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神秘学指津》 2013年由布鲁姆斯伯里出版公司出版。本书是一部导论性的著作,本书将西方神秘学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着重考察了神秘学领域中的定义和划界问题,梳理了该领域主要的历史潮流、关于神秘学的重要争论、神秘学的世界观、神秘学关于知识的观点、神秘学实践,神秘学对现代化的影响以及这一领域的跨学科性。
子不语怪、力、乱、神。 尽管至圣先师孔子这样教导过,神鬼志异故事却一直绵延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牛郎织女、梁祝、白娘子、西游记、封神榜、聊斋等神话传说代代流传,神仙鬼怪也进入诗歌、戏曲、文人笔记等体裁中成为一类固定的题材。 这些神怪故事到底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文化学者张一南老师给出的回答是:因为中国人将自己的现实人生融入了其中,并寄予了一代代人的人生智慧和隐秘梦想。作者将其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与人类学、心理学、历史学视角相融汇,对中国古典神怪文学进行了全新而大胆的解读,带领读者读懂中式魔幻现实主义中深藏的心灵世界。
在古典名著《西游记》的演绎中,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从西天取得真经。八十一难故事的主角便有大大小小的妖邪精怪。本书从《西游记》中的这些妖怪入手,以别致视角解读了这部古代小说巨著,不但对妖怪们的动物原形、故事梗概、身份后台、历史背景、文化涵义等进行了细致剖析,而且以唯美的极致笔触勾勒出妖怪的面目情状,是一部阅读收藏两宜的中国古代妖怪图鉴。
一个怪物与奇迹的世界 一场视觉与想象力的盛宴 中世纪的作家会在手稿留白处画上美人鱼、独角兽、塞壬和狮鹫,因为它们标志着人类认知的边界。在世界各地的故事里,幻兽也常常出现在沙漠、森林和遥远岛屿,冰川、深海和平行宇宙中。 作为怪物,幻兽具象了人类的恐惧;作为奇迹,幻兽承载了人类的希望。本书追溯了从洞穴图腾到机器人宠物的幻兽的历史,从艺术、宗教、哲学、政治、文化等层面全方位解读 幻兽 之于人类文明的意义。 幻兽是人类的某种 第二自我 ,是一群人甚至全人类的某种联系 是我们曾经可能成为、害怕成为或渴望成为的东西。它不断地挑战着我们的想象力,引导着我们持续超越信仰与期待的边界。
中国妖怪文化源远流长,如同基因一般,自远古先民的血液中一直流传至今。有文字记载以来,关于妖怪的记载更是汗牛充栋,《山海经》《神异经》《列仙传》《搜神记》《酉阳杂俎》《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子不语》……中国的妖怪在几千年的反复述说中不断演变,构建了独属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妖怪的诞生、定义、分类,妖怪出现的场所、时间,妖怪的类型,妖怪的善恶与爱恨……不同的历史时期,妖怪文化、妖怪与人的关系都存在微妙的变化,只有从源头厘清妖怪版图,才能真切地触摸我们的过去。 中国妖怪学开创者张云翻阅历代数百部典籍文献,经过十余年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探寻中国文化根基。溯本清源,旁征博引,剖析从先秦到明清妖怪与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关系,力图还原中国妖怪文化发展的全貌,推动5000 年中国妖怪文化和妖怪文学
本书为知名专栏作者“有鬼君”近年来撰写的关于中国古代鬼文化的文章精选。作者从中国特有的志怪小说中爬梳整理了古人对鬼魂世界的各种猜测与想象,并将其拼接起来,描绘出古代鬼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日常生活等一系列面向。主题分为:鬼之日常、鬼之百态、冥府探幽、人鬼之间、精怪一族等。作者以侦探般的眼光爬梳典籍,搜罗异事,讲述了一个可悲可笑、可怕可爱的鬼魂世界。
汉江流域是我国新石器文化的重要集聚区,研究本区新石器文化进程及其古环境背景对于长江流域的文明探源工作意义重大。 本书基于第四纪环境学的物理和化学方法辅以 GIS技术,以郧县辽瓦店遗址和淅川县凌岗遗址的地层学特征为切入点,探讨了汉江上游新石器中晚期的环境变迁特征。认为汉江上游地区自屈家岭文化以后尽管经历了四千年洪水事件,但其环境容量仍在合理范围内,并未像汉江下游的石家河文化那样快速衰落。 此外,本书利用大九湖古环境指标和大溪、屈家岭、石家河三个文化期的遗址分布数据,讨论了汉江流域新石器聚落对环境变迁的响应及其人地关系的阶段性特征。
暂无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