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本书以这一时期的深刻时代变迁为主线,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立论依据,着眼于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粮食统购统销等重大社会变革,梳理其历史过程,阐述其历史意义。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翔实的史料、生动的叙述,呈现了诸多历史细节。
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 左 倾错误,并且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随即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采取一系列的果断措施。本书依托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对这一历史时期全党怎样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总结经验教训,从而迅速调整国民经济,促使国家经济形势实现好转的过程,展开详细回溯,从中展现出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深入基层做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和自我纠错机制的具体运行。
本书择取1956 1979年间知识分子政策形成和转变过程中的重要历史节点,对1956年知识分子问题会议、 双百 方针提出的背景和经过、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1958年科教文卫 大跃进 、1963 1964年间关于文艺问题的两个批示、1977年的科教工作座谈会、高考制度的中断与恢复、 文艺黑线专政 论的由来及否定等,运用丰富的史料,进行视角独特的叙述,揭示出对知识分子认同与信任的曲折历程,由此折射中国知识界在历史大潮下的嬗变。
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够,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急于求成,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 大跃进 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 共产风 为主要标志的 左 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本书以这一段特殊历史为考察对象,从字里行间感悟到历史何以能成为最好的教科书与清醒剂。
本书为《我相信中国的前途》之精装升级版,修订全书文字,并增加一篇新发现的黄仁宇文字。全书集中收录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一系列以中国历史与发展为主题的演讲文字,可谓黄仁宇先生晚年学术思考的结晶。黄先生以其独特的长时段、大视野的历史观透视百年中国历史进程,探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反映了一个历史学家的睿智和良知,给人启发良多。
《新中国极简史:1949至2019的年度故事》为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的极简史。《新中国极简史:1949至2019的年度故事》以编年体为形式,以年份主题词为着眼点,以讲故事、述历史为叙述方式,全景式描绘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的伟大历程。书中突出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功绩,生动展现了70 年来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对近七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给予了浓墨重彩的描写。本书运用大量鲜活生动的事例和细节,印证和说明新中国建设、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历史必然。作者长期从事中共党史和中共领袖人物的研究,对把握新中国70 年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走向,具有视野宏阔、站位清晰、评议精到、叙说得当的独特优势。全书角度新颖独到,形式生动活泼。作者打破常规述史的既定模式,通过个性化的表述,具有强烈的代入
在华北解放战场上,以晋察冀野战军为代表的晋察冀军区,在各个阶段根据党中央部署,从重庆谈判破裂后出击察南绥东,攻取运城、应县,降伏 卧牛 ,鏖战晋中,围困太原,进军绥远,到新保安之战全歼敌 wang牌 第35军,张家口解放,再到北平和平解放,解放华北*后一战 总攻太原。在一场场战役的描绘过程中,塑造了聂*臻、徐向前等一批我党栩栩如生的将领形象,国民党方面相关人物的特点也是跃然纸上。
1949年10月1日,亿万中国人民结束了任人欺凌、宰割的屈辱史,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开始满怀豪情地创造新的生活。从此,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许多惊天动地的 *次 。这些 *次 都是里程碑的突破,也许不完善,却意义非凡,如*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条全线电气化铁路 宝成铁路建成、中央电视台*届春节联欢晚会、*颗 北斗 导航试验卫星发射成功,等等。我们从这无数的里程碑中选取了100则*振奋人心的珍贵的*次,并搜集了珍贵的历史图片,奉献给读者。
本书主要内容为某省茶厂职工1950年代参加整风运动的文献资料,对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变动、政治运动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新中国70年的社会发展史,也就是围绕民生主线开展的社会建设史。本书以基本民生为主线,并借用社会学的范畴构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社会结构、社会管理、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社会生活、社会心态(社会心理、社会思潮)等;通过记叙、梳理上述诸方面在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轨迹,揭示出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主要成就,同时对发展中的曲折、工作中的失误也不回避、不轻描淡写,重在总结经验、揭示规律,从而令人信服地还原了新中国的社会发展历程。本书的出版能够对丰富国史、党史的学习有所贡献,也能够对推动中国今后的社会转型和社会建设提供一定的经验支撑。
本书勾勒了一个四川农村手工技艺从业者社区20世纪的社会变迁史。该村落地处成都与乐山之间的夹江县。传统上,当地居民利用当地自然产出的毛竹为原料从事手工造纸谋生,并围绕这一核心技能形成特定的亲属关系网络和社区组织形式。而 技能 这一话题以两种互相关联的线索贯穿全书:技术性的,或社会性的。作者试图通过聚焦一种技能劳作的相关细节,更加透彻地了解乡村民众的生活世界。 进入20世纪以后,夹江的手工造纸技术面临着一系列重大冲击,改朝换代、战争、革命、集体化、现代化的理念和建设实践、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这些发生在 城乡鸿沟 宏观背景下的每一项重大社会变革都促使造纸人在技术层面和社会层面上重新定义身份认同。本书追踪了知识分配在一个世纪内的变迁,这导致了对技能的控制权大量地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初级生产者转向管
走出帝制结果怎样? 新旧交错的个人与群体在新时代如何安身立命? 透过近百部日记重建民国成立前后波光诡谲的历史倒影 本书系作者大转折时代四部曲之一,着重探讨辛亥革命前后亲历者的心态,及其对政体、国体、社会性质诸剧变的观察。作者返其旧心,借着性情、政见千差万别的日记 主人们的身 手耳 目,顺着历史的进程重新经历一番时代风云的变幻,深入体察革命时代的波谲云诡之下,形形色色的不同人等是如何面对巨 变,适应形势,调整自我,在进入新时代的过程中设法立足存身,以致有所施展发挥,一方面可以补充大历史的视野所不及,丰富历史的影像,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改变认识历史的方式,还原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差异与活跃之于历史和史学的应有之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 2019)》由当代中国研究所著,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发展历程,解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实践以及在中国语境中的运用,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宝贵经验及对后人的启示,证明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具有光明未来的一种选择。
本书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极简史。全书以编年体为形式,以年份主题词为着眼点,以讲故事、述历史为叙述方式,全景式描绘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伟大历程。书中突出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功绩,生动展现了70年来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对近七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给予了浓墨重彩的描写。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借鉴历史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吸收现有的当代中国文化史研究成果,史论结合,梳理和分析了1949年至2019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探索文化发展道路的历程、所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就,揭示新中国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和相互推进过程中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及其与世界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中的文化创新,勾画出新中国文化建设的概貌,展示文化所发挥的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并总结经验教训,为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供借鉴,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历史和思想文化资源。
本书叙述了上海黄浦江东边那块土地的历史变迁。在千年历史中,作为一个土地肥沃,耕耘精细,人民勤奋,人口众多的地区,浦东从盐业到农耕,再到手工业,人们面朝大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自给自足的稳定秩序中经济与社会缓慢地发展,突然到了20世纪末发生巨变,走向开放,走向世界,成为带动中国长江流域经济起飞的龙头。本书沿着这一历史轨迹,侧重于经济的内在推力,探究历史和时代为何*终能够给今天的浦东留下了一个翻天覆地、梦想成真的机缘。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借鉴历史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吸收现有的当代中国文化史研究成果,史论结合,梳理和分析了1949年至2019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探索文化发展道路的历程、所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就,揭示新中国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和相互推进过程中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及其与世界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中的文化创新,勾画出新中国文化建设的概貌,展示文化所发挥的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并总结经验教训,为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供借鉴,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历史和思想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