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文艺著述与文人生活为线索,讲述明末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爱情在中国的发展史。书名灵感来自张爱玲的短篇小说《五四遗事》,作者从《牡丹亭》、艾伦 凯、厨川白村等作家作品中汲取养分,在民国名士身上寻找爱情的踪影。继上海书写与海外华人叙史之后,潘翎将视线投射到二十世纪中国爱情观的演变之上,探索中国传统中的 情 如何与西方浪漫爱交汇融合,揭开新式恋爱的洋洋大观。
本书是黄宗智教授农村社会经济史研究专著, 农业经济史三部曲 zui后一部。书中从18 世纪中国与英格兰的对比出发,探究两者农业经济的差异所在,并以此来看待明清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史中的 内卷化 问题和小农经济发展的问题。本书还检视了统筹城乡试验区的实践,探讨了中国农村发展出路相关的问题,如:源自城乡差别的农民工问题的实际情况是什么、应该怎样将之置于国民经济整体中来认识?一定程度上的城乡差别,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方案来解决?全书立足本土、从实践出发,集中体现了作者多年来对农村社会经济现实的思考。
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崛起,改变了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的格局,是现当代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奇迹,从一穷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走向了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经过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奋斗和7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经济已经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丰富的历史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生动展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并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伟大进程;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
《红墙图志:毛泽东》作者参阅了大量史料,以细致入微的笔触,生动翔实地还原了毛泽东从建国前夕至其去世这段时期走过的历史历程,真实再现了1949年到1976年共和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国事风云,生动讲述了伟人的真实故事,反映了伟人有血有肉的真情实感,同时也记录了伟人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书中载入300余幅手泽东这段发月的珍贵照片,分为彩色、黑白两种,许多照片是首次公开发表,有的照片还是首次还原色彩,全书集资料性、可读性于一体,集收藏价值、欣赏价值于一身。 有一种历史,用鲜血写就,几多慷慨,几多悲壮;有一种胜利,用生命铸成,几多豪迈,几多辉煌。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运筹帷幄、叱咤风云;他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戎马倥偬,满身征尘;他们在群雄四起、局势动荡的年代里,始终为了
本书围绕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决策,分17个专题,生动记述了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思想和实践,全面展现了他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者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和和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功勋,充分反映了邓小平伟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的风采。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一块著名根据地,毛泽东赞其为“方志敏式”根据地。本书对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历程、党和政权建设、军事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教育建设进行了专题研究,进而深入研究了方志敏革命精神,提出其基本内涵是“信仰、爱国、清贫、创造、奉献”。深入探讨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发展历程、历史贡献及方志敏等革命先烈的思想、精神,对于新时代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书记述了63位先进人物的故事,其中, 共和国勋章 获得者3人, 国家荣誉 获得者5人, 改革先锋 14人,还有若干院士、做出重要贡献的知名人物等,他们是中国梦的践行者。本书涵盖领域广泛,从各个角度展示了共和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展现63位先进人物的动人事迹,书写他们的伟大情怀与卓越贡献,传递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70周年。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10月19日,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分别从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辑安等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参战。中国人民的抗美援朝战争从此拉开序幕。时任东北边防军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的洪学智同志,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协助彭德怀司令员指挥志愿军入朝作战,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关于洪学智将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重要作用,新华社在《洪学智生平》中这样介绍:洪学智同志分工负责司令部、特种兵和后勤工作,参与领导指挥了至五次战役和其他历次重大战役,提出了许多重要建议和谋略,并在保证志愿军首脑机关的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受到彭德怀司令员高度赞许。1951年6月,兼任志愿军后勤司
《中国当代民间史料集刊》是一套记录1949年以来中国历史的资料丛书,收录的是流散于社会的各种民间文献,包括日记、笔记、记录、信函、小报、表格、账册、课本等。与已经出版的许多中国当代史资料不同,这套丛书反映社会底层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和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家庭关系、个人境遇等内容,为读者提供记录底层历史变迁的原始资料。 《中国当代民间史料集刊23:章元善日记》收录的是 姑苏五老 、民建创始人之一章元善1949年至1966年的日记记录。时间总跨度达十八年,内容十分博杂,既记录了作者的日常工作生活,又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的变迁发展,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内容简介: 林明,女,1930年4月生于北京,1937年入香山慈幼院第二校部,1946年转入天津南开中学读高中。1952年5月正式参加工作,在天津市新华医院做护理员,后自学考入医生行列。1955年底结婚,1956年9月随家属调至山西省太原市新华化工厂,在该厂医务室工作。1957年9月调入太原市新建路门诊部(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前身)工作,直至1989年9月退休。林明与丈夫吕新婚后育有三位子女,即长子吕伟然(小名大方)、长女吕大庆和次子吕大成。 自1957年始,林明有了记账的习惯,且一直保持至现在。她将家庭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收支记录在册,日期、物品、价格一应俱全,每月收入多少,支出多少,都一目了然。正因为如此,再加上她从小接受的良好教育,林明为我们留存了这批珍贵的家庭日常收支资料。由于各种原因,1957年至1976年8月9日、1984年8月至1994年5月的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标识,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本质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遵循与科学方法。 本书主要记录、研究、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政策、制度、实践演进的历史进程,勾勒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图谱,包括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系的建构路径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突出中国共产党在 两个大局 下塑造新时代文化的努力及所推动文化事业开辟的新局面与展现的新气象。守正创新,也是我们观察、研究、阐述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视角。
本书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66年初,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代中央领导集体率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新中国的光辉历程。反映了革命先辈们不忘初心、不畏艰难、勇于摸索、不断实践的奋斗精神。 本书文字简约,内容充实,严格按照当时事件发展脉络,客观记述,有闻必录,述而不论,对一般读者和专门研究人员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本书从伟大建党精神的解读入手,分五个部分,即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觉与担当;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人民至上:克敌制胜的法宝;真理的力量:科学理论的指导;道路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通衢大道五个方面,用古今中外生动的案例,史论结合,探寻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所在和基因密码。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的图文,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本书稿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主持整理,是沙文汉同志在1949年至1954年间的工作笔记结集,内容包括了在此工作阶段的方方面面。例如一些重要会议的纪要、讲话实录,关于教育、经济等各项工作的总结及经验等,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安史之乱”不仅是唐代的一个转折,而且是中国古代史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藩镇割据的出现,隐然牵动了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发展态势。但是对于这一重大问题,中国学术界缺乏足够的研究。本书处理主题安史之后唐帝国的重建,将西方新史学中的空间观念引入唐史研究领域,极具学术敏锐度,对于此一问题有了极大的推进,也是很吸引人的话题。
全书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三大板块,分设若干专题、条目,文图结合,以图为主,反映百年间山西重大党史事件、重要历史场景、重大工程建设、先进典型人物等,突出反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山西发生的巨大变化,山西人民生活的日益改善。
人民至上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研究丛书 由上海社科理论界的专家学者分专题撰写,力求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系统研究、深刻阐释、正确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奋斗历程、伟大成就、历史经验和光辉思想,为以史育人、以史咨政做有益的工作。本书是其中关于党的自身建设思想的发展历程的专著,全书分成3篇、12章,上篇回顾了党的建设发展史,中篇阐述了党的建设基本内容发展演进,下篇则围绕党内法规建设与依规治党展开论述。本书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建理论与实践展开,以期对党的自身建设历程作出完整性梳理和系统性分析。
本书通过一系列生动感人的故事,展现了新中国同龄人在海外求学、创业、生活的艰辛与奋斗。他们有的移居加拿大开启创业之路,有的来到美国摒除万难攻读医学博士,有的住在澳洲悉尼记录趣闻轶事,有的历经改行波折终成电脑培训师,有的留在日本专攻教育实践学,有的让中国民族舞蹈在北美舞台绽放,有的作为 映像诗人 用镜头完成传递中日文化的使命,有的从贵州前往澳洲历练成长后反哺家乡 每一个故事都书写了主人公奋斗与拼搏的历史,他们不仅学习先进的技术与知识,更在异国他乡传承中华文化,将中国的智慧与美德传播到世界各地。 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海外华人的奋斗精神与爱国情怀,更可以领略到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与文化魅力,这也将激励我们在面对挑战时勇往直前,在追逐梦想时脚步永不停歇。
本书是“伟人与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系列图书中的一册。周恩来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杰出楷模,是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的杰出楷模,是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的杰出楷模,是自我革命、永远奋斗的杰出楷模,是勇于担当、鞠躬尽瘁的杰出楷模,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本书论述和再现了周恩来与共和国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的关系及其探索贡献,是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辅导读物。
1916年,世界正陷在一战的深渊中,上百万人命丧沙场,无数人员和物资被从世界各地送往前线。战争动摇了亚欧大陆的政治和经济基础,革命的危机困扰着大半个世界。而在这动荡的表面下,一场更深层、更持久的权力转移大戏正逐渐拉开序幕,并持续塑造着今日的世界格局:自1916年起,美国开始成为世界事务的中心。 在一战结束一个多世纪后,《滔天洪水》回顾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试图从新的视角回答:一战后的国际秩序缘何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国际联盟为何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从美国参战到全球金融危机,亚当 图兹描述了美国经济和军事力量重塑世界的过程。通过追溯各国如何适应美国中心的新格局,以及如何滑向法西斯主义,《滔天洪水》对当今世界秩序起源的论述,必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次世界大战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