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 老漫画中的历史 系列的本。由上海几所著名中学的历史教师联合编写,旨在通过介绍和挖掘时政漫画所表达的内容,来帮助广大学生和历史爱好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史。
本书讲述了德意志第三帝国从19世纪晚期的起源到20世纪中期灾难性毁灭的历史。作者以时间为轴线,详细阐述了希特勒的崛起、纳粹党的兴起及其夺权路径,以及希特勒如何一步步将德国引向战争直至毁灭的过程。在历史性讲述的基础上,作者不仅讨论了纳粹主义的神奇魔力、纳粹德国体制的实际运作方式,而且在结论部分提出了与大屠杀相关的诸多难题和德国人的认罪困境,由此提升了本书的历史高度,将读者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有关人类问题的思考。
本书为套盒,共六册。重温了冷战中的关系时局的六次危机事件,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和严谨规范的学术逻辑叙述了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从中窥见一段段跌宕起伏、波谲云诡的历史故事:既有政治家展现出来的大国智慧,又有普通人面对历史大势的隐忍无奈;既有国际秩序和国际格局对一国的刚性束缚,还有偶发因素影响下的历史 转弯 ;既有冷战政治与人道主义之间形成的有限张力,更有各种复杂要素共同构成的无限合力。口袋是 小 的,历史是 大 的,希望这套口袋书能够给读者打开历史大视野,从中国放眼世界,在世界中认识中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在日本东京进行了历时两年零六个月的 世纪大审判 。来自同盟国11国的法官组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A级战犯进行了清算战争罪行的审判。作为人类社会的宝贵遗产,东京审判对以后国际法的发展、对追究 反和平罪 与 反人道罪 的国际司法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各国学术界从法学、史学、国际关系学等方面对东京审判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同时,东京审判的影响不限于学术界,也受到了各各方面的瞩目 法庭筹建经历了怎样的政策指导和起步准备? 法庭管辖权之争如何成为延烧至今的法律大辩论? 能否对发动战争的领导、策划和实施者追究个人刑事责任? 东京审判留给后世哪些遗产? 本书做了要而不繁的介绍。
《从雅尔塔到板门店》是作者在长期从事美国研究,特别是潜心研究美英两国原始档案的基础上的力作,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它以杜鲁门总统当政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和行动为经,以当时美国、中国、苏联和英国之间的关系为纬,起自罗斯福在雅尔塔会议后匆匆去世,终至朝鲜战争在板门店停战落幕,气势磅薄地叙述了二战后初8年中错综复杂、纵横捭阖的全球大局;在结论中分析了影响杜鲁门外交的诸种因素。注解部分的厚实使读者眼睛一亮,其中也不乏精彩的叙述和披露。本书既是关于冷战初期美国外交和大国间关系的叙事史,也是对于美国外交政策规律性的总结。1992年先出了中文版,又由美国康奈尔大学东亚丛书于1993年出了英文版,在中外学术界和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广泛推介,以迄于今;有的大学在有关课程教学大纲中将它列为参考书
失落的文明系列1辑3册包含《古代中国》《古罗马》《古墨西哥》。每个文明都分为3大篇章讲述。开篇讲述古代文明的兴起、动荡与繁盛。继而从精神生活到物质生活,从建筑到音乐,从贵族墓葬到农民日常,全景式地展现古代文化。在历史与文化的叙述中,穿插着相关文物的讲解,在历史里说文物,用文物证历史。之后,本书走进古代遗址,身临考古现场,触摸历史的遗迹,开展一趟跨越时空的访古之旅。
本书考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屠杀犹太人事件在美国如何被描述和纪念,从战后年代的低调处理,到1990年代的 大屠杀热 ,反映出不同时代中,集体记忆如何因变化的风气以及当前需要被设计和修改,而族群谋求生存的主题贯穿其中。作者对人们不假思索接受的观点提出反思,关注其对道德实践的影响,强调认识历史的复杂性。
品牌: 博集天卷 ISBN:9787513904681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开本:16开 页数:40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11-01 版次:1 印刷时间:2014-11-01 印次:1 用纸:胶版纸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历史爱好者,上班族 《一寸河山一寸血》作者关河五十州以*史料、最酷解读、*观点,生动通俗开讲美日太平洋战争的惨烈对决! 全书附100幅二战珍贵图片。 详细剖析钓鱼岛、南海问题的来龙去脉。 内容简介 《战争从未如此热血4:二战美日太平洋大对决(终结篇)》承接《战争从未如此热血3》,继续讲述二战美日太平洋大对决的历史。 本册主要讲述二战中太平洋战争到日
本书承接《战争从未如此热血3》,继续讲述二战美日太平洋大对决的历史。本册主要讲述二战中太平洋战争到日本战败期间诸多精彩战事,包括莱特湾大海战、马尼拉战役、攻克硫黄岛与冲绳岛、轰炸东京、日本签字投降等具体细节,恢宏真实的战争描写、全景式的描写、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重现了二战期间激烈的美日太平洋战争。
1934—1941年,威廉·夏伊勒作为驻德国记者,目睹、报道了初生的纳粹德国将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一步步拖入战争深渊的全过程。他经历了协和广场暴乱、德国吞并奥地利、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等重大历史事件,并向世界及时传递了波兰战役、挪威战役、法国战役和英国空战等战场的大量一手资料。在柏林期间,他得以近距离接触希特勒、戈林、戈培尔等德国高层和英美等国外交与媒体人员,对于德国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柏林日记:二战驻德记者见闻,1934—1941》包含夏伊勒对欧洲局势和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记录与思考,并在日后孕育出《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这部经典巨著。
中世纪不是一片黑暗,而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时代。中世纪是理解古今之变和中西之别 的思想试炼场。继《西方史纲》《罗马史纲》之后,李筠再次变换写作构思和手法,以20年的学术功底,精心为读者建造了一座异彩纷呈的中世纪博物馆。走进这座新颖的博物馆,“维京人”“骑士”“女巫”“炼金术”“黑死病”迎面袭来,李筠用这些zui典型也zui有趣的中世纪话题帮读者建立起中世纪的初步印象。而后,李筠用“帝国”“教会”“王国”“大学”“城市”五个专题展室,向读者系统地展示了中世纪诸多脉络的独特演化,精彩地呈现了人类历 zui壮观的多元时代,有力地揭示了现代世界从中世纪脱胎而来的历史逻辑,同时细腻地与读者一起品味从“混乱”中寻找自我定位的历史智慧。
尼古拉二世统治俄国二十三年之久,他的保守统治与沙俄的覆灭究竟有多大关系?从退位到全家死于叶卡捷琳堡,在*后的十六个月中他的生活和思想究竟怎样?尼古拉二世*后的岁月是一段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闪耀着沙皇俄国的余晖,也开启了如火如荼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历史的杠杆*终倒向了苏维埃政权。作者以大量丰富的原始材料为基础,结合沙皇的日记、谈话记录、官方调查的记录,以及自己的*新研究成果,回顾那段波澜壮阔、激动人心的历史,勾勒出末代沙皇的真实形象。
《丘吉尔论民主国家:大国演义》叙述了拿破仑于1815年战败后,英国开始在世界上处于*统治的地位,积极拓展海外殖民地,开创了一个新的、更加辽阔的大英帝国。与此同时,由于多年的革命和内战让法兰西及整个欧洲大陆精疲力竭,新的国家相继诞生;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更是保持和发展了大西洋两岸英语民族的联系。*后,这个伟大时代随着维多利亚女王的逝去而结束。
本书辑录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张海涛研究员在世界历史研究,特别是美国研究方面的文章,共计20篇。这些专题文章主要论及美国的经济、政治以及对外政策等领域,同时包括对20世纪的世界历史研究的回顾等内容。
本书通过纳粹子女自己的语言,从不同的视角向读者揭示了这些人的生活如何受到其父母罪行的影响以及他们自身不同的心态。作者彼得·西施罗夫斯基是纳粹集中营中犹太人受害者的后裔,作者本人具有很好的采访技巧。本书出版后曾在德国引起巨大反响,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1941年6月22日开始的巴巴罗萨行动拉开了人类历史上☆血腥战争的序幕。两支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军队展开了直接对决。德军凭借“闪电战”战术一度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苏联红军承担着保家卫国的责任与压力,用血肉对抗敌人☆猛烈的炮火。在本书中,两位作者以战争的进程为线索,通过查阅新的文献档案,详实地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生动地还原了战争中的人与事件。作者没有局限于战争本身,而是将目光投向更久远的过去,对交战各方的文化传统、政治诉求、经济状况乃至领导层心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挖掘。书中既有宏大的战略分析、详尽的战术推演,也有对个体苦难历程的细腻呈现,全方位描述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的世界酷似“一战”前的欧洲;举手投降并说大战是不可避免的,这很容易,但也很危险。 欧洲是如何走到1914年夏天那个战争比和平 有可能的境地的?那些决策者行事时都在想什么?为什么他们没像之前那样把局势往回拉一下?或者,换句话说,为什么和平戛然而止?战争,当它 终到来之时,所有人都惊骇莫名;但“一战” 不是稀里糊涂发生的。无论帝王君主、官员政客,还是普罗大众,人人都想利用战争,人人都在制造危机。各国政要复杂多变的性格和动机、日益兴起的民族主义、威胁日盛的军备竞赛,以及不断变化的联盟体系,终结了长久的和平,带来了一场改变欧洲和世界的战争。 本书意在述说百余年前的欧洲是如何从太平盛世迅速堕入战争深渊,并力图找出那些缩小选择余地的关键转折点。
江瀚,字叔海,博学能文,著述有《慎所立斋诗集》十卷等。八册手稿《江叔海日记》传世,四册藏于北师大图书馆,另四册藏江氏后人处。《江瀚日记》的整理是以2016年国家图书馆影印本为底本,附录《江叔海先生遗像等四种》三种。江瀚曾任京师大学堂教席、故宫博物院馆长等要职,所接触者多为近代文化名人,日记涉人涉事丰富,是交游世界的复现,是其新学发展的记录。其所记日记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为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以及士人百态,提供了丰富的一手文献。 本书系晚清著名学者江瀚日记的首次整理,原为《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之一种,此次升级为《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典藏本)》系列。
张宏儒、梅伟强主编的这本《外国历史大事集(近代部分第2分册)》共辑入世界近代史上有一定历史地位和国际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记述40篇,起自19 世纪4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迄于19世纪70年代初。按事件发生年代先后以欧洲、美洲、亚洲、非洲的顺序编排。
威尼斯,☆初由躲避蛮族入侵的难民们聚居而成的水上城市,逐渐发展为占有巨额财富、掌控东西两大帝国权势的城邦,它有一套持续了一千多年的复杂而奇特的寡头共和政体,维系着这座城市的稳定与扩张。本书详细讲述了威尼斯从公元5世纪的建立到18世纪末亡于拿破仑之手的历史过程,描绘出地中海沿岸千年的政治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