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20余年来从事中国非遗保护实践的理论研究成果。全书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具体实践、存在问题及相关对策等进行了学术梳理和学理分析,全面介绍中国丰富而独特的非遗资源,深入阐述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系统总结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是了解中国非遗保护发展历程的重要著作。
本研究报告是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传播研究报告 的系列报告之一,本系列的首1部研究报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报告(2018 2022年)》已于2023年问世。 本研究报告通过收集2018 2023年五大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现状,详细分析了目前各洲非遗数字化保护、传播、创新与应用情况,以十五个国家代表案例展示非遗数字化的方法技术,提供了全球范围内非遗数字化传播的综合分析和评估,给非遗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实践案例和策略建议,促进全球非遗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大江奔流,时代交响。盛世华章,融汇古今。 西江,绵亘千里、润泽四方,孕育了精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孕育了璀璨多姿的梧州文明。 穿越历史烟云,那些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在我们共同生活的土地上,时至今日依然有着激荡人心、滋养心灵的力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传承为纽带的 活 的艺术,铭刻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根 与 魂 。截至2023 年10 月,梧州市共有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 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 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8 项,涵盖曲艺、传统制作技艺、传统医药等多个类别。这些非遗或以节日庆典、民风民俗等形式存在,或以传统戏曲、手工绝活等形态出现,为我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贡献了 梧州色彩 。 本书毫无保留地向世人展示了梧州非遗的独特魅力,也为外界更
自从搞非遗,下乡便成了我的常态。如果不是遇到疫情。我几乎每年都会有半年左右的时间行走在乡下。我每到一县,无论是书记,还是县长,都会问到同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做,才能在全国属第一?中国有2800多个县市,要想属第一谈何容易。我告诉他们,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摸清自己的家底,搞好本地遗产资源的大普查,找到人无(发行部)我有、人有我优的好东西。2023年底,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爆火,再一次说明了发掘本地遗产资源的重要性。哈尔滨的独特资源是什么?除独具俄罗斯特色的建筑外,当然就是冰雪大世界了。现在细细想来,哈尔滨最拿手的东西是什么?当然是哈尔滨的冰雕、雪雕、雪拉爬犁、冰上垂钓、赫哲鱼皮衣、鄂伦春鹿角帽,以及中央大街上的马迭尔冰棍、铁锅炖大鹅、锅包肉,甚至包括大姨搓澡。而这都是当地人引以为傲
本书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手工艺类为切入点,分析传统手工艺展陈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内涵。从展陈视角,围绕 怎么看 展什么 和 怎么展 三个核心问题,探讨传统手工艺展陈策略;从展陈理念、内容、形式等方面,对传统手工艺展品分类及展陈模式进行探讨;从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属性、信息传播、观众需求等角度,分析传统手工艺展陈理念和原则。同时,结合空间、展品和观众等要素,对展陈的内容策划、形式设计和管理服务等提出建议。 本书适合对展陈设计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贵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采集及研究 的成果,作者选取贵州4批国家传承人中的22位有代表性的传承人,涉及了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类别。本书立足贵州文化的历史性、多元性、民族性、包容性特征,拓展文学人类学的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书写方式,以文学文本反映出贵州非物资文化遗产传承人所代表的文化基因的特殊性,包括贵州各个山地民族独特的文化心态、审美观点、文化取向和表达方式,真实细微地显示出贵州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不同,是全球化时代贵州文化多样化的真实记录,是对贵州非物资文化遗产口述史中生活史、生命历程的叙述深化和提升,有彰显贵州非物资文化遗产人文精神和价值、扩展传播空间的意义。
《重庆宝贝 美食》作为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丛书 的*本,以美食作为切入点,甄选了40项*或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类项目,如丰都麻辣鸡块、涪陵榨菜、长寿血豆腐、黔江鸡杂、万州杂酱面、磁器口陈麻花等。每一项按历史源流、文化底蕴、工艺价值、匠人经历、传承故事等多个维度,通过作者全面深入的采访、拍摄和大量艰苦的资料搜集、分析工作,用记录、讲述传承人故事的形式,挖掘这些 美食非遗 的前世今生,图文并茂地、生动地保存我们民族文化中*珍贵、*美好的记忆,传承优秀的本土文化。 40 个项目即 40 个故事,人物故事讲述趣味性强,加上少许重庆方言穿插其中,不仅让读 者品味起来倍感亲切,更让他们在阅读快感中获得新知,获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共同讲好重庆故事。
本书为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2023-GMH-016结项成果。本书基于对拉丁美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拉美国家对《公约》贡献和学术观点的梳理,选择拉丁美洲代表性国家墨西哥、秘鲁为重点,对拉丁美洲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知识贡献与地方性实践进行研究。 拉丁美洲是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 非遗 )保护行动的热点区域,这得益于拉美文化的深厚积淀,以及拉美国家对非遗保护行动的积极参与。本土文明的悠久历史,殖民主义的长期统治以及拉丁美洲国家本土发展道路的探寻,形塑了这一区域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截止2024年7月,拉美国家共有82项非遗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种族主义、殖民主义、资本主义与全球化对拉美国家持久的侵袭、掠夺与渗透,在相当程度上激起了拉美国家民族主义思潮的生成,使得拉
本书为聊城市城校融合文旅项目 聊城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样板工程规划与建设方案(R20WD2107) 阶段性成果。本书主要由前言、绪论、正文、参考文献和后记组成,其中正文共有5章。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相比运河沿岸其他省市,从宏观、整体上探讨山东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虽然学界有关山东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尚有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的空间。本书在梳理山东运河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及价值的同时,剖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困境及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和总结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具体举措,探寻其开发和利用的策略和方法。读者对象主要为相关部门负责人和非遗传承人、运河文化研
本书分上下两篇,对两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 广东汉剧的梁素珍、梅州客家山歌的汤明哲的生活、艺术经历、艺术风格以及他们对传播、发扬汉剧与山歌所做的贡献进行客观描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我们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守住我们的根 的承上启下的重要群体,梁素珍和汤明哲在各自艺术领域都有着坎坷的经历和令人敬佩的坚持,他们把艺术完全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在传播广东汉剧和客家山歌方面做过许多创新性的尝试和努力。本书让读者通过他们的人生经历认识广东汉剧和客家山歌在特定时期的基本状况和面貌,了解非遗传承人在客家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同时也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经验借鉴、开拓工作思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理论研究与典型案例选编》将以“加强非遗传播的意义、实践与思考”为主题,突出典型性和研究性。案例范围包括:以非遗的知识普及、文化传播、保护工作等为内容开展的各类媒体宣传、影视传播、新媒体传播、普及教育、展示推广等实践情况,对近年来非遗传播的典型优秀案例进行客观、全面的概括和总结。
《宏德学刊》以研究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常设的栏目包括:儒释道综合研究;中华语言文字研究;珍稀文献整理与研究;传统智慧与现代管理研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价值观与道德建设研究;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
暂无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