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腔调》选取两宋时期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19位诗人、词人和文学家,爬梳剔抉了流传下来的大量历史资料,集宋代文人评传与诗词品读鉴赏于一体,讲述了这些文豪们坎坷曲折的成长经历及艰难险阻的官道仕途,既有感人至深的趣味故事,也有扼腕痛惜的辛酸遭遇,读来发人深思又饶有趣味。 还撷取了文豪们留存于世且经久不衰的名诗佳句为解读案例,娓娓道来,即兴评价,条分缕析,要言不烦,准确恰当,是一部价值极高的宋代诗词鉴赏书。
中华民族究竟可追溯到何时何地?秦始皇施行的是暴政还是政治理想?大唐盛世如何在安史之乱后一蹶不振?宋儒的思想为何救不了宋朝? 本书作为从民国传承至今的中国史入门读物,将中华五千年历史浓缩于一作。吕思勉先生用晓畅浅显的语言,讲述中华文明进程中人人必知的典故,以文史大家的独特视角,追索史实背后的深层动因与逻辑,理清文化变迁脉络。一本书让你轻松读懂从上古到民国的五千年历史变迁,以史为基,知古今、通天下、望未来。
《中国历代党争史》是有关中国古代党派之争的专门史著作。 该书分序论、本论、结论。本论含十章:先秦学派之争,汉末钩党之狱,两晋南北朝时代门第之见与方舆之见,有唐中叶以后牛李党之倾轧,北宋中叶以后新旧党之竞争,北宋末年之和战论,南宋初年之和战论,南宋中年伪学之禁,明末东林党之祸,清末帝后党之争。 书中描述了先秦至清末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朋党现象。通过历朝历代党派与党派之间、党派与皇权之间、人与人之间权力斗争的历史追述和剖析,从一个独特角度揭示了中国封建王朝的盛衰。
本书是 1939 年北岳庙及其庙会的调查报告,有两篇。书中以图文的形式,详述东岳庙的沿革、传说、职能、七十六司及民间的信仰、香会组织、香会活动、香会现状等,从中可以透视民国北平庙会及民间信仰风俗的一般情形。
两千年前,老子骑青牛,西出流沙不知所终。两千年后,我们手捧《道德经》——他过关前留给后人.的著作,默默地读着这个老人所说的一切,如奉圭臬。细品《道德经》,其精练的九九八十一章,洋洋洒洒五千言,尽现老子“无、道、德”之精神境界与朴素、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时至.,仍将给我们以睿智的启示与警醒。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言宇宙之本根,蕴含天地变化、阴阳变幻之机妙,称《道经》;下篇言处世之方略,蕴含进退之术、长生之道,称《德经》。其精炼的八十一章,仅以简洁优美的五千文字,构造出了一个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的宏大框架。对我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是民国乡间儿童游戏的调查,有两篇,分别发表于 1926 年和 1933 年。列有游戏方式 100 余种。调查者对各种游戏不仅有详细的文字描述,还配有生动的插图,让读者从中可以重拾已然消逝的乡土儿童情趣与文化,其中有不少游戏对于儿童体力和智力的发展颇有助益,可作现代儿童教育的参考。
本书辑选汪篯先生生前唐史相关论文,围绕唐朝的骑兵、门阀、禁军、吏治等问题,探究唐朝崛起与兴盛的原因。字里行间也显示出汪先生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功力。
李庆鹏所著的《商鉴(先秦商家的创富智慧与济世情怀)》讲述了先秦商家,从夏朝中期的中华商祖王亥到大秦帝国的女首富巴清,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以商立国,如王亥、伊尹、姜太公、鲍叔牙、管仲、宁戚、百里奚、吕不韦,谓之“政商”;第二类弃政从商,如计然、范蠡、白圭,谓之“道商”;第三类亦商亦政,如弦高救郑、子贡全鲁,谓之“儒商”;第四类一生从商,富可敌国,礼抗万乘,如猗顿、郭纵、乌氏倮、寡妇清,谓之“豪商”。
浦江郑氏家族自南宋初年至明天顺三年(1459),累世同居十五代,凡360余年。其事迹在《宋史》《元史》《明史》中都被载入《孝义传》。元至正四年(1344)郑氏家族 被旌表为“孝义门”,后又多次受到元、明朝廷的嘉奖。明洪武十八年(1385),明太祖朱元璋赐封其为“江南 家”。时称“义门郑氏”,又名“郑义门”。凭借好学的风尚和孝义的名声,从宋、元到明、清,郑义门约有173人为官,尤其是明代,出仕者达47人,官位高者位居礼部尚书。令人惊叹的是,郑氏子孙中,竟没有一人因贪墨而罢官。 浦江郑氏累世同居,维持这个庞大家族存续几百年的原因很多,其中《郑氏规范》是核心,是维持这个家族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家法依据。《郑氏规范》内容详备,凡168则,历经三世修订、增补而成,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大家族家法规范的杰出代表,《郑氏规
本书为 1935 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的《教育杂志》社关于读经问题向全国著名专家的征求意见调查报告。书中详细罗列 72 位当时经学、历史学、教育学等领域知名学者钱基博、江亢虎、蔡元培、胡朴安、陈鹤琴、傅东华、蒋复璁、陈望道、柳亚子等,是否赞成读经及把读经列入中小学必修科目的意见。这个调查,对今天的教育仍具有参考指导意义;同时书中专家意见,也可以让人全面认识民国学界及知识分子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立场及态度等。
明轩公子著的《玉树流光(南陈帝国兴亡录)》介绍:169年的南北朝历史中,享国只有33年的陈朝或许并不起眼,人们对它的印象可能还仅停留在那个吟唱着“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的荒唐天子陈叔宝身上。 然而,真实的陈朝 非一个被胭脂水粉浸染的王朝,它是在刀 箭雨中搏杀出来的,在 黑暗的时刻,陈朝顽强地保留了汉文化的火种, 终等到隋朝大一统,恢复汉家衣冠。 而作为陈朝始君的陈霸先, 是见证了那段狼烟四起的峥嵘岁月。正是他,将如同病夫一般的南中国从死榻上拉了起来,推翻了压在江南百姓身上的大山,维护了汉民族的尊严,让江南佳丽地以崭新的姿态傲立南方。 现在,让我们走近陈霸先,也走进陈朝这座尘封许久的金粉帝国吧!
本书作者勒内·格鲁塞为法国有名的东方史学家,也是亚洲史研究界的泰斗。对中国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世界历史学作出了杰出贡献。在《草原帝国》中,他为我们梳理了众多赫赫有名的游牧民族背后
本书是雷海宗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的几篇文字,都是抗战前发表的,是著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批判。前三篇由三个不同的方向探讨秦汉以上的中国——动的中国。第四篇专讲秦汉以下的中国——比较静的中国。第五篇合论整个的中国历史 。下编的主题是探讨抗战建国中的中国。下编第一篇文章解释此次抗战的意义与士兵之所以英勇,说明中华民族虽老而仍有朝气的原因。第二篇文章则表示海雷宗对于前途的希望和信仰。作者贯通中外的渊博知识以及对历史文化的独特看法,在当时学术界是颇为难得和显著影响的,对今天我们研究中外历史也甚具教益与启发意义。
2025版新版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