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好的教科书。 幢幢华裔,将即为奴;寂寂江山,日变其色 。1931年,侵华日军蓄意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到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等地相继失守,华北、华中、华南等大片河山沦陷。 中华民族被推到了悬崖边上。生存还是毁灭,独立还是亡国,要自由还是被奴役?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长城内外、大江上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不甘屈辱的中华儿女共同发出了血战到底的怒吼。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华民族历*伟大的卫国战争的胜利。 四卷本《中国抗日战争史》由抗战史专家张宪文教授领衔,组织南京大学*史研究中心多名学者集体编写,洋洋百万言,完整叙述了从1931年至1945年14年抗战的烽火历史,编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本书通过真实的史料和生动的描述,带领我们回顾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等动人的史实,将井冈山精神令人信服的呈现在读者眼前。同时,作者依托自己深厚学术功底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对井冈山精神做了具有时代意义的点评,让本书既具有史料价值,又具有当代价值。
《灵台无计逃神矢》一书描绘的是清末留学热潮中一代留日青年的青春群像。作者从他们的留学动机入手,直叙到达日本后的惊叹和羡慕之情,以及在日本受到的歧视和侮辱,更有日俄战争期间的忧虑和不安,进而透析中日两国制度不同、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文化摩擦。在充分驾驭详实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人 轻日 、 师日 、 仇日 、 知日 的过程和渊源。作者把自己与当时的留日学生融为一体,在批判性地讨论当时的留学生的同时,也吐露了自己的心声。他那充满激情的笔触背后,是对鲁迅忧国忧民思想的继承。
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决战甲午(1894-1895 尘封120年的细节与真相)》以史料和考证为基础, 以北洋舰队的兴亡和甲 午战争的进程为主线,穿插三大阅兵(1886年、1891 年、1894年)、三大血案(长 崎血案、琵琶湖刺杀案、马关刺杀案)、三大海战( 丰岛偷袭战、大东沟决战、威 海保卫战)等历史故事,用通俗笔法勾勒李鸿章半生 创建北洋海军的艰难历 程,全景再现甲午海陆大战的恢宏场面,细致梳理东 北亚三国争雄的外交源 流,深刻揭示北洋舰队惨败的迷离真相,力争还原李 鸿章、丁汝昌、邓世昌、刘 步蟾、林泰曾、方伯谦、袁世凯、叶志超、左宝贵等 众多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同 时还穿插了个人对中日两国传统文化、民族心理、人 性欲望以及官场权谋的独 特演绎。 这些故事,有的发生在战争中,有的发生在战争 之前,还有的发生在战场 之外。
西柏坡精神基本内涵十分丰富,既有在革命方面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去精神,也有在建设方面依靠群众、坚持人民参政的民主精神,更有在党的自身建设方面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同其他精神一样,西柏坡精神也有着强烈的时代价值。本书用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文笔,对西柏坡精神进行了梳理和描述,是在新时期对西柏坡精神的深入研究和发扬光大。
这本严肃活泼的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由半小时漫画团队、中共一大纪念馆的专家学者等共同打造。作为专门针对青少年研发的入门级读本,每一处细节均经过严谨考证,用孩子们最喜欢的漫画形式,给孩子们讲党的诞生故事。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建立,各地代表相继赶赴上海,1921年7月23日大会拉开帷幕、紧张推进,7月30日暗探夜闯一大会场,大会最后一天被迫转移到浙江嘉兴 生动还原这些历史事件的同时,本书着重于串起事件与时间之间的因果脉络,让孩子们不仅能理解发生什么,还能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发生。 翻开本书,轻松通晓中国共产党建党故事的同时,更能感悟伟大建党精神!
这是作者作为“现行反革命”狱囚,于1975年3月-1978年10月在北京K字楼看守所和北京第一监狱所见所闻的真实记述。它生动细致的展现了监狱的日常生活和形形色色的囚犯遭遇,在身份、经历各异的这个特殊群体中间,在看似荒诞离奇、黑色幽默般的故事背后,折射出“”末期普遍的微妙的社会心理和高压、混乱背景下的人情世故,是一份既真实、又具深刻洞察的历史记录。
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本书以中央权威文献为准,将长征精神概括为五个方面,并分为五章进行描述,史料详实,文笔生动,让读者在阅读时沉浸在对长征精神的赞叹之中。
《远去的先生(精)/文史知识主题精华本学林漫话系列》(文史知识编辑 )是一部回顾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史研究领域的特殊传记。曾在文史领域中历经辉煌的开拓者、登峰者已经远去,如今他们的学生、亲友、承衣钵者,通过对他们生平故事的追述,书写出这一代大师的风采;每篇传记所配的背景资料、相关材料,则通过对他们治学成果的梳理,勾勒出中国现当代学术史的脉络。《远去的先生(精)/文史知识主题精华本学林漫话系列》是《文史知识》主题精华本“学林漫话”书系的 册,精选1998年至2010年间于“学林漫话”栏目刊登的学人追思文章41篇,追思41位学林大师。本书将确立“学林漫话”书系的风格及出版体例。
《远去的先生(精)/文史知识主题精华本学林漫话系列》(文史知识编辑 )是一部回顾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史研究领域的特殊传记。曾在文史领域中历经辉煌的开拓者、登峰者已经远去,如今他们的学生、亲友、承衣钵者,通过对他们生平故事的追述,书写出这一代大师的风采;每篇传记所配的背景资料、相关材料,则通过对他们治学成果的梳理,勾勒出中国现当代学术史的脉络。《远去的先生(精)/文史知识主题精华本学林漫话系列》是《文史知识》主题精华本“学林漫话”书系的 册,精选1998年至2010年间于“学林漫话”栏目刊登的学人追思文章41篇,追思41位学林大师。本书将确立“学林漫话”书系的风格及出版体例。
晚清帝国风云系列,是关河五十州近代历史写作的重磅作品。本系列参阅了外丰富的史料,运用多重的观察视角,深入地理解当时历史现场各方的立场,和他们真实人性底色和认知逻辑,试图重新梳理近代史发展脉络,再现一个真实可感的晩清,解读历史的多样可能性。 晚清时期,长于守成的道光帝遇到了传统中国帝王从未有过的挑战——鸦片战争。它将传统中国社会坚实外壳敲出了裂痕,这一危机,让整个大清帝国疲于应付,进退失据。就在鸦片战争告一段落的时候,噩耗却再次传来——广西出事了…… 本书以嘉庆朝“林清之变”为引子,从道光皇帝的登基讲起,通过对江河日下的清帝国诸多弊端情状的解读,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性格撞击与矛盾冲突的多视角展示,揭开鸦片战争这一历史大幕背后的种种秘辛,从多个方面解读鸦片战争爆发及中国失败的原因
...
《远去的先生(精)/文史知识主题精华本学林漫话系列》(文史知识编辑 )是一部回顾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史研究领域的特殊传记。曾在文史领域中历经辉煌的开拓者、登峰者已经远去,如今他们的学生、亲友、承衣钵者,通过对他们生平故事的追述,书写出这一代大师的风采;每篇传记所配的背景资料、相关材料,则通过对他们治学成果的梳理,勾勒出中国现当代学术史的脉络。《远去的先生(精)/文史知识主题精华本学林漫话系列》是《文史知识》主题精华本“学林漫话”书系的 册,精选1998年至2010年间于“学林漫话”栏目刊登的学人追思文章41篇,追思41位学林大师。本书将确立“学林漫话”书系的风格及出版体例。
《远去的先生(精)/文史知识主题精华本学林漫话系列》(文史知识编辑 )是一部回顾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史研究领域的特殊传记。曾在文史领域中历经辉煌的开拓者、登峰者已经远去,如今他们的学生、亲友、承衣钵者,通过对他们生平故事的追述,书写出这一代大师的风采;每篇传记所配的背景资料、相关材料,则通过对他们治学成果的梳理,勾勒出中国现当代学术史的脉络。《远去的先生(精)/文史知识主题精华本学林漫话系列》是《文史知识》主题精华本“学林漫话”书系的 册,精选1998年至2010年间于“学林漫话”栏目刊登的学人追思文章41篇,追思41位学林大师。本书将确立“学林漫话”书系的风格及出版体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