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埃及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约翰 罗默根据自己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研究和实地考察经历,基于曾被弃之一旁的证据,以及近二十年来的全新考古发现成果,撰写了一套三卷本古埃及史作品,重新构建了我们对世界上已知最早文明之一的理解。 第一卷大致以时间为序讲述了法尤姆湖边农夫聚落的出现,以精美陶器闻名的涅伽达文化形成,到尼罗河谷农耕文化的稳定发展,再到法老以及法老王国的诞生,及至古埃及王国日益繁荣,社会和政治制度走向成熟,最终大金字塔的建造得以实现等内容。罗默基于考古发掘的海量证据,摆脱偏重于经济或进化论视角的叙述,还原了古埃及先民们最终是如何打造出法老王国、创造出古埃及丰富多彩的文化、建造出宏伟壮观的金字塔的,为我们展现了公元前5000年至前2550年古埃及生动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图景。他向我们证明
埃及世界上伟大的文明体,其古代故事跨越了四千多年的历史时段,而这一历史时段又塑造了日后整个世界的形态。《埃及四千年:主宰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文明》将古埃及的往事连缀成书,完整地讲述出来,记录王朝的兴衰沉
西非似乎一直处于世界的偏僻角落,不借助西方之手,就无法走出部落制与原始的阴影。然而,当托比 格林踏上西非这片土地,翻开落满灰尘的档案材料时,他发现真相并非如此。格林从专业和学术的角度为我们重塑了西非诸王国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王国的存在建立于战争、税收、贸易、宗教信仰、权力的展示以及艺术品的创造之上。这是一部跨越数世纪的宏大且权威的西非历史,它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对西非社会进行了全方位剖析,尤其关注奴隶贸易时期西非与西方世界的关系,将该地区及其人民重新写进了他们也身处其中的世界史。
《一把贝壳》(A Fistful of Shells)所用的史料来自九个 的档案馆,涉及艺术,歌颂者,口述历史,人类学,信件往来等诸多方面。同时本书也依靠作者的个人经历,构建出一个地球上至关重要的大陆不为人知的一面。本书译者郭建龙是历史类图书作家、社会观察家,已出版《汴京之围》、《穿越非洲两百年》、“帝国密码三部曲”“亚洲三部曲”等作品,对非洲历史颇感兴趣亦有较多了解,此处虽然是他 涉足图书翻译,但他对原文的理解准确到位、译文通俗流畅,较好地还原了原著的风貌。 这本突破性的书将刷新我们对非洲历史的看法,它展示了非洲诸王国在奴隶制产生前丰富的贸易史。早在19世界欧洲列强瓜分非洲之前,非洲已经和世界范围内的多个地区建立了长达数个世纪的联系。非洲的黄金曾是欧洲和 在公元1000年左右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而自从15
尼日利亚史(东方·世界历史文库) 本书为尼日利亚历史概述作品,在章大致介绍了尼日利亚各方面情况后,其后各章按照时间序列介绍了尼日利亚从前殖民时期一直到20 世纪末的政治经济状况。后记则试图指出尼日利亚之所以政局持续动荡、资源丰富却非常贫穷的原因,及其踏入新世纪后面临的主要挑战。 注:本书系原“世界历史文库”丛书之一种,已于2010年1月出版。此次内容无改动,改换封面,新纳入中心的“ 东方?世界历史文库”丛书。
尼日利亚史(东方·世界历史文库) 本书为尼日利亚历史概述作品,在章大致介绍了尼日利亚各方面情况后,其后各章按照时间序列介绍了尼日利亚从前殖民时期一直到20 世纪末的政治经济状况。后记则试图指出尼日利亚之所以政局持续动荡、资源丰富却非常贫穷的原因,及其踏入新世纪后面临的主要挑战。 注:本书系原“世界历史文库”丛书之一种,已于2010年1月出版。此次内容无改动,改换封面,新纳入中心的“ 东方?世界历史文库”丛书。
《方志发展史》:方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代有编纂,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间虽经战乱?,但仍经久不绝,流传至今。现存历代旧方志有8000?多种,11万余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盛世修志?,方志编纂步人高峰期。
《摩洛哥史》以年法国征服阿尔及利亚为开端,以年哈桑二世国王逝世为结尾,重构了摩洛哥近两百年来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历史,作者论述了与殖民列强的斗争、年独立地位的丧失、法国四十四年的统治带来的负担和利益、民族主义运动的巨大成功导致的年独立等。在独立后的时代,本书追溯了君主对权力的逐渐垄断和随之而来的政治瘫痪,随着哈桑二世统治的最后岁月的结束,摩洛哥社会经历了突然和激进的开放。 《摩洛哥史》史料丰富,结合了不同领域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东方剑桥世界历史文库》丛书之一。
《方志发展史》:方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代有编纂,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间虽经战乱?,但仍经久不绝,流传至今。现存历代旧方志有8000?多种,11万余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盛世修志?,方志编纂步人高峰期。
《方志发展史》:方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代有编纂,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间虽经战乱?,但仍经久不绝,流传至今。现存历代旧方志有8000?多种,11万余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盛世修志?,方志编纂步人高峰期。
迈克尔?伍德从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对特洛伊传说的孜孜探求与发现入手,整合前人的贡献并进行深入考察。他走遍西亚和北非,寻找据信来自特洛伊时代的文物,并根据《荷马史诗》、诸多文献以及后来的研究逐一验证真伪,并将考察范围从特洛伊扩展至阿伽门农的帝国,从一个更为宏大的历史图景中探寻古代地中海文明中的特洛伊。在实地探访中,迈克尔?伍德秉持一贯的严谨态度和幽默精神,以生动有趣并充满立体感的文字带领人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判断特洛伊是否真实存在过。
20世纪的德国命运多舛。因为“一战”的失败,德国人告别了19世纪的黄金时代,受制于战胜国的盘剥;因为不成熟的魏玛民主制度,德国国内政治跌宕、危机四起;因为第三帝国的崛起,德意志再次陷入战争泥潭,并背负上沉重的道德包袱;因为“冷战”格局,德国被一分为二,沦为国际政治争斗的牺牲品。 多舛的国家命运,并非历史的偶然,究其根底,以上所有悲剧都反映出作为后发国家的昨日欧洲强国,在面临现代性的历史大潮的冲击之后,所体现出来的应对及其后果。 《德意志的乡愁20世纪德国保守主义思想史》用思想史的手法来细致分析和呈现(有丰富配图)20世纪德意志思想意识,就化解开了对纳粹德国的刻板认识。残暴的历史现象只是表象,表象之下涌动的是民族精神由来已久的推力,相比于纳粹政权这个带有历史偶然性的结果,民族精神
《摩洛哥史》以年法国征服阿尔及利亚为开端,以年哈桑二世国王逝世为结尾,重构了摩洛哥近两百年来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历史,作者论述了与殖民列强的斗争、年独立地位的丧失、法国四十四年的统治带来的负担和利益、民族主义运动的巨大成功导致的年独立等。在独立后的时代,本书追溯了君主对权力的逐渐垄断和随之而来的政治瘫痪,随着哈桑二世统治的最后岁月的结束,摩洛哥社会经历了突然和激进的开放。 《摩洛哥史》史料丰富,结合了不同领域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东方剑桥世界历史文库》丛书之一。
《一把贝壳》(A Fistful of Shells)所用的史料来自九个 的档案馆,涉及艺术,歌颂者,口述历史,人类学,信件往来等诸多方面。同时本书也依靠作者的个人经历,构建出一个地球上至关重要的大陆不为人知的一面。本书译者郭建龙是历史类图书作家、社会观察家,已出版《汴京之围》、《穿越非洲两百年》、“帝国密码三部曲”“亚洲三部曲”等作品,对非洲历史颇感兴趣亦有较多了解,此处虽然是他 涉足图书翻译,但他对原文的理解准确到位、译文通俗流畅,较好地还原了原著的风貌。 这本突破性的书将刷新我们对非洲历史的看法,它展示了非洲诸王国在奴隶制产生前丰富的贸易史。早在19世界欧洲列强瓜分非洲之前,非洲已经和世界范围内的多个地区建立了长达数个世纪的联系。非洲的黄金曾是欧洲和 在公元1000年左右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而自
《古埃及》将从埃及的地理与世界观谈起,简明地梳理埃及五千年历史。再跟随旅行家、考古探险家的步伐,配以人物像、手稿、绘画、考古现场摄影,讲述19—20世纪埃及历史与古迹被重新发现的故事。之后,本书将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