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墙图志:毛泽东》作者参阅了大量史料,以细致入微的笔触,生动翔实地还原了毛泽东从建国前夕至其去世这段时期走过的历史历程,真实再现了1949年到1976年共和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国事风云,生动讲述了伟人的真实故事,反映了伟人有血有肉的真情实感,同时也记录了伟人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书中载入300余幅手泽东这段发月的珍贵照片,分为彩色、黑白两种,许多照片是首次公开发表,有的照片还是首次还原色彩,全书集资料性、可读性于一体,集收藏价值、欣赏价值于一身。 有一种历史,用鲜血写就,几多慷慨,几多悲壮;有一种胜利,用生命铸成,几多豪迈,几多辉煌。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运筹帷幄、叱咤风云;他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戎马倥偬,满身征尘;他们在群雄四起、局势动荡的年代里,始终为了
本书主要内容为某省物质局职工1950年代参加整风运动的文献资料,对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变动、政治运动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看到《转折年代 中国的1947年》这个书名,读者可能会提出一个问题:拿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来说,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例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1948年国民党统治区财政经济的全面崩溃、人民解放军发动三大战略决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些都是对近代中国的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件,为什么偏偏要挑出1947年这一年来写呢? 当然,前面说到的那此年,都可以而且值得写一本研究专著;而1947年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有它特殊的地位。正是在这一年,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二十年来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国民党从优势转变为劣势,在内战战场上从进攻转变为被动挨打,由强者变成弱者;反过来,中国共产党却从劣势转变为优势,在战场上从防御转变为进攻,由弱者变成强者。双方力量对比在一年内发生的这
在华西方人(外交官、新闻记者、商人、医生等)是见证上海解放的重要群体,本书从他们的视角回溯上海解放的重要历史事件和细节,讲述中国命运的决战,上海解放的经过,客观展现出上海这一东方大都会如何成为中国共产党治理下的人民城市的恢弘场景,揭示出这是人心所向的必然历史趋势。 档案史料中保存有一座城市的重要记忆,外文文献的史料是更独特的一个视角,本书是近年参考、利用外文文献的用心之作。这部按时间脉络呈现上海解放的通俗历史读物,文笔清晰,叙述生动,富于现场感和故事性,颇具新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 2019)》由当代中国研究所著,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发展历程,解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实践以及在中国语境中的运用,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宝贵经验及对后人的启示,证明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具有光明未来的一种选择。
本书内容选自2005年至2019年6月刊登于《档案春秋》杂志的相关专题文章。以人民共和国70年伟大历程为轴,分上中下三篇,讲述共和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宏大历史和动人故事。其内容或系本人独*经历、首次披露,或赖档案史料的的细致爬梳,钩沉历史、还原史实,言而有据。文章或题材重大、主题突出;或角度新颖、论述精彩。使读者在字里行间了解往昔岁月里前辈们的光荣与梦想、执着与牺牲。
在百万册的洋洋洒洒的《五百年来谁著史》,以及荣获“中国好书奖”并20万册的《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之后,北京大学教授韩毓海又撰写了这部重磅作品——《龙兴:五千年的长征》。 这本书从制度与治理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矛盾的角度,深刻回顾并分析了中国历史进程中的诸多“大事因缘”,是一部通史。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开辟,中篇为稳定,下篇为复兴。沿着殷周之变、周秦之变、魏晋隋唐之变、唐宋之变,通过“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讲到今天“数千年未有之新时代”,梳理中华文明发展脉络,阐释中国制度变革逻辑,解读中华民族复兴。 全书将中国历史的发展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既是一部从制度与治理角度总结历代得失的学术思想史,更是一部把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与中华民族复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通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中国史的学习和研究、宣传、教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每当讲到党史,往往与国史并提。他说: 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课不仅是必修课,而且必须修好。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他再次强调要 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 本书正是依据习近平总书记的以上论述精神,从什么是新中国史为什么要学习新中国史、怎样学习新中国史三个方面,阐明了要学习新中国史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历史是很好的教科书。本丛书分别选取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这些年份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本书论述了新中国成立初始党和政府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这些方针政策所产生的结果,客观清晰地反映了这一时期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这些事件所带来的新的社会变化。
《中国当代民间史料集刊》是一套记录1949年以来中国历史的资料丛书,收录的是流散于社会的各种民间文献,包括日记、笔记、记录、信函、小报、表格、账册、课本等。与已经出版的许多中国当代史资料不同,这套丛书反映社会底层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和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家庭关系、个人境遇等内容,为读者提供记录底层历史变迁的原始资料。 《中国当代民间史料集刊23:章元善日记》收录的是 姑苏五老 、民建创始人之一章元善1949年至1966年的日记记录。时间总跨度达十八年,内容十分博杂,既记录了作者的日常工作生活,又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的变迁发展,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烟台传:半岛的此在与彼在》是 丝路百城传 系列丛书的重要读本之一。烟台地处胶东半岛,三面环海,是一方神奇的土地。曾经,秦皇汉武东巡到这里,徐福从这里东渡,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启航,全真道教在这里创立,丘处机、戚继光、王懿荣、张弼士等著名人物与这里有过历史性的 相遇 。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在这里交融,既有厚重底蕴,又具浪漫色彩,是有 根 的诗意存在。 作者王月鹏在烟台生活与工作了近30年,对这座城市有着独特的理解。半岛的此在,呈现给我们的是关于烟台这座城市的历史、人物、传说以及今时的发展变化、城市面貌;而半岛的彼在,则更多的是面对此在时作者的思考。此在与彼在的多义性使得《烟台传》的解读维度也变得更加丰富。城市发展与个人境遇的互为观照,日常生活与历史的互为观照,以及节制的书写与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历史是很好的教科书。本丛书分别选取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这些年份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本书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叙述了 非常重要而又极不平凡 的1997年中国发生的大事:在这一年,随着香港回归祖国,中华民族一扫百年耻辱;在这一年,我国经济建设出现了良好态势,实现了 高增长,低通胀 的软着陆,这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尤其是在这一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更是一篇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宣言。在世纪之交,中国开始了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主要内容为北方某橡胶厂党支部自1950年代至1970年代有关会议的记录,对研究中国近代城市社会变动、工厂管理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世纪40年代的青年学生群体为何人心向党,从而形成一条反对国民党当局的 第二条战线 ?本书侧重从学生的角度研究这一问题。全书以1942年西南联合大学学生反对国民党当局的 倒孔运动 始,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大学学生奔赴国家最需要的岗位从事建设事业终,在综合运用档案、日记、书信、报刊、回忆录等多种史料的基础上,对第二条战线的成因和形成过程进行了深入考察,以进一步丰富关于 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的历史叙述。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中共党史和新中国史研究,本书收入了作者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发表的56篇论文(外加2篇访谈),并按照 新时代与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与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新时代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新时代与中国当代史的阐释和总结 新时代与中国当代史的学科建设和宣传 等5个专题,加以分类编排。 作者认为,新时代以来的历史在新中国史中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是中国现代史、当代史的一个新阶段,也是改革开放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新阶段。新中国史的研究编纂和宣传教育,应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致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贺信的精神,进一步牢牢把握国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站在新时代的高度,审视和阐释国史,加强国史学科建设,为激励人们坚定历史自信、
在华北解放战场上,以晋察冀野战军为代表的晋察冀军区,在各个阶段根据党中央部署,从重庆谈判破裂后出击察南绥东,攻取运城、应县,降伏 卧牛 ,鏖战晋中,围困太原,进军绥远,到新保安之战全歼敌 wang牌 第35军,张家口解放,再到北平和平解放,解放华北*后一战 总攻太原。在一场场战役的描绘过程中,塑造了聂*臻、徐向前等一批我党栩栩如生的将领形象,国民党方面相关人物的特点也是跃然纸上。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系列教材之一,研究对象为国史学科体系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大背景出发,分八个时间段,讲述了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20年70多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全过程。 本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探索、形成和不断完善的历史轨迹,把握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体系中经济史研究的重点,科学客观地再现和解读了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奇迹的历史。
这是一本解读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的全新著作,本书以史为主、史论结合,从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国防建设和和平外交建设等十几个专题,全方位展现*为新中国的巩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艰辛探索的曲折过程,反映*卓越的智慧和胆略、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本由中共党史专家精心编著的著作,拥有极高史料价值和教学价值,是大众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不可或缺的宝典。
内容简介: 林明,女,1930年4月生于北京,1937年入香山慈幼院第二校部,1946年转入天津南开中学读高中。1952年5月正式参加工作,在天津市新华医院做护理员,后自学考入医生行列。1955年底结婚,1956年9月随家属调至山西省太原市新华化工厂,在该厂医务室工作。1957年9月调入太原市新建路门诊部(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前身)工作,直至1989年9月退休。林明与丈夫吕新婚后育有三位子女,即长子吕伟然(小名大方)、长女吕大庆和次子吕大成。 自1957年始,林明有了记账的习惯,且一直保持至现在。她将家庭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收支记录在册,日期、物品、价格一应俱全,每月收入多少,支出多少,都一目了然。正因为如此,再加上她从小接受的良好教育,林明为我们留存了这批珍贵的家庭日常收支资料。由于各种原因,1957年至1976年8月9日、1984年8月至1994年5月的
1949年10月1日,亿万中国人民结束了任人欺凌、宰割的屈辱史,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开始满怀豪情地创造新的生活。从此,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许多惊天动地的 *次 。这些 *次 都是里程碑的突破,也许不完善,却意义非凡,如*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条全线电气化铁路 宝成铁路建成、中央电视台*届春节联欢晚会、*颗 北斗 导航试验卫星发射成功,等等。我们从这无数的里程碑中选取了100则*振奋人心的珍贵的*次,并搜集了珍贵的历史图片,奉献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