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而对于历史的专门性研究,就是历史学,它不仅包括历史本身,还应该包括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研究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论。《历史学是什么》一书作者围绕 历史 历史学 中国历史 等核心词汇高屋建瓴,结合普通读者熟悉的多个案例深入浅出地呈现了一个学科的精彩面貌。
知识的历史是什么?这本引人入胜的小书揭示了知识史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独特之处,以及它与科学史、思想史、知识社会学和文化史的区别。著名文化史家彼得 伯克首先从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印度、东亚、欧洲、美洲和伊斯兰世界)广泛撷取范例,讨论该领域学者关注的核心概念,继而梳理了"信息"转变为"知识"的"加工"过程,后指出了当前该学科面临的若干重大问题,并尝试为之提供解决的方案。本书对于所有学习历史和人文学科的学生,以及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来说,都是的。
历史是什么?历史学研究什么?历史和历史学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自身有什么帮助?为什么历史学在当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历史学的未来何在? 本书围绕 历史学为什么重要 这一主题,探讨了历史学学科的基本问题,适于对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历史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家庭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理解中国社会,解决中国问题,离不开对“家”的研究。20世纪40年代,许烺光基于云南西镇的深入田野调查,勾画了一个社区中的中国传统家制与伦理。本书以家族兴衰之现象透视中国历史之规律,挖掘中国社会体系中文化与人格的复杂关系,阐发父子一体与大家族理想的相互构成。其中,整体的社会文化和个体的社会行动均以“祖荫”为核心。祖荫下的观念与生活形塑了诸多人格类型,奠定了社会基本结构,贯彻于整个中国的过去与现在。
张聪所著的《行万里路(宋代的旅行与文化)/新史学译丛》很好地利用了宋代官方材料和宋人游记、笔记,深刻地剖析了旅行在宋代文化及地方史上扮演的重要地位。作者结合旅行文学书写与旅行实作历史,认为宋代在创造与维持一个士大夫精英集团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丰富的旅行经验,强化了宋代精英作为国家政治、社会与文化领袖的地位。
书号:9787502097967 书名:明代特务政治 定价:99.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当代西方史学入门》是一部精炼可读的当代西方史学入门读物,重点介绍了当代西方,特别是20世纪以来欧洲史学的变化,讨论了当代史学关心的七个重要问题,即:历史学中的时间、材料与考证、研究尺度与范畴、历史与书写、历史与记忆、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作者力图在探讨历史学基本问题的基础上,考察历史的观念、历史学家的实践和工作方式的演变,勾勒出一幅当代西方史学的素描图。《当代西方史学入门》将帮助读者了解西方史学的新进展,尤其是当代史学革新的重要发源地 法语学界的史学革新。
本书以时间为序,采取左为中国大事年表、右为外国大事年表的体例对比编排中外历史发展进程,直观形象,有助于读者:(1)了解和掌握在同一时间段发生的中外史事,特别是利于学生对比记忆来易于记住;(2)在同时段发展的对比中,发现中国文明何时领先于世界文明,何时落后于其他文明,深思民族发展的命运。
在本书中金毓黻先生首次接触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进化史观 ,师法梁启超,以史家与史籍论述中国史学史,阐发史例及其流变,以进化观念将中国古代史学划分为萌芽期、成立期、发展期、中衰期、复兴期、革新期。金毓黻先生总结近代史学时,认为最近史学有两种趋势:史料收集与整理,新史学建设及新史编纂。所谓 改造旧史,别创新史,蒙远西学术输入之影响,以冲破固有之藩篱,利用考见之史料,而为吾国史界别辟一新纪元者 。编撰新史就是利用近代科学方法,改造旧史。
回归“工夫”的儒学经典 朱熹,中国思想目前学问大家,遍涉经史子集,是鲜有真正做到《论语》“下学而上达”“由博返约”的学者。主要著作有《周易本义》《诗集传》《家礼》《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韩昌黎集考异》等。 世之读书为学,有怠忽间断而终无所获者,亦有勤劳终日用力多而所获少者。朱熹后学亦有此困惑,故集粹朱熹读书为学要道之言,纂为《朱子读书法》,刊刻以传后世。四书、经史的治学门径,为学的弊病迷误,朱熹的剀切苦心一一可见于此。本书选取宋张洪、齐熙所编《朱子读书法》,与黄士毅编《朱子语类》中的《读书法》部分,精选版本,细加标点,附以适当的疑难注释,力图为读者呈现一个版本优质、内容丰富、便宜览读的《朱子读书法》。
考寻史源,有二句金言:毋信人之言,人实诳汝。本书收录了陈垣先生1947年9月至1949年6月在辅仁大学讲授“史源学实习”、“清代史学考证法”课的教学日记和札记,以及李瑚先生的听讲笔记。取清儒史学考证之书,注重实习,因其所考证者而考证之,观其如何发生问题,如何搜集证据,如何判断结果,由此使后学者得正确的读史之法、引书之法、考证之法、论断之法。当时这两门课都以《日知录》为教材,内容可与陈垣《日知录校注》一书相互印证,互相补充。
《季风吹拂的土地:现代东南亚的碎裂与重生》是一部关于东南亚现代化进程及其面临问题的反思和剖析。作者迈克尔?瓦提裘提斯既是东南亚社会与历史的研究者,又是经历丰富的旁观者。他求学于伦敦亚非学院,后于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长期在东南亚生活,曾担任BBC和《远东经济评论》的记者。基于其亲身经历和专业背景,瓦提裘提斯从东南亚的社会症结与历史重负出发,既有对不同 社会历史差异性的比较分析,又有对东南亚社会整体性问题背后复杂原因的深刻解读。通过与高层精英或升斗小民的对话,作者揭开了东南亚的真实面貌——深入骨髓的腐败、被舍弃的人民、愈发 的种族和 偏执。凭借记者出身所特有的犀利观察和敏锐判断,作者认为东南亚困局的深层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精英分子始终自私自利;二是支持东南亚社会稳定的宽容与包容关系正
在法国大革命前夕,商业繁荣,消费革命出现,这刺激了在政府之外的地下组织的建立,并且,随着法国殖民地的不断开拓,这个由马德林创建的地下世界也延伸到了全世界,控制了兴旺一时的黑市贸易。本书讲述了马德林建立、发展这个地下商业帝国,且最终被捕判处死刑的经历。不仅是一部关于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性黑社会组织的传记,更展现了贸易体系刚开始全球化时期的缩影。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本书为《沙湖志》与《园林春色》合刊本。《沙湖志》是清末民初任桐辑著的一部山水小志,所记内容除湖景、山景外,重点在发掘沙湖风景区内名胜古迹之人文内涵,内容包括沙湖十六景、湖景、山景、名胜古迹、人物、寺观、村集、出产、风俗、杂俎等十部分。《园林春色》则是《沙湖志》的姊妹篇,内容重点在记录任桐自建琴园四季景色及沙湖、梁湖各景点名胜楹联。
高等学校历史学专业教学中,《史学论文写作》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性课教材,在编者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依据本科生培养方案和史学论文写作课程教学目标,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努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吸取、参考学界相关成果编撰而成。教材从史学论文写作课程的重要性入手,系统且有所侧重地阐述毕业论文的类型、格式、选题、资料收集、构思、表达、论证、答辩等基本环节。尽量避免框架雷同、 新缓慢、模式陈旧等缺陷和不足,力求体例安排灵活,贴近学生实际。 本教材试图以实际教学案例为主,除了大量列举名流和其他已发表成果外,尽可能以已毕业学生的论文为例,让教学对象感受身边鲜活的写作经验和教训。这些案例 加贴近自己,学生容易接受,并在自己的写作实践吸取或规避,故而 加具
自序署 写于厦门大学集思堂 。作者时任我校史学教授,教授《史学方法》课程,曾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课程改革,即在授课中增加 实习 一项,并编此书为教材。全书共有十六道实习题,包括史料搜求、卡片应用、撰人考订、地域考订、时代考订、正误、辨伪、史料诠释、史料综合、史篇编撰等内容。谷霁光(1907 1993),湖南湘潭人,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留校任教。曾任南开大学讲师,厦门大学教授,中正大学教授、系主任。
《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文本与表征分析)(精)》是王明珂的新作,正文共有九章,通过人类生态、本相/表相、认同/记忆、文本/情境等概念,作者提出一种由表相(文本、图像、电影、社会事件等等)认识社会现实本相的分析法。这是一种结合多种社会科学的历史学研究,作者称之为 反思史学。同时也是作为历史学家的作者对史学的反思。作者希望读者/研究者能因此练就如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看透被典范知识蒙敝的真实世界及其历史变化过程,因此对外在世界有真实体认,以及反思与反应。
本书是郭沫若先生的经典著作之一。《屈原研究》最初出版于1943年,作者梳理了屈原的身世、作品,对其作品进行解说,从历史的角度总结当时的时代特征,并在此的基础上,对屈原的思想进行分析,突出反映其以人为本的文艺观。同时,本书将郭沫若先生的《〈屈原赋〉今译》一并收录。《〈屈原赋〉今译》是郭沫若先生在1935年至1953年的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反复推敲、修改的白话今译《 楚辞》,鲜明地体现了其学术研究进展和具体观点背后的时代印痕。此次出版,是这两部著作在中国大陆的首次联袂呈现,对于我们理解屈原及《楚辞》大有助益,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屈原虽九死其未悔的执着的爱国主义精神。
《大唐创业起居注笺证:附壶关录》由[唐]温大雅,[唐]韩昱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