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史》是著名历史学家童书业先生的代表作。该书清晰梳理了春秋时期的周以及各主要封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关系各方面的发展变化脉络,将中国历史上动荡变化*激烈时期之一的春秋时期的各个方面动态的展现给读者。纵横会通,将极精细的考证结果以极直白的文字写出,将复杂变动的春秋时期作了全方位的扫描,更可贵的是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春秋时期旧的社会因素为什么,怎样地崩溃、消亡;新的社会因素为什么,怎样地萌发、成长,是一部静态和动态的相结合的断代史。
本书是一部以诸子互评生动呈现百家争鸣盛况之作。视角独特,从儒、道、墨、法、名等学派间的辩论中,深挖其产生背景与发展脉络,达成对各学派思想的更深刻理解。作者以对文本的敏锐洞察力,立足于墨子批儒、庄子鉴孔,韩非解老等论辩与攻讦,指出鲜为人知的有趣现象并给出独到见解,如孔子地位及形象在道家文本中演变背后的儒道争锋、韩非对老子思想的全面阐发和刻薄寡恩化运用。书中呈现出诸子思想的内在联系,展现先秦思想多元一体的独特风貌。
公元前712年,鲁国大臣羽父派了一个刺客,将鲁隐公刺死。公元前611年,襄夫人派了一位刺客,将自己的孙子宋昭公刺死。公元前607年,晋国权臣赵盾的族人,将晋灵公刺死。类似这样的弑君故事,在春秋时期为什么频频上演?春秋五霸谁名副其实,谁是徒有其名?戎狄是如何渐渐融入而成*的 华夏 ?古代的贵族是文质彬彬的君子还是赳赳武夫?春秋的美食是什么? 钱穆的伯乐,谭其骧、童书业、杨向奎、白寿彝等史学大师的老师,在民国史学界长期坐着把交椅的历史学家顾颉刚与其弟子历史学家童书业一起,带着满腔诚意轻松开讲。原来,春秋,是野蛮到文明的过渡,是不同种族混合而成中华民族的时代,是封建制度走向奔溃的时代
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 神话时代、夏王朝 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涵盖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作者从一二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东亚*早的人类、不同的石器工业传统谈起,娓娓道来。由自然环境到文化分区与谱系,再到大的时段划分,则颇有指点江山、纵横捭阖的大将风度。这些叙述是解读远古中国必不可少的轮廓性勾画。日后一幕幕感天动地的悲喜剧,都是在这个大的自然和文化背景下上演的,它们奠定了后世中国发展的基础。 作者的许多总括性认
由童书业所著的《春秋史》是一部将正史体裁、纪年体、纪事体、政书及会要体、杂考体等体裁写作之长融会而创的一种分章综述的断代史新体裁。它又是一部将极深奥繁复的考证化为极通俗浅显的白话文写出之作。文中甚而将古文古诗皆译作白话文。吕思勉先生在此书序言中说: 鄞童君丕绳,笃学好古,于乙部书尤邃。年来专治春秋史,其所得,成此一编。其体例极谨严,而文字极通俗。征引古书,率多隐括其辞,出以己意,盖今世史家之例然也。
本书是一部是通俗易懂又有独特见解的孔子传记。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时代末期的一位文化巨人。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其时间之长、影响之深,是历史上任何人也无法比肩的。 本书中作者以诙谐生动的笔法,深入浅出地再现了孔子的生平原貌,还原了圣人的曲折人生,在这里,孔子是一个既非被伦理道德权威化的绝对圣人式的孔子,也非对人的善意充满信赖的孔子,而是一个更真实、更有血有肉的孔子。通过孔子的一生,作者还展现了春秋后期列国的整体情况,并将孔子放到人类共同的文化背景里,探索不同地域、时代的人类社会间存在的共性。
《国史通鉴》*部《天下大势:远古先秦卷》共二十五讲,从中国远古时代三皇五帝、尧舜禹禅让开始,到夏商西周朝代更替和春秋战国的风云变幻,至秦始皇统一中国止,择取其间对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进行讲述,分析得失,以史为鉴。严谨的学术态度、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是本书的基本特点。
本书是 姚尧精读资治通鉴系列 的第1册,以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前三卷(周纪一到周纪三)为基础译注本,主要分原文、白话、注释、解读四部分,对其进行深入解读。作者除了对《资治通鉴》原文进行了白话解说,添加注释,并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精彩的剖析点评。
《先秦史》是吕思勉所著中国断代史系列的*部,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九四一年由上海开明书店印行。本书前半是一部先秦纪事本末,从开辟传说讲到秦灭六国,后半分类论述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学术宗教。作者于 古史材料、古史年代、中国民族起源及西迁、古代疆域、宦学制度 也颇有心得。正文后附作者自撰的人名、地名、书名索引。
这本书是朱宝昌先生的代表作,收有朱先生论文 11篇。朱先生国学根底深厚,一向认为在中国文、史、哲不分家,没有哪个哲学与文学方面有成就的专家学者而不懂历史的。改革开放后著成的这部《先秦学术风貌与秦汉政治》一书,荟萃了朱先生研究先秦两汉学术史和政治史的精华。其中*能表现先生史学观点的当属《论西汉文景之治和先秦黄老思想》一文。 《论西汉文景之治和先秦黄老思想》一文虽称为史论,实则亦是一篇政治哲学论文,其要旨在阐释我国历史上之所以出现清明的 文景之治 ,是因为从汉文帝开始采取了黄老 为无为 的治国大略,明智而巧妙地适应了汉朝肇建后 与民休息 的社会状况。里面所收的其他文章,如 《庄子 齐物论》疏解 在疏解《齐物论》时,虽然重点放在哲学上,但庄子的文章在艺术、美学上的价值,完全堪媲美《离骚》。 《正葛
本书为批判性思维及研究实例,借提问来导引连缀全篇,寓启发思考于轻松有趣的叙述之,通过对《项羽之死》的实例剖析,读者可窥见《史记》是如何将历史记述和文学书写融为一体,如何通过传主人物的生平命运,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执着探寻人生价值意义以及人性人心的复杂和多面。
......
本书为“春秋战国”系列的开篇,以管仲为主角来讲述。管仲是春秋秩序的设计者,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外交等方面树立的范式,持续影响着中国,直至今日。了解管仲的故事,有助于深入理解春秋战国时代,从而更深刻地审视中国历史及其影响。
这是一套面向青少年读者的中国历史普及读物,作者以 化的视角,用讲故事的方式,从地球的形成一直讲到近代中国,全面展示了历代中国人的生活图景,注重科技与文化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行文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从地理、气候等一些小细节来书写中国大历史;书中重要的遗址、文物均有配图,旨在 小读者“回到历史现场”,思考背后的原因和规律,建立对“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本套书共十五册,每三册为一辑。 辑讲述了秦朝灭亡之前的中国历史。 《黑色帝国》为第三册,主要讲述了秦朝的建立和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