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大历史(全二册)》将民国两位历史学家张荫麟及吕思勉的国史巨著对接,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张荫麟先生著,下册为吕思勉先生著。本书全面讲述中国大历史,并兼有中国文化史。随书附赠中国历代纪元表及中国历代创始人像(部分),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这是一本通过解读咸阳、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北京等7座历朝古都讲文化、讲历史、讲文明的通俗读物。3000年间,历朝历代对都城的选择到底藏着怎么的传统和秘密?7大古都在地理位置选择、城市布局、城市管理、城市建筑、城市文化等方面都经历了哪些发展历程?全书以点带面,清晰勾勒出了7大中华古都如何在空间上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垄断走向平等,进而历数每座都城别具特色的文化风情、城市精神以及其承载的中华文明的兴衰、传承与变迁的诸多往事,文字极优美,知识点极开阔,堪称7大城市的 历史说明书 和 城市名片 。
本书由20世纪上半叶两位法国汉学家马伯乐的遗著和白乐日的续写而成,从社会史、宗教史、政治史、经济史等多个维度梳理中国古代(上迄商代,下至宋末)的各项制度 官制、选官制、兵制、行政体制、土地制度、财税、货币、交通、商业管理等。本书不仅巧妙地结合了法国传统汉学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而且针对中国历史进行全面、宏观地梳理,是法国汉学史上罕见的佳作,向专业读者和普通读者简洁明晰地勾勒出中国历史上制度变迁的脉络,对于研究古代中国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常识》是吕思勉的史学成名作,也是我国shou部白话文中国通史,风行海内外近百年,得到诸多学者、爱好者认可。本书文字晓畅,从远古的民族起源神话讲至近代革命,从政治、地理、社会、文化诸方面做出了精到解读,融五千年历史于一书。本次重新修订,配有大量精美插图,助读者快速入门中国历史。
重磅推荐: 你知道吗? 秦朝的小朋友们就会背九九乘法表了。 五代十国的《韩熙载夜宴图》实际上是千年前的 监控录像 。 明朝仕女们也爱包包,黄金打造的高定包,秒杀现代奢侈品。 从夏朝至唐宋明清,古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宝贵文物。文物是中华千年浩瀚历史的物证,通过它们,我们得以看见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人文风俗,近距离感受当时人们的生活细节。 《跟着文物穿越历史》跨越五千年,用文物梳理文明。阅读本书,您将踏上一场跨越时空隧道的探险寻秘之旅,感受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源头,复刻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家国记忆。
这是一本抗战纪念类图书。 抗日战争时期是一个英雄、伟人辈出的时代。抗日战争中,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整个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侮。本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的批 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编撰而成,共收录了吉鸿昌、赵一曼、张自忠、左权、狼牙山五壮士等300个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比较完整地展现了抗战英烈们在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洪流中舍生取义、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具有强烈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如果能回到唐朝,你最想做什么?相信很多人都曾在某一刻希望自己是一个唐朝人,但实际上活在唐朝到底是一种什么体验,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本书从生活在都城长安、在大唐上学、在大唐入仕(包括如何做官、不同级别的官职需要做什么、官场潜规则、官场饮食、官员福利待遇)、穿正版唐装、出门旅行、生活在皇宫内苑等10个角度,介绍了作为一个唐朝人的生存规矩和生活细节。全书文笔流畅、语言风趣,是一本沉浸式了解大唐文化制度、生活细节的常识读物。
本书是 讲述唐朝安史之乱时期 过程与人物命运的通俗作品,以安史之乱中多位关键 人物, 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颜杲卿、哥舒翰、杨玉环、李亨、张巡等人的 弃长安 经历为线索,聚焦唐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重要议题,以乱离 历之人的经历解释 变乱何以 发 与 盛世何以崩陷 ,以此重新刻画安史之乱时期的完整 图景。
《历史的镜子》是一部纵览中国历史长河的著作,它以深邃的洞察力和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从古至今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军事和思想变迁。书中不仅回顾了历代政治制度的兴衰更迭,还深入剖析了社会风气的演变,以及贪污现象对国家命运的影响。作者通过对战争与战将的描述,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与英勇,同时,对历史人物如司马迁、玄奘、武则天的评述,揭示了他们的思想光辉与时代精神。书中还细致探讨了文化与社会生活的交织,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日常与信仰。这部作品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为读者提供了一次思想与知识的盛宴。
《中国近代史》一书通过四个章节:剿夷与抚夷,洪秀全与曾国藩,自强及其失败,瓜分及民族之复兴贯穿最波诡云谲的八十五年。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本书以中国的近代化为线索,认为“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主要阐述了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近代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进而提出“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书后补充收录了蒋廷黻后续对近代史的相关研究,如《琦善与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化的问题》等,以期帮助读者系统地认识蒋廷黻对中国近代史的反思与见解,更全面地了解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世界历目前的蒙古征服(精)》是近年来蒙古帝国史研究领域中的重量级新作,作者梅天穆在世界史与优选史的视野下,重点描绘了由成吉思汗推动的欧亚文化交流,以及蒙古各汗国陆续崩解后,一个新的欧亚世界的产生过程。在蒙古统治者的强制推动下,东西方之间开始了互相交流的过程,在“蒙古治世”之下孕育出了崭新的欧亚文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蒙古过去被视为毁灭文明世界的蛮族形象得到了修正。
古蜀文明发源何处, 究竟由何人所建? 古蜀国真的有“四万八千年”之久吗? 蜀帝与炎帝、黄帝、蚩尤到底有何渊源? ……本书从三星堆常见的文物入手解密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串联起蜀地文明盛衰兴亡的历史脉络。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的蛛丝马迹、文物的科学判断、专家的讲解等各个方面, 客观揭秘古蜀之国文物背后的故事, 用开放的视角刷新人们对蜀地历史的固有认知, 勾勒出一幅生动简明的蜀地历史图景。本书文稿内容支持, 均来自相关博物馆、考古院提供的资料, 并参考了国内外考古学家、历史学者的相关论文、书籍等著作。
当今,人类文明已经走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十字路口。人类社会一方面面临着堆积如山的全球治理问题,巨大风险和挑战时刻威胁着人类文明的存亡绝续;另一方面,当今世界体系是由先发工业国家主导建立的民族国家体系,先发国家一旦感觉其为全球治理付出的成本高于其收益时,便会选择逆全球化,回到自己的舒适区,而听任后发国家在风雨中飘摇。这一巨大困局,就是 21世纪人类文明的困局 。 美国汉学家白鲁恂曾指出:中国是一个伪装成民族国家的文明体。中华文明历经5000年,为何依然年轻且有澎湃的活力? 作为历劫不衰的中华文明在应对人类社会历次重大危机与挑战时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集纳了丰厚中华文明底蕴的中国式现代化对21世纪人类世界的共同问题将提供哪些独到的解决方案?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以文明兴衰的内在逻辑为经,以农业文
《中国通史》是史学大家吕思勉的经典之作,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中国文化史,细致梳理婚姻、族制、政治、经济、学术等多领域的发展脉络,剖析文化根源与社会架构。下册聚焦中国政治史,从华夏民族起源讲起,历经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更迭,生动展现朝代兴衰、政治变革、战争风云,以及民族融合与对外交流。它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全方位呈现数千年中国历史,是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佳作,助读者洞悉历史规律,感悟华夏文明深厚底蕴 。
《中国王朝的兴衰十八讲》以十八个专题系统梳理了中国历史上主要王朝的兴衰历程。从夏商周到元明清,作者深入剖析了各朝代的建立、鼎盛与衰落,揭示了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军事力量、文化思想及外部环境对王朝命运的影响。 本书不仅关注帝王将相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也探讨了社会结构、民族关系、自然灾害等因素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通过准确详实的史实与深刻的分析,为读者呈现了一幅中国历史发展的全景图,同时启发了人们对历史规律的思考。
《中国简史》分为绪论、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现代史、结论共六篇,时间涵盖上至三皇五帝,下至明清至民国时期;内容涵盖中国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语言偏白话,资料详实,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堪称中国历史知识大百科。 其中还涉及偏僻的历史、地理等各方面知识,在大众类通史中非常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