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的精选本。丝绸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发明创造之一。在丰富的实物遗存中,丝绸为我们留下了极好的设计素材,成为我们传承和创新的源泉。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包括汉唐卷、辽宋卷、金元卷、小件绣品卷、装裱锦绫卷、少数民族卷、暗花卷、锦绣卷、绒毯卷、图像卷。本书精选了每一卷的精华部分,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完美展现丝绸与艺术的结合。本书的意义在于加强高新技术与织造、染印、刺绣等中国传统工艺的有机结合,研究建立文化艺术品知识数据库,促进传统文化产业的优化与升级,在传承民族传统工艺特色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让古老的丝绸焕发新的生命力。
内容简介 《论语集释》是传统《论语》学研究集大成式的古籍整理著作,作者为著名学者程树德。该书综合历史上各家之说,对每章文字加以注释,内容分为考异、考证、集解、唐以前古注、集注、余论等,涉及音韵、训诂、释文等方方面面。该书的价值首先在于资料丰富,几乎囊括了之前所有的《论语》学典籍,如大家熟知的何晏的《论语集解》、皇侃的《论语义疏》、朱嘉的《论语章句集注》等等,均被此书收纳,其他如四书类、秦汉诸子类、各朝诸子通论类、各种笔记等著作,亦多有征引;其次在于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考证谨严审慎,不妄断,不盲从,力求客观公正地评价各家得失,从而在一些富有争议的问题上有所创见,使该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目录
无
本书除收录《管氏地理指蒙》外,还收录《青乌先生葬经》《葬书》《古本葬经》《郭氏葬经删定》《葬经笺注》《葬经校注》《撼龙经》《疑龙经》《葬法倒杖》《青囊序》《青囊奥语》《天玉经》《雪心赋句解》《卜氏雪心赋删定》《青囊海角经》等十五种。 本书为“中华礼藏·礼术卷·堪舆之属”之一种。主要收录的是题名汉代至明代的传世地理术书,其中不乏托名之作,如托名汉代青乌先生、晋代郭璞、唐代杨筠松等。以《葬书》《管氏地理指蒙》《青囊海角经》《撼龙经》等为代表的流传较广的文本,则广收异本加以点校。而《郭氏葬经删定》《葬经校注》《葬经笺注》《雪心赋句解》《卜氏雪心赋删定》等系首次整理刊布的作品。期望能进一步为读者查阅、利用地理术书提供较为便利、可靠的点校本。
本书是作者全面观照新出考古资料和学界论点、增补改正近年发表文章所集结而成的文集,依“造型纹饰篇”、“东西交流篇”、“台湾出土陶瓷篇”及“中国瓷窑杂记”四大部分探讨陶瓷文化史诸多面向。全书运用抽丝剥茧、脉络分明的交叉论述,搭配大量可供佐证的中西图像数据,不论对研究者或一般大众而言,均属相当引人入胜的陶瓷文化史读物。
本书稿讲述作者怀揣儿时梦想,一路与茶相伴的亲身经历,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她采茶、制茶、品茶、悟茶等一系列活动进行展示,解读她在传播茶文化的过程中感悟人生真谛的心路历程,让读者享受茶道的美妙,进而爱上这一片神奇的东方树叶。
《义乌姓氏文化》以人数在五千人以上、约占全市总人口85%的31个姓氏为研究对象,尝试解开义乌姓氏文化的密码。《义乌姓氏文化》以姓氏分章,每个姓氏文化的介绍由五部分组成:“姓氏源流”,介绍该姓氏的起源、迁入义乌的支派及人口数和所占比例;“姓氏人物”,以典型人物事迹为主展现该姓氏人才的总体面貌和性格特征;“姓氏故事”,收录该姓氏在历史长河中发生的饶有趣味的旧事故事;“姓氏遗存”,介绍市域范围内该姓氏留存的古代建筑、典型村落等的遗迹;“宗谱存目”,以编纂时间为序收录现存宗谱的版本信息。
纸扎,又称扎纸、糊纸、纸活儿、扎纸活儿……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术,是一门老手艺。这门技艺十分复杂,包括打骨架、做头、上头、穿衣、戴帽等一系列烦琐的步骤,整个扎制过程涉及雕塑、剪纸、彩绘、建筑、中国画、草编等多门技艺。《中国民俗文化丛书:纸扎》介绍了有关纸扎工艺研究方面的几位知名的美术家、学者、手工艺人,并引用了他们的一些作品及图书、图例。这些美术家、学者及手工艺人有闫俊海、闫秋芬、潘鲁生、王连海、蔡冬枝、胡汉珍、黄清泉等人。
“当代中国”丛书包括8个分册,以鲜明的中国价值理念为理论基础,涵盖中共十八大报告中“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中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个方面,全面介绍当代中国主要方面的基本情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当代中国文化源自中华 传统文化,根植于当代中国实践。中国将文化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推动文化的现代化,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本书在概述新中国文化建设演进的基础上,重点介绍21世纪以来中国的思想文化建设,人民文化权益的保障,新道德新风尚的铸造,文学艺术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教育科技的进步,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宗教文化的发展状况,当代文化产业的格局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的状况,等等,整体呈现当前中国文化的样貌。The Contemporary China Series includes eight books, ba
歌仔册,又称歌仔簿,是闽南方言说唱 歌仔 和通俗歌谣的底本,主要流行于闽台地区及东南亚华人圈,早在清中叶就已盛行,直至今日仍以活态文化流传于海峡两岸。 本书收录清代书坊出版的一百六十二种歌仔册文献,分为长篇叙事、短篇歌谣和民间戏本三大类。在编撰体例上,每页分作三列,以繁体横排的形式标点整理,并据别本作校勘,每篇文前冠以解题,文后列出校记。凡有多种版本存世者,取较早或完整者为底本,余者作为参校本。书前冠以长篇序言,对闽台歌仔册的发展脉络及收藏情况作系统性梳理。书后列附录,就所收文本部分方言字词作简释,以便读者了解利用。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歌仔册全面汇集整理之作,希望以此推动闽台说唱文学研究的新进展。
“当代中国”丛书包括8个分册,以鲜明的中国价值理念为理论基础,涵盖中共十八大报告中“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中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个方面,全面介绍当代中国主要方面的基本情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当代中国文化源自中华 传统文化,根植于当代中国实践。中国将文化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推动文化的现代化,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本书在概述新中国文化建设演进的基础上,重点介绍21世纪以来中国的思想文化建设,人民文化权益的保障,新道德新风尚的铸造,文学艺术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教育科技的进步,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宗教文化的发展状况,当代文化产业的格局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的状况,等等,整体呈现当前中国文化的样貌。The Contemporary China Series includes eight books, ba
本书深入解读了《礼记正义》文本,系统揭示了其在文字校勘、文本解读、词句训话、名物与礼制的考据、礼学思想与政治思想的阐发等方面的成就。同时,对其在校勘、文本考释、训诂与名物、礼制考据上的部分失误或不足,进行必要的商榷或辨正。
本书是鲍辛格的教授资格论文,初版于1961年,再版于1986年和2005年。它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民间文化与技术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和根本规律。因此,采取的是系统的和结构的(共时性)方法,而不是局部的、历史的(历时性)研究。作者从现象学角度考察民众主体的视域融合,分别从空间、时间和社会的层面具体分析了民间文化与技术世界相互制约和彼此影响的本质联系,在大的概念框架下组织并容纳了各种看似具体的经验材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复杂多变的现实图景。它不仅是对日常生活的发现和启蒙,更是对普通民众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凸显和解放,也促成了民俗学从古代文化的理论研究转变为当代日常生活的实践研究。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民,一方民有一方俗。民俗,是一方水土的精神品行和生存规则,是人心底的力量。记住和遵守风土民俗,人就会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品行的人。有品行之人,才是一个有能力之人。这样的人走进一个地域,才会受到人尊重和爱戴。为了成为这样的人,让我们去读懂《通化师范学院长白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库:东北民俗》吧。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民,一方民有一方俗。 民俗,是一方水土的精神品行和生存规则,是人心底的力量。 记住和遵守风土民俗,人就会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品行的人。有品行之人,才是一个有能力之人。这样的人走进一个地域,才会受到人尊重和爱戴。为了成为这样的人,让我们去读懂《通化师范学院长白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库:东北民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