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海战,是一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著名战役。1279年,蒙古军队与南宋军队在广东新会崖山海面上,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海战,最终南宋军队落败,陆秀夫负末帝赵昺投海殉国。 本书以历史中的十二个地名(蔡州、钓鱼城、鄂州、上都、益都、泸州、襄阳、大都、丁家洲、临安、崖山和零丁洋)为线索,自1234年 端平入洛 开始,一直写到1279年南宋灭亡,时间跨越了近五十年。书中分两条主线,一条线探讨南宋何以灭亡,另一条线探讨元朝何以崛起,同时从政治、外交、文化、军事等多元视角,生动地描写了从蒙宋灭金到崖山海战的整个过程,襄阳鏖战、临安出降、南宋灭亡,以及最后的文天祥之死,描写得恢弘而悲壮。作者用缜密、细腻的文笔描写了忽必烈、蒙哥、王文统、阿合马、吕文焕、贾似道、刘整、文天祥等诸多历史人物的命运和选择,力求还原一段
本书由旅美著名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撰写。它叙述了从成吉思汗统一全国至元朝灭亡期间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作者以 讲史 的形式,通俗而生动地讲述了成吉思汗伐西夏、灭金国,忽必烈火南宋、建立元朝等历史事件,以及窝阔台、蒙哥、阿合马、耶律楚材、马可 波罗等历史人物。全书既有生动的故事和真实的历史,又有颇具见只的评点。本丛书所采用的 细说体 既不像正史的艰深枯燥,又不似野史的胡编乱造,是别具风采的史学著作。
本书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阐释了王安石变法的重点及其失败的原因。全书以王安石变法为主线,将北宋中后期的历史分为变法、反变法和后变法三个阶段,完整地叙述了北宋后期士大夫政治全局的演变。作者指出,王安石的理想是实现儒家的道德社会,在这一点上,王安石与他的反对者并无二致。问题在于王安石希望通过改造、建立新的官僚体制以实现这一理想。由此,作者着重分析了王安石的官僚体制改革,聚焦吏役次官僚制,考察新政的政府运作,并以募役法这一新政核心制度作为个案研究,总结归纳新政的特点。本书的关注点不仅在于王安石变法本身,更在于王安石所代表的儒家道德理想主义与现实政治权力结构之间的矛盾与纠葛。这也是本书的重要特色与价值之所在。
北宋中后期,外则强敌环伺,内则深陷党争,忧患频仍。本书围绕天书封祀、庆历增币、元祐更化等历史事件,以及宋神宗、王安石、司马光、高太后等数位历史人物,讲述了一系列彼此勾连的 故事 ,对于北宋中后期政治史的多个重要问题进行了新的阐释。就分析方法而言,本书特别重视政治过程的详细分析,强调从当事人的认识出发,去探索历史中的可能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力图寻求历史进程中曾真实存在的种种面向,揭示历史的复杂性。
本书是日本讲谈社 中国的历史 系列 辽 西夏 金 元 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由日本学界该研究领域内的专家杉山正明撰写,复旦大学教授姚大力推荐,直接涉及的是9世纪后半期至14世纪末大约五百年间的历史。作者没有像中国人通常惯于接受的那样,依照 唐 五代 两宋 元 的历史变迁主线来呈现公元10到14世纪的中国史;相反,被很多人想当然地看做是阻断、破坏了本应由两宋来实现的国家统一大业的夏、辽与金,不再仅仅是出现在音乐正剧里
《宋元书画题跋史》一书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宋、金、元的书画题跋,并上溯唐以前书画题跋概况,下揽明清书画题跋景观,旁涉日本镰仓、室町时代受宋元影响之禅画题赞及 诗画轴 题跋。此书以社会学视角观察,注重题跋群体诸如宫廷帝后、重臣官僚、朝野文人、书家、画家于历史语境中的互动。从收藏、装褫、押署、款识、 书仪、钤印、鉴赏、诗文、品评、书画理论、文人交游等多方面阐述书画题跋之形成、发展与盛行,于繁杂历史材料中选取代表性实例加以论证,阐明书画题跋发展史各个阶段之特征及转捩点,呈现了宋元书画题跋完整的历史脉络。
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讨论了战争和政治在宋朝建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批驳了 宋朝开国是一个非军事化过程,宋朝自建立之初就重文轻武 的刻板印象。作者提出,宋朝的建立是一系列军事胜利的结果,11世纪初出现的文官主导型政府,是经由半个世纪的战争与个人政治而产生的,并非源于某种旨在强调文化价值超过军事价值的主观规划。
《大宋帝国三百年》系列小说,可以说是《宋朝那些事儿》,是宋朝粉儿的所爱哦! 其中既有男生为之神往的金戈铁马(比如让宋太宗上演了 奔跑吧,皇帝 的高梁河之战)、厚黑博弈(比如 半部《论语》治天下 的赵普如何巧妙整死政敌);也有女生为之痴迷的霸道帝王(比如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唯美爱情(比如契丹*美女萧燕燕与韩德让的再续前缘)。 《大宋帝国三百年》系列小说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从唐末农民起义到崖山海战之间三百余年中发生的历史故事,史料均源于正史。其中既有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也有人与人之间的爱恨;既有帝王的开疆拓土、或明或昏,也有名臣的生平际遇、宦海沉浮。 十余部连载作品、百余个登场人物、千余起历史事件,交织成一部大气磅礴的两宋历史剧。读者可从中感受到当时的社会风貌与人情百态,更可品味
在南宋初期那种温和宽松的政治环境之下,股肱之臣岳飞被以粗暴的方式杀害,这一悲剧千百年来让人意难平。 对于岳飞之死,历来说法不一。但往往只道其一、不及其余,或浮于史料、人云亦云,很少有一个令人折服的剖析。 本书紧扣岳飞与宋高宗赵构君臣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岳飞追随南宋新朝廷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援引岳飞与赵构、朝廷的往来书札,以及当年的横向史料,客观、详尽地梳理了岳飞、赵构二人从初步相识到君臣无间,再到裂痕初现,最后关系急剧崩裂的过程。作者不设预定框架,不作道德评判,只求陈述细节,复原历史,让读者在历史的重构中自主寻找答案。 本书采用了文史相结合的轻阅读的写作形式,即以文学的手法重构历史,力求流畅、生动地将岳飞与赵构之间的恩怨与芥蒂,完整呈现出来。同时,也描写了南宋头十五年的兵
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 宋朝 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全书渐次展开的十章,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板块:开端的四章,依照历史的时序,概述了公元9世纪末到13世纪政治史的基本历程。继而进入本书*为核心的内容,以三章的篇幅,讨论这一时段中 思想与宗教的奔流 :作者分别从思想和宗教的变迁、士大夫群体和社会精神、科学和技术革新等角度阐释了 奔流 的意涵。接下来的两章,介绍两宋的文化潮流、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通过延伸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富有浓厚南方色彩的海南岛,着重描述海南岛的开发历史,是关于这一地理区域的专题研究。全书共分五章,分别从历史、自然、居民、交通及中央王朝贬谪之士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宋代及宋以前海南岛的情况。苏轼的海南经历及其海南诗作是*主要的文献依据之一。
本书由作者英文专著Empowered by Ancestors翻译、修订而来,主要关注宋代太庙相关论述以及这些论述背后的思想和政治资源,试图为中国中古史提供一个 缺失了的环节 (missing link)。
制诏敕劄 ,是本书用以概指宋代皇帝、宰相所发各种命令文书的统称。相关文书包括麻制、书诏、敕牒、劄子等多种类型,文献中指称的概念繁复淆乱,给研究者准确、深入理解史料带来不少麻烦。本书尽力搜讨传世书帖、碑刻拓本中能够呈现文书原貌的资料,总结体式,辨析名类,并结合史料记载,梳理其功能、制度的渊源流变,大致厘清宋廷命令文书的基本体系。在此基础上,围绕皇帝、宰相、词臣制定或运用相关文书的程序与制度,考察日常政务处理背后的权力关系与运作机制,从而增进我们对宋代中枢政治体制的认识。
司马光是中国历史和中国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凭借多卷本《资治通鉴》家喻户晓,也因反对王安石新政而闻名。这是一部用英语撰写的关于司马光从政和思想的著作。冀小斌博士追溯了司马光的宦海沉浮,分析了其保守思想的的优势,为读者理解宋代错综复杂的宫廷政治和雄心勃勃的改革运动提供了新的视角。
《温柔的盛世》是一部讲述宋仁宗的历史作品。纵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史,宋朝具有一种令人爱不尽、恨不绝的独特气质。它没有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的慷慨激昂,也没有扩土开疆的雄浑气魄,更没有 万国来朝 的非凡气象,它像温存婉转的宋词,字字珠玑、悦耳怡情,又像端庄高雅的君子兰,秀丽清香、沁人心脾,正是和风细雨般的温柔与宽容,烘托出了太平盛世的安荣与繁华。 为人君,止于仁 ,宋朝之治,极盛当在仁宗。作为中国历史上*位谥号为 仁 的君主,他在位的时间为宋朝之*,而在他的治下,不仅是大宋王朝*辉煌的时代,更是中国封建王朝史上当仁不让的黄金盛世。正如一位后人咏叹: 圣明有道唐虞世,日月无私天地春 ,看似平庸无奇的 垂拱共治 ,却开创了四海平静、物阜民丰、文化昌明的 嘉祐之治 。可以说,这个极致温柔的时代。
本卷涉及宋理宗、宋度宗、宋恭帝、宋端宗以及宋末帝。这一时期,宋朝面临金朝和蒙古部队的轮番进攻,虽然有文天祥、李庭芝、余玠、孟珙等文臣武将的全力抵抗,但无奈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在史弥远、贾似道等奸相的妥协退让之下,宋朝*后被元朝灭亡。
“制诏敕劄”,是本书用以概指宋代皇帝、宰相所发各种命令文书的统称。相关文书包括麻制、书诏、敕牒、劄子等多种类型,文献中指称的概念繁复淆乱,给研究者准确、深入理解史料带来不少麻烦。本书尽力搜讨传世书帖、碑刻拓本中能够呈现文书原貌的资料,总结体式,辨析名类,并结合史料记载,梳理其功能、制度的渊源流变,大致厘清宋廷命令文书的基本体系。在此基础上,围绕皇帝、宰相、词臣制定或运用相关文书的程序与制度,考察日常政务处理背后的权力关系与运作机制,从而增进我们对宋代中枢政治体制的认识。
《鱼龙劫:靖康英雄传》的内容更是一部浪漫和现实交织的好看的小说。读《鱼龙劫:靖康英雄传》,好像披览一幅气势恢宏的长卷图,有着惊涛拍岸一泻江海的气势。 《鱼龙劫:靖康英雄传》围绕着靖康之变,浓墨重彩地描述了朝代更迭、波澜壮阔的时代浪潮,大军对垒、金戈铁马的战阵厮杀,勾心斗角、忠奸较量的庙堂交锋,诡谲奇异、尔虞我诈的江湖风云。描写了众多江湖儿女在国难当头之际,满怀爱国激情前赴后继同武林败类和异族凶顽英勇搏杀的壮举,夹杂着矢志不渝、荡气回肠的生死爱情。小说中的历史元素较浓,主要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基本遵循历史真实,北宋的徽宗、钦宗、南宋高宗赵构、李纲、宗泽、蔡京、李邦彦以及金国东路军元帅完颜宗望等重要历史人物,在书中都有栩栩如生的表现。 真正地沉入小说,才知道竹青的文字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