女性形象,亚马孙女战士身材高大,能骑善射,手执弓箭刀斧,一生征战,信仰战神阿瑞斯。她们是世界文化传奇中独树一帜的女性形象,也是传说与历史交融的文化瑰宝。本书梳理了亚马孙女战士的神话源头、现实演变,讨论了这一神秘群体真实存在的可能性。向读者呈现了在漫长的历史中,亚马孙女战士所代表的勇敢、强大的女性精神的发展过程。通过其形象在世界各国的映照,展现了从古到今打破固有印象,在各个领域引人瞩目、个性十足的女性群像。
由于对中国哲学与文学的热爱和研究,布莱希特被同时代人称为 中国人 ,而他在流亡丹麦期间的诗作《老子流亡路上著的传奇》更是将他与中国的老子道家思想联系在一起。一直以来,西方学者对布莱希特这首诗的评价高度一致,如认为它当属 布莱希特最为著名的诗歌之一 20世纪最为优美的德语诗歌 等,即便有如此一致的高度评价,但学者们对诗作中所蕴含的道家哲学思想和道家风格的行文方式却甚少关注。这部作品是如何创作产生?应怎样把握其源头、修改和最终成品?当这部诗作与道家思想联系起来时,应如何理解诗中的句子? 本书通过研究该诗作的手稿(1938),不仅从文学角度分析了中国哲学、中国文学在20世纪初德国的强大影响,而且指出布莱希特在接触道家思想之前就早已有类似道家的哲学思考,他在诗作当中描绘的老子形象其实是流亡中布莱希特本
培凯的文字如此精炼,几乎是字字珠玑,他的文体是现代的,但每一篇都洋溢着古典的情操,从《史记》到茶道,从戏曲到饮食,他样样精通;培凯也是一位现代诗人,在诗中流露的是一股现代知识分子的情操,感时忧国,偶尔也自我调侃;他的亲笔书写,代表的是一种 文如其人 的古风。 李欧梵
本书阐述了 友 的本义及其内涵,论述了古代儒家的交友观,提出 乐其友而信其道 是中国传统的交友之道,并对当代人的交友提出了建议和指导,重点分析了孔子、孟子、荀子、二程等学者的交友思想,例如《论语》阐释了 切切偲偲 言而有信 是朋友的相处规范,《白虎通》提出的朋友之道 近则正之,远则称之,乐则思之,患则死之 ,全面总结了中国古代的交友思想。同时,本书研究了儒家的 君臣相友 思想,梳理了先秦至晚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思想,例如《郭店楚简》称 友,君臣之道 ,孟子阐明了君臣之间的政治平等,荀子赞同 从道不从君 的古训,荀子指出谏争辅拂之人是社稷之臣、国君之宝。《白虎通》称: 君之与臣,无适无莫,义之与比 。二程认为君臣合力为天下之天下,在这个前提下二程重视君臣之义,指出君臣各有其职责。黄宗羲论述了君臣当以
山西霍州署衙大堂外的牌楼上,赫然书题“清慎勤”三个大字。牌楼东、西两侧即是的“公廉碑”,其含义是“公生明,廉生威”。这两通“公廉碑”是明代霍州学正曹端所立。据记载,曹端的学生郭晟被擢升为西安府同知,临行前向曹端辞行并请教为官之道。曹端告诫他:“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欺,公则民不敢慢。公生明,廉生威。”郭晟到任后,即将这六个字作为“官箴”,制匾悬于府门前。之后,朝廷将其作为“官箴”的代表予以全国推广。 从史书典籍上看,人们所敬仰的真正清官,应当具备以下四个特征,即在任时做到了以下四点:廉、介、明、正。廉:即廉洁清白。介:指性情耿直,不阿谀逢迎,不吹牛拍马,不随波逐流。明:善于明察秋毫,明辨是非,不昏聩渎职,做到“明镜高悬”。正:指正大光明,公正、
《时尚现代性》耗时十年完成。作者对此书所下的功夫不言可喻。而此书不论从理论架构到历史辩证,也足以代表她学术成就的高峰。 ——王德威 从理论到文本,从文化到国族,从时尚到历史,张小虹穿梭在各个不同畛域的缝隙间,以小观大,对民国以来的时尚抽丝剥茧,为我们理出另类现代性的头绪。从林则徐的裤子、鲁迅的头发谈到张爱玲母亲的小脚,那些被折叠到历史长河中的细节反映了什么样的现代性?从上海旗袍、巴黎洋装到台湾日据时期的服装改革,从鸳蝶派小说杂志封面的“时装美人”到抗日时期的阴丹士林蓝旗袍,这些曾经一时的现象传递了什么样的时尚信号?
本书不是对《经典常谈》的简单再版重印,我们特别邀请了侯会教授对原著做出详注精讲,借以分享他多年研读《经典常谈》的心得。包括在每篇之前撰写 题解 以提纲挈领;对内文每个(或几个)段落撰写总结提示,帮读者厘清文章脉络;又对行文中的术语、典故、生僻词语做出详尽注解,为读者扫清阅读障碍。此外,侯会教授还编选了有助于阅读理解原著的若干资料,主要包括具有参考意义的经典原文节录,与各篇主题相关的朱自清其他论著,以及 《经典常谈》人名词典 等。为了保持《经典常谈》的独立性与完整性,这些内容作为附录,另编为 参考资料 一册。本书能为学生精读、教师备课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