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就是一部迁徙史。 古罗马移民如何成为神话的基础,又最终促成罗马帝国的缓慢死亡? 欧洲早期移民到美洲和其他地区的行为对我们产生了哪些影响? 《吉尔伽美什史诗》竟然是一个移民故事? 世界各地的中国城是如何形成的? 当我们被问及出生地时总能快速给出答案,但你是否知道你最初的来源? 迁徙,不只是顺从或逃避,更是对困难的抵抗、对机遇的把握。 读人类浩荡的迁徙故事,找我们前行的路。
棉花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以至于我们往往难以注意到它的重要性。但棉花产业的历史实际上是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紧密关联在一起,理解棉花产业发展史是理解资本主义和当代世界的关键。本书作者斯文 贝克特通过叙述棉花产业发展的历史,解释了欧洲国家和资本家如何在短时间内重塑了这个世界历重要的一项产业,并进而改变了整个世界面貌的。 本书是名副其实的全球史,内容涉及五大洲,将非洲的贩奴贸易和红海贸易联系在了一起,将美国南北战争和印度棉花种植联系在了一起。在贝克特波澜壮阔的巨著中,商人、商业资本家、经纪人、代理人、国家官僚、工业资本家、佃农、自耕农、奴隶都有自己的角色,贝克特清楚地表明,这些人的命运是如何与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又是如何塑造我们现在这个存在着巨大不平等的世界的。本
毕蓝老师留美二十余年,从看到美国到看透美国,以细腻、真诚、幽默的文笔,自2010年起开始在博客上写美国,从 五月花号 开始写起,时至今日,依然持续更新中。网友评价她的美国史 简明而不简单,严谨而不严肃 。如果你想要了解美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妨来听毕蓝老师给你讲讲美国的故事 1 殖民之地 从1587年到1765年,北美*初的13个殖民地是如何形成的? 从 五月花号 登陆北美到独立战争打响前夜,美国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2 革命之火 从1765年到1776年,从 大觉醒运动 到签署《独立宣言》, 那些往日的英国人怎样一步步变成了美国人 3 独立之战 从1776年到1783年,从溃不成军到完败英军, 英王 无敌海军 大兵压境,华盛顿和他的大陆军将会如何逆袭 4 制宪之路 从1783年到1789年,从一位英雄到一个国家, 刚刚独立的美国,如何在动
亚里士多德曾写道,历史学家讲述过去已经发生的事,讨论何为真相,而诗人讲述本可发生的事,讨论有何可能。但是,真相当然是一个终点,而非起点。历史学家(以及诗人)所做的事,与每个人生命的某些部分息息相关,那就是解开那些有关我们存在本质、真假虚实交相缠绕的故事线索。 任何叙事——真的、假的、虚构的——都暗含着某种与真实的关系。因此,自古以来,各种各样的叙事便交织在一起,彼此杂糅,互相指斥,矛盾相向。历史叙事与虚构叙事之间的关系, 是一个被陈词滥调和浮言虚论所污染的领域,它需要以一种 扎实的方式来面对,通过一系列事例来阐明。金茨堡认为深挖文本,逆着这些文本生产者的主观意图,我们可以让那些不受控制的声音浮现出来,而这也指向了他的微观史学研究轨迹。 在真实事件——比如一场战斗——和作为历
中东拥有着古老、璀璨的历史和文明,也是一片时常被战火和纷争阻隔的神秘土地。在山呼海啸般的历史进程中,在政治、文化、习俗的高压背后,一个个具体的人如何在夹缝中维系日常生活?他们的人生如何被时代左右?他们如何看待那些改写历史和命运的重大事件?在性别 不平等的国度,女人过的是怎样一种生活?她们的人生多大程度上受制于性别?她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存现状?带着诸多好奇和疑惑,作者姚璐用四年时间(2016—2020),克服各种困难,独自前往几乎所有的中东 ——伊朗、土耳其、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埃及、伊拉克、叙利亚、沙特。同时她以女性身份的便利,以“沙发客”这种独特的旅行方式,深入31个陌生的中东家庭内部,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尤其难得的是她得以与当地的许多女性密切地相处、交流。经过四年扎实的旅行
......
《国家宝藏:100件文物讲述世界文明史》一书遴选来自20个国家、54个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等珍藏的文物100件,讲述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全书分为十个章节,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从人类的繁衍开始讲起,止于21世纪的重大发现发明。以文物本身所蕴含的故事、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基因为主要讲述对象,通过文物讲述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在其中突出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中相互借鉴、相互交流的辉煌成就,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套别开生面的世界文明史通俗读物。
世界历史漫长悠远,其问发生的历史事件、出现的历史人物错综复杂、头绪繁多,要从总体上把握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以时间为序,选取了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辉煌成就、灿烂文化等内容,编成了《图解世界通史》一书。 精心选配数百幅内容涵盖面广、表现形式丰富的图片,包括出土文物、历史遗迹、战争示意图、名人画像等,与文字内容互为补充与诠释,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座真实立体的历史博物馆,更加直观地了解世界历史。简洁精要的文字,配以多元化的图像,打造出一个立体直观的阅读空间,使读者获得图与文赋予的双重享受。
18世纪至今,以麦考莱为代表的历史学家大多用“非革命性的、不流血的、自上而下的”来形容1688年的英格兰“光荣革命”。本书则希望推翻这一传统观点。 本书以“革命”为主轴,重新检讨了既有的革命理论,并将1688年革命置于欧洲乃至全球的背景下,对其发展、特征和影响做出全新的阐释。作者的核心观点是:1688年革命不仅是革命,而且是第一次现代革命;对立的双方也不是新旧势力的代表,而是不同现代化道路的支持者。通过扎实的论证和充满激情的笔触,本书为读者还原了这场革命的激荡、混乱与血腥,以及它如何催生了现代世界。
历史学家只能等待重大事件发生后再去记录,但技术早已为重大事件在什么时间以怎样的形式发生埋下了伏笔。本书以技术驱动为视角,从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筛选出14个关键历史时刻,洞察人类社会不可逆转的命运走向:——弩,如何扣动了中国大一统的扳机?——圣本笃会与现代资本主义有何关系?——如何看待技术型制度与信念型制度间的差异?——为什么说火枪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和历史走向?——为什么工业革命独独发生于英国?为什么“光荣革命”的意义不只是立宪革命,更是一场“技术革命”与“资本革命”?——铁路的发明跟威权政府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机枪的发明如何让20世纪世界格局重新洗牌?——核武器的发明如何改变“国家工厂”的模型?——人与机器之间的边界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机器取代了传统的基因进化,是人类进化的
全球化 不是一个新概念。自从大约7万年前现代人从非洲开始扩散以来,一类一直在全球化。到现在,我们已经经历了七个全球化时代。全球化的历史是一部混合着人类辉煌成就、残酷行为和自我伤害的历史,也是一部在危机中取得进步的恢弘而复杂的历史。本书对全球化的七个时代进行了全面阐释,探讨了地理、技术和制度在全球化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同时揭示了长期以来全球相互联系的经验以及全球化对于塑造我们人类及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此外,作者也提出了在21世纪如何运用全球化思潮在可持续发展、社会民主、补贴和公共领域、联合国改革等方面进行革新与发展。纵观历史, 理解全球化带来的威胁如疾病、征服、战争、金融危机等也非常重要。我们需要面对它们,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来控制全球关联的负面影响,而不是切断全球化带来的益
由英国历史学家乔治·威尔斯和美国历史学家卡尔顿·海斯联合撰写的《全球通史(从史前文明到现代世界)》是享誉全球的经典之作,被称为世界通史领域的开山大作。自出版以来,在多个国家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一致赞誉。此书中文版由知名翻译家李云哲参考多种资料,历时五年,逐字逐句,精益求精,翻译而成,文字清新隽永,有趣深刻,结构宏大,原汁原味地展现《全球通史》的本来风貌,堪称译著的经典范本。 全书从人类的起源和史前文明――旧石器时代的诞生着笔,纵贯数千年,剖析五大洲,一直写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冷战的开启。全书分为二十个章节,以人类的文明尤其是四大文明的演变发展为经线,以世界区域的繁荣、衰落、流变为纬线,纵横捭阖,洋洋洒洒五十万余字,透视全球的文明兴衰和历史进程。读完这本书,你
从地球的诞生一直讲到*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和约》,赫伯特 乔治 威尔斯再现了人类文明波澜壮阔的历程。威尔斯抛弃了堆积枯燥的史料,以抽丝剥茧的方式,将冗长繁杂的历史简化精炼,简洁明了、脉络清晰地再现了世界历史图卷。 威尔斯写作本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那些太过忙碌的读者 刷新和修复自己对人类伟大冒险的或已褪色或支离破碎的概念 ,因此, 这是一本经过全新规划编写而成的更加概括的历史 。 只需一个晚上,读者便能在威尔斯如小说般的轻快笔调中,读完这本世界史经典。
《艺术的故事》姊妹篇,贡布里希毕生珍爱的小书。1936年,贡布里希26岁,刚刚博士毕业,在因缘巧合之下完成这本书(并趁机迷住了自己未来的妻子)。当他晚年重新拿起这本书翻阅的时候,仍旧自豪地说:“我觉得,它真的挺好的。” 一部经久不衰的成功著作,被译为18种语言,畅销80年。《世界小史》出版之后反响非常好,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的喜爱,一共被翻译为18种语言。贡布里希每次都会非常认真地听取翻译者的看法,并兴致勃勃地给不同国家的读者编排不同的版本。2016年是本书出版80周年,如果贡布里希能在生前看到中文版和英文版,想必会有同样的兴致,来跟使用这两种语言的读者对话。 永远期待美好的未来。本书曾因内容过于“和平主义”,被纳粹查禁。在贡布里希看来,历史是一条长河,每个人都是浪花里的小水滴,在时间之流中,流向
本书旨在同时打破关于书籍的两道认知藩篱,即时间藩篱和地理藩篱。来自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著名学府的十六位权威学者遍访全球、纵览古今,从刻有楔形文字的泥版,到承载数码图文的电子书,将书籍五千余年的历史娓娓道来,绘成一幅精彩壮阔的人类文明画卷,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关于书籍史的新鲜视角。
《美国小史》的作者许倬云先生在美学习、工作和生活了六十余年,他将其东西方历史研究的学术背景与在美国社会的亲身经历结合起来,以极为精简的文字,介绍了美国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治、军事等方面近三百年的历史。 附录为有关中美关系史的回顾、许先生就中国经济建设发出的建言,以及一份推荐书目,许先生选取的十二本书,能够帮助读者建立一个宏观的框架,从历史来理解中国和世界的现实。许先生深厚的历史学养,令这本“小史”具有明确的大众面向,可读性强、通篇精彩。
人类文明开启之前,谁有足够的知识和技术在南极进行缜密的地理勘探?为什么世界各国神话都不约而同地认为人类生存周期是约六千年?古埃及胡夫金字塔铭刻的预言揭示了人类的终结期,古印第安人的一个传说为什么也有一个基本相似的 末日 时间表? 面对如此不可抗拒的远古文明诱惑,葛瑞姆?汉卡克鼓起改写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勇气, 上下几千年,纵横千万里 ,作者用他深情又深远的目光,深入到地球这个小小星球上现存的几乎所有的远古文明。以宇宙文明的高度观测着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现代文明解释不通的不可思议的人类文明,运用地球物理学、天文学、考古学、人类学、宗教学、神话学、建筑学等等理论,穿过无底的时间黑洞,烛照人类远古文明的幽幽秘境。
本书由“看理想”深受关注和有影响力的节目“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转化而来,历经主编葛兆光教授和各位作者多次用心打磨而成。本书讲述的是一种超越国家的,笼括全球的,联系的、互动的、交往的历史,采用了国际化的视野,前沿的理论成果和历史观念,以及好听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本书讲述的也是一种没有中心的历史,它与来自西方的各种全球史都不同,摒弃了历史学的任何中心主义,真正呈现了中国历史学者眼中的全球史观。近些年来,关于全球史的著作陆续出版了不少,但是没有一部是属于我们中国学者自己所叙述的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而本书的出版,弥补了这一遗憾和缺陷,在全球史的学术领域,显现了中国学者的抱负和水准。
棉花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以至于我们往往难以注意到它的重要性。但棉花产业的历史实际上是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紧密关联在一起,理解棉花产业发展史是理解资本主义和当代世界的关键。本书作者斯文?贝克特通过叙述棉花产业发展的历史,解释了欧洲国家和资本家如何在短时间内重塑了这个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项产业,并进而改变了整个世界面貌的。 本书是名副其实的全球史,内容涉及五大洲,将非洲的贩奴贸易和红海贸易联系在了一起,将美国南北战争和印度棉花种植联系在了一起。在贝克特波澜壮阔的巨著中,商人、商业资本家、经纪人、代理人、国家官僚、工业资本家、佃农、自耕农、奴隶都有自己的角色,贝克特清楚地表明,这些人的命运是如何与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又是如何塑造我们现在这个存在着巨大不平等的世界的
这本书不仅关注1517年在维滕贝格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开启 改革的马丁·路德, 是试图呈现这个时间节点的世界是何面貌:1517 年及其前后发生了什么?当时有哪些重要人物?世俗与 的格局如何?当时的贵族与普通民众生存状况如何?人们是如何思考的,他们如何解释自己看到的和不理解的事物?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怎样的后果,某些事件何以成为影响深远的决定性时刻?洪堡大学教授、早期欧洲史专家席林的论述对象在世俗与 、经济与军事、社会与心理、思想与物质之间穿梭,带领我们进入1517年所处的世界——从德法西意的欧陆、陌生的莫斯科、崛起的奥斯曼帝国,到明朝中国、中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感受这个时代的权力格局与生存状况,货物与财富的流动,思想的动态与新的发明发现,以及社会各阶层的心态与认知。 在这一时刻,政治上,近代欧洲 的权
这是一套写给10岁 孩子的,好读、好懂、有温度的世界史。 从远古到二战,讲清百万年世界史五大进程。全书分5册,120幅手绘双色插图,附赠中外大事年表。 翻开它,孩子们会发现世界历史并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事件,而是有逻辑可循的完整故事:罗马为何灭亡?欧洲是如何兴起?世界大战为什么会打起来?同时,也会跟着作者一起思考:世界为什么变成 这样?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历史不是一块冷冷的冰,而是一团燃烧的火。”押沙龙说:“我小时候就被这团火点燃过。如今我希望把这团火捧到孩子们面前,相信每个孩子都会爱上它。”
倘将希腊视为一个生命体,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希腊的传记。从她的源头迈锡尼文明的发端直写到希腊化时代,希腊城邦文明由兴起到兴盛,渐渐走向衰败。在此过程中,希腊孕育出我们今天所熟悉的科学、民主、公民等观念,希腊人的思想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荷马英雄式的追求个人卓越到成为城邦的一员,以荣耀城邦为荣,而在希腊化时代,希腊人更像现代人,关注的是在这个纷乱无绪的世界上怎样保持个体心境的安宁,因为他们被抛入一个大的世界,而不再是城邦中的人。此书展现了哲学家陈嘉映眼中的古希腊,他将多年来对古希腊的理解、心得和情感都写在了这本小书里。 诚如书中所言,达乎更高的生存始终是希腊理想。而何为良好生活,古希腊始终给我们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