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曾经注视过镜中的自己,虽然皮肤不算白皙却应该怎样也称不上是黄,然而东亚人长久以来却都被称为“黄种人”,这种说法显然不是在客观描述我们的肤色,而是冲着西方“白种人”而被“发明”出来的。此书着力于再现西方社会对东亚人群进行描述和理解的观念史变迁,考察了“黄种人”观念的起源,人种分类理论中“黄色蒙古人种”在西方科学界的定型,以及这一学说如何传播至东方并为东方社会广泛接受的知识过程。只有深入了解种族思维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才能知道种族观念、人种分类知识是多么的荒谬和危险。
《历史上的身体:从旧石器时代到未来的欧洲》是关于人类身体在旧石器时代直至当今的欧洲如何被理解的一部长时段历史,聚焦于特定的变化时刻。本书作者发展出一种对待过去的多标量取径,并吸收跨学科专家团队的工作成果,借此审视过去4万年间身体在生活、艺术和死亡中如何被对待。关键性案例研究章节审视了旧石器时代的、新石器时代的、青铜时代的、古典时代的、中世纪的、近代早期的以及现代的身体。从中浮现的不仅仅是对身体之不同理解的历史,还存在着一部关于不同人类身体的历史。不仅如此,本书主张,这些身体不止是历史环境的产物,它们本身就是塑造自现代人类抵达欧洲以来席卷全欧洲的那些变化的关键元素。
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猝死在征服南宋前线,身为皇弟的忽必烈突然有了争夺大汗王位的机会。忽必烈不仅要击败竞争者登上大汗之位,还得创造不世之功与财富才能给蒙古共同体带来繁荣与安定。忽必烈不仅要克服地形天险才能在军事上打败南宋,还要尽可能减少双方损伤,顺利达成接收江南财富的目标。13世纪初,以游牧立国的蒙古在短时间内崛起,统合欧亚大陆的东西方文明,为世界史开创崭新的一页;忽必烈如何建构世界国家及经济体系地跨欧亚陆上海上的军事与通商帝国?《忽必烈的挑战:蒙古帝国与世界历史的大转向》以西欧、中国为主体的观点,描绘出有别于以往的世界史;蒙古不再局限于野蛮入侵者或军事破坏者的形象。
从文明诞生之初到文化飞速发展的今日,英国DK出版社著的《历史百科(精)》带你穿越历史上那些影响深远的事件,让你领略每一段历史背后的智慧。从《汉谟拉比法典》到文艺复兴,再到美国独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古巴华侨银信:李云宏宗族家书》是一本以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文物为素材的文史类著作。全书以李氏家族三代86封古巴华侨家书为基础,通过对每一封家书产生的历史背景、邮路、邮戳等方面进行研究,讲述了一个古巴华侨家族的百年奋斗史,重现了清末、民国、新中国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发生在古巴和台山的家事、国事和天下事,让读者穿越时空隧道,了解百年侨乡台山及古巴历史的演迁。全书将邮史与历史融为一体,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和文物价值。
《塑造世界的1001天》取景于壮阔的历史舞台,从最初的起点(史前,地球形成之前)开始,直到二十一世纪,囊括全球之事。书中包含了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也收录了部分相对琐碎之事。书中展示了1001个构建了某种“全局观”的日子。它不是一幅流畅且完整的图画——事实上,与其说它是一幅镶框油画,倒更像是散点图,但它轮廓清晰。倘若试着把这些点连接起来,找到其中的图案,便会了解世界是如何塑造而成的。书中的每一篇都是独立的,并在有限的篇幅内展示当天发生的事件、地点、原因和结果,内容涵盖政治、王朝变迁和战争,也涉及文化、技术、科学,以及稍纵即逝的偶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