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本书,这是一个时代。 自1974年问世以来,《光荣与梦想》一直为无数人念念不忘。这部伟大的作品巧妙地浓缩了美国从1932-1972年的40年丰富历史。著名通俗历史作家威廉 曼彻斯特以数任美国总统的执政与竞选为明线,从让胡佛颜面尽失的 胡佛村 胡佛车 等、罗斯福史无前例的四次当选,一路说尽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直至让尼克松下台的水门事件,同时不动声色地细致描画美国1932-1972年的40年社会发展历程,内容涵盖 补偿金大军 风潮、经济大萧条、人权运动、麦卡锡主义、种族隔离制度、两次世界大战、原子弹研发、空间竞赛到冷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曼彻斯特将美国这40年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艺术、科学、时尚、音乐、娱乐,甚至生活热点、妇女的服装潮流、口头语的变化、性观念的更迭全景式重现。曼彻斯特更将
美国可以说是世界上*年轻的国家之一,立国仅二百余年,却是目前世界上*强大的国家。本书为读者勾勒了一幅雄伟壮丽的历史画卷,内容叙述了美国从蛮荒时期到现代文明的历史发展历程,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美利坚文化的独特魅力。从某种程度上讲,作品不失为了解美国历史的入门读物。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能够对美国历史有一个客观、明晰的认识,并进一步了解美国人的独特气质及其国民性演变历程。
作者以学者的思想高度,通俗化的大众语言,以及长期的旅美实践,加以细腻的笔触,为读者深入浅出讲述了美国历史的背景,演变和成因,让我们从历史、生活、爱情、经济、文学、艺术、社交等个层面全面、立体、系统地鸟瞰美国的全景,进而较为容易地、清晰地了解美国及美国民族性的成因,以及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兴衰历程。
我们可以把美洲的历史简要理解为这四个时代:本土文明时代、欧洲殖民时代、独立时代和 美国世纪 。 500 年前,欧洲航海者 发现 的美洲并非一片蛮荒之地。以墨西哥和秘鲁为中心的美洲本土文明已经繁荣了数百年,建立了宏伟的城市。历史悠久的美洲农业培育出土豆、玉米、辣椒、花生、番茄、烟草等作物,它们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口味。 16 世纪,西班牙人灭亡了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并且继承了它们的权力和财富。此后,欧洲上到王公贵族、商人、冒险家、传教士,下到失业者和流放犯,纷纷来到新大陆,寻找财富、土地或者自由。大量黑人作为奴隶被贩卖到这片土地,以弥补殖民地农业的劳力短缺。经过两个世纪的殖民开发与斗争,美洲大部分成了英国和西班牙两个王国的领地。 在作者看来,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的美洲独立浪潮,带来了美洲原初的
美国崛起为 大国,是20 世纪一个重要的 性事件。它在危机与挑战的应对中蒸蒸日上,在平等与发展的平衡中渐进改良,又在风云变幻的 舞台上强势扩张。 面对自由竞争与政府干预、个人权利与社会责任、对内民主与对外霸权,以及特有的种族与移民问题,美国应如何解决,在数字经济和 化的时代又将何去何从……本书从美国所继承的丰富精神资源和19世纪给美国留下的问题与危机谈起,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影响美国的各种思潮,深入探讨美国的发展模式及其得失利弊,客观讲述美国百余年间走过的独特道路及其内在动因。
本书从反主流的角度叙述美国的历史。该书长期在英文版图书市场的榜上有名。此次引进的是第五版,比第四版增加了两章,题为“克林顿总统”和“2000年选举和反恐战争”,使这部很有特色的、以美国下层人民、弱势群体的社会活动作为历史主体的历史延续到21世纪。
1607 年5 月14 日,105名英国殖民者来到北美洲的弗吉尼亚,建立了詹姆斯敦,北美洲从此登上历史舞台。弗吉尼亚是英国个成功的海外殖民地,后来这里成为美国革命和民主的摇篮。1619年,北美殖民地次立法代表会议就在詹姆斯敦召开。美国前五位开国总统中的四位——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弗逊、詹姆斯?麦迪逊和詹姆斯?门罗都来自弗吉尼亚,这一时期因而被称为“弗吉尼亚王朝”。美国的历史正是从这里开始的,美国开国五十年辉煌发家史正是弗吉尼亚王朝的兴盛史。本书主要讲了美国弗吉尼亚王朝时期四位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GeorgeWashington) 、托玛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 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和詹姆斯?门罗(James Monroe))的辉煌成就。
1905年,西奥多 罗斯福派出一支美国历史上规模*的政府代表团,出使西太平洋沿岸国家。这支使团由战争部部长威廉 霍华德 塔夫脱率领,以罗斯福总统长女爱丽丝 罗斯福为形象大使,巡游夏威夷、日本、菲律宾、中国、朝鲜等国家和地区,名义上传播雅利安文明,实际却是罗斯福建立美国太平洋霸权、走上海权崛起之路的开端。在长达数月的巡游中,塔夫脱在罗斯福的授权下,与日本密谋瓜分中国、朝鲜、菲律宾等太平洋殖民势力范围。 作者认为,1905年的巡游是 二战 太平洋战争的隐源,是塑造当今亚太地区格局的伏笔,对20世纪的美国乃至当代国际关系格局都有深远影响
《剑桥加拿大简史》是加拿大历史学家玛格丽特·康拉德(MargaretConrad,1946-)于2012年出版的学术著作,在不长的篇幅中讲述了这个 从远古时期至21世纪 个十年的历史变迁,时间跨度逾越千年,勾勒出加拿大人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大事记,脉络清晰而又细节饱满。其中,康拉德尤其突出社会历史学角度的书写,重视历史中人的地位,由此增添了本书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美国黑室 是雅德利创立的著名的美国密码破译机关。 从*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20年代末这段时间,美国黑室几乎破译了所有国家的密码,尤其是在同日本的情报战中大获全胜,把日本的军事密码和外交密码翻了个底儿朝天。 1929年,美国政府颁布了《保障通讯秘密》的新法令,美国黑室因为违反法律,并且有偷听别人通讯的 不道德 行为,被美国政府强令关闭。 美国黑室之父 雅德利 无奈之下,写书为生,有了《美国黑室》这本书。 本书以作者 亲身工作经历 为材料,重点描写了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军事、外交情报战,对一贯刚愎自用的日本人极尽讽刺挖苦。
......
这部极简美国史,讲述18世纪以来美国独立建国和南北战争的经过,形成垄断体制与开拓西部边疆的始末,以及对外扩张形成帝国的历史;回顾20世纪美国参加两次世界大战,发展成超级大国的历程,以及美苏冷战对抗的岁月;考察战前发源于美国、波及世界的经济恐慌,战后美国民众争取社会平等和文化多元发展的斗争,思考当代美国面临的社会问题。 本书不仅勾勒了美国历史的关键脉络,启发读者正视 作为历史的现在 ,还用小贴士的形式,介绍典型的美国人和美式生活方式。为说明各历史时期的典型特征,还穿插介绍相关经典电影、图书文献、历史遗迹等,多角度探寻美国的特质。这些都使得本书不仅充满历史洞察和良史之识,且极富知识性和趣味性。 著者猿谷要是日本的美国史研究领域的开拓性人物。本书由其积数十年史学研究和实地踏察经验而写成,
二战期间,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在欧洲大肆焚书,义愤填膺的美国图书管理员闻讯,组织了 胜利图书运动 ,募集了两千万本精装书,送往国内外军事机构。然而,图书数量、种类远远不能满足士兵的需求,而笨重的精装书也难以在战场上携带。为此,美国图书协会与美军展开了一个非比寻常的 军供版图书 项目:为参战美军提供小巧、轻便的特制平装书。至二战结束,1200种不同主题,覆盖各个阅读领域,共计1.2亿本军供版图书为士兵带来弥足珍贵的精神食粮与*的阅读体验。在诺曼底登陆的等待过程中、在太平洋地狱般的战壕里、在医院、在飞行着的轰炸机上 士兵们都在读军供版图书,并给作家寄去洋洋洒洒的读后感,而很多作家都会认真回复每一封来信。 《了不起的盖茨比》火了起来,《布鲁克林有棵树》的作者贝蒂 史密斯成了全民偶像 军供版图书
2002年盛夏,保罗 夏亚松在加拿大的布雷顿角岛发现了一条既宽阔又平整的古道。于是,他花费了整整两年时光,遍查历史档案和典籍,力图找到有关这条古道的记载。他以田野调查与文献资料考证相结合,推理出惊人的结论,即远在欧洲探险家卡伯特到达该岛之前,中国人已在那里建立了颇具规模的移民区。作者在这部别开生面的书中,解释了此移民区湮没无闻的原因,并以令人信服的考证,指出了北美原住民米克茂人的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渊源。
威廉·富布赖特曾担任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长达十几年,是迄今美国历史上担任这一职务时间*长的参议员,他对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实际上,在担任这一显赫职务之前,他就已经因为力促美国参与联合国的建立,并提出意义深远的国际教育交流项目而声誉鹊起。同时,富布赖特还是一位颇有思想的政治家,出版了数部著作来阐释自己对美国外交的看法。在肯尼迪政府、约翰逊政府时期,富布赖特大力倡导对苏缓和,要求美国政府改变僵硬的对华政策,反对越南战争的升级,并为越南战争的结束积极努力。 在参阅美国《国会记录》《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纽约时报》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富布赖特:美国冷战外交的批评者》对富布赖特的主要外交思想和活动进行了梳理。
加拿大,被誉为 枫叶之国 ,无论是经济发展、社会自由度、国民幸福感还是生活品质,它都处于世界的前列。迷人的自然风光,优越的生活环境以及绚烂的多元文化,使得加拿大一直为世人所称赞,并成为令人心驰神往的美好国度。虽然没有悠久的历史,但加拿大的现代化历程却独树一帜。它既没有爆发过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也没有掀起过波澜壮阔的独立战争,更没有开展过疯狂不休的对外侵略。加拿大的历史始终在一种温和的改良主义道路上缓慢前行。不断地改革与妥协既保持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同时又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本书用简明扼要的笔法,以殖民地、自治领和独立国家等时期为线索,辅以经济、政治、文化、宗教和社会等方面内容,勾勒出加拿大从殖民地到21世纪初的基本脉络,展示出加拿大独具特色的历史魅力。
厄尼·派尔1942年起作为战地记者在北非战场进行报导,他跟随运兵船前往非洲,和盟军士兵一起经历了突尼斯战役的 火硝烟。 步兵师和 装甲师,一等兵和二等兵,吉普车、GMC两吨半卡车和道格拉斯DC-3货机,战俘和战利品,俯冲式轰炸和机 扫射,蛇和蜥蜴,医生和护士,口粮和毯子,在这一切背后是坟墓、坟墓和坟墓。派尔从各种角度、各个细节讲述了“我们的战争”。盟军、德军,法国人、阿拉伯人,从士兵到军官,派尔不带预设观点地观察着他们,发现他们对战争既有幻想,也很现实。对于盟军战士来说,他们牺牲了,并且因此剩下的人可以继续活着。
本书从殖民地时代写到2008年,只花了300 多页,简明扼要,流畅好读。本书虽然简洁,但绝不简陋,从印第安人部落登陆西半球讲到现在,每件大事都交代前因后果,每个历史人物都明确来龙去脉。在这几百年间,一个典型的美国人是怎样炼成的,一个共和国如何蜕变成一个民主国家的,一代又一代的美国社会又是什么模样的,这本书都能给你答案。此外,书中把政治史、社会史、经济史、外交史、思想史、文化史等方方面面都有点到,字字见肉,处处干货。 一卷在手,对美国这个当今地球上重要的国家和人民大致就有了一番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