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畲族文书集成》是对浙江各畲族聚居地进 行广泛、深入的田野调查的成果,是研究畲族历史和 社会文化珍贵的文献史料,也是70余万畲族同胞灿烂 的文化遗产。其在时间上纵跨清代雍、乾至新中国成 立初的两个多世纪,作为对散落于浙江各地畲族村寨 的畲族文书一次抢救性、大规模、系统性的发掘和整 理,保存了流传于民间的珍稀的手写纸本文献, 保 存了畲族丰富的历史文化记忆。本次首批出版的文书 ,除包含大量行政、赋役、契约、诉讼的文书外,还 收录有少量账单、招赘婚书、分家书及祭祀文书等。 这些成系统的文书提供了众多具体的个案,对畲民由 游耕到定居的历史、家庭结构、婚姻关系、畲民礼俗 及汉化程度等重要内容的研究都提供了新的学术参照 。
朱彝尊( 1629 — 1709 )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为有清一代少有的经史、考证、诗词、古文兼擅的博雅学者,被张之洞推为清代“第一博雅”。张宗楠说:“自宋迄今,诗文大家,代不乏人。求其无体不工,如吾郡朱太史竹垞,可称卓绝。”对于“清朝三百年之冠”这顶文坛桂冠来说,朱彝尊是当之无愧的。不过,仅此而言,还不能概括他的文化贡献。其实,他以等身的著作在许多文化领地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丰碑。查慎行《曝书亭序》称朱彝尊 : “天资明睿,器识爽朗,于书无所不窥,于义无所不析。盖尝错综人物而比量之,其博物如张茂先,多识如虞秘监,淹通经术如陆德明、颜师古,熟精史乘如刘知几、刘原父兄弟,贯穿今古,明体而达用,如马鄱阳、郑浃漈、王浚仪,而乃济以班、马之才,运以欧、曾之法,故其为文取材富而
扎染作为我国民间传统的一种染色工艺,是“扎花”和“染色”两道工艺的合称,主要通过在织物染色的过程中将部分织物扎结起来,扎结部分不能很好地与染料接触,最终形成固定图案。扎染的载体多样,棉、绫、绮等。在扎染过程中,由于织物的扎结方式、扎结的松紧程度、染料在织物的渗透率的不同,扎染图案形成了色彩深浅不一的色晕层,使得织物层次丰富、色彩柔和,给人一种朦胧、神秘之感,与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财宝神”是河州北乡永靖人民在春节期间为团结友爱,相互间玩唱的一种古老的民间集体民俗文化活动,它是一种很有趣味性的娱乐活动之一,也是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凡在玩唱“财宝神”的村庄,就吸引着一大部分闲散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年轻人跟着老人学唱“财宝神”,也可以使赌博等不良之风变得很少。 玩唱时,客方装扮的是“财宝神”,陪唱的人数不等,专给主请人送太平。口里念唱着有节奏的太平歌祝福词,并有鼓钹伴奏,名为太平鼓。既有常识问答,也有历史掌故。爱好者必须经过实践阶段,才能应对自如,艺术性很强。 河州北乡“财宝神”反穿皮袄,表示来自番邦,专来送太平,给东家增福增寿增禄。接“财宝神”一方手奉黄香,表示虔诚迎接,以祈家庭幸福,万事如意,消除灾难病魔。 河州北乡“财宝神”的演唱,多以“财宝
全书分为部分:部分云茶知识:包括云南茶叶的历史发展、茶叶的基本知识、云南普洱茶的种类、功效、加工、深加工、冲泡技艺、茶叶的选购、指标、食疗价值等;第二部分云茶产区,分别介绍了云南茶叶的产区:保山产区、临沧产区、普洱产区及西双版纳产区;第三部分附录。该书全面客观真实地向海内外宣传和介绍独具特色的云南茶叶知识和民族茶文化特点。
“财宝神”是河州北乡永靖人民在春节期间为团结友爱,相互间玩唱的一种古老的民间集体民俗文化活动,它是一种很有趣味性的娱乐活动之一,也是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凡在玩唱“财宝神”的村庄,就吸引着一大部分闲散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年轻人跟着老人学唱“财宝神”,也可以使赌博等不良之风变得很少。 玩唱时,客方装扮的是“财宝神”,陪唱的人数不等,专给主请人送太平。口里念唱着有节奏的太平歌祝福词,并有鼓钹伴奏,名为太平鼓。既有常识问答,也有历史掌故。爱好者必须经过实践阶段,才能应对自如,艺术性很强。 河州北乡“财宝神”反穿皮袄,表示来自番邦,专来送太平,给东家增福增寿增禄。接“财宝神”一方手奉黄香,表示虔诚迎接,以祈家庭幸福,万事如意,消除灾难病魔。 河州北乡“财宝神”的演唱,多以“财宝
本书辑录了七种明清以来记载京师地区的岁时风俗的文献,告诉您古代首都市民一年四季过节吃些什么,玩些什么。尤其是不同节令在不同的庙会活动地点许多在今日北京市郊尚有留存,因而还可做为选取北京各处古迹适宜游览时间的导游之书。 n
《中国民俗生肖文化 福禄寿禧家庆(梅花剪工作室剪纸系列作品)》为山西省民间剪纸艺术家协会主席郭梅花女士有关十二生肖的剪纸艺术作品集。用剪纸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诠释了十二生肖文化。其剪纸作品,立意新颖,贴近生活,贴近大众,所创作的形象生动活泼、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收藏鉴赏价值。
《中国民俗生肖文化 福禄寿禧家庆(梅花剪工作室剪纸系列作品)》为山西省民间剪纸艺术家协会主席郭梅花女士有关十二生肖的剪纸艺术作品集。用剪纸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诠释了十二生肖文化。其剪纸作品,立意新颖,贴近生活,贴近大众,所创作的形象生动活泼、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收藏鉴赏价值。
本书是由两本译著合成。其中《中国的风俗》记载了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中国传统的风俗等。《岁时》以月份为序,分十二章描述中国人的日常节日活动。
《新疆艺术研究(第一辑·壁画艺术卷):新疆壁画中的动物形象》突破了以往研究新疆壁画的分类方法,从社会与艺术的角度,将壁画类别分为供养人像、乐舞艺术、动物形象、人体艺术、服饰艺术、民俗文化和装饰图案等七大类,每类自成一卷,分别加以介绍。读者可在欣赏新疆石窟壁画艺术的同时了解佛教文化,而不会让繁复的佛教经典影响读者对壁画艺术的欣赏。宗教本是利用艺术来为其服务的,但结果却出乎意料,人们为壁画作者精湛的技艺所折服,对佛教内容的关注倒在其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