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今日跨境迁移过程中必要凭证的护照、签证,并非理所当然的存在,而是19世纪以来边境管控的产物。一部边境管控的历史,就是一部全球史,同时是一部排华的历史。华人移民研究领军人物亚当 麦基翁极具创见性地提出,现代边境管控体系从19世纪白人移民国家排斥华人的过程中发展出来。最先由美国应用于华人的一套边检流程及排斥措施,随后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实践,加剧亚洲移民所受压迫的同时,促进了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国际体系及其不平等秩序的形成。 本书融合亚洲移民外迁的关键脉络、边境立法及其实践、强弱关系下的东西方交往、主权与自由迁徙权之法理争论等多重面向,细致呈现了边境与跨境迁移两者互动和互构的历程,揭露了移民管控从原则到实施的复杂细节,追溯了国际秩序和文明修辞的不平等源头。边境管控幽深交错的历史提供了
《探秘古埃及》木乃伊、金字塔、法老诅咒、宗教仪式、古埃及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想象。本书以一项重要的考古发现――纳尔迈调色板为主线,分章讨论了古埃及文明的各个重要方面,从专制法老到木乃伊制作,从象形文字到动物头人身的神祗,为我们展示出了一幅古埃及全景图。
英国埃及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约翰 罗默根据自己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研究和实地考察经历,基于曾被弃之一旁的证据,以及近二十年来的全新考古发现成果,撰写了一套三卷本古埃及史作品,重新构建了我们对世界上已知最早文明之一的理解。 第二卷的主要内容始于修筑吉萨大金字塔的时期,涵盖了古王国的衰落、第一中间期的出现、中王国的兴起和君主制的重建,以及中王国的衰亡等阶段,其间的主角既有法老和廷臣,也有普通民众。相较第一卷中相对沉默无言的历史,本卷所涉及的非凡历史因圣书文字的出现而显得更为喧闹,它见证了古埃及王国中宫廷文学的诞生、统一国家的复兴以及法老时代最精美艺术品的问世。在叙述历史之外,本卷还梳理了埃及学的发展脉络,展现了关于这失落已久的古埃及世界的传统观念在最早书写这段历史的年代遭到扭曲的
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埃及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源头之一,也是智慧的象征、灵感的源泉。这里有人类早期的文字、城市、国家,以及古代最发达的来世信仰体系和金字塔与神庙营造的神圣空间;同时,她又是东西文化交融的核心地带,多元文化在选择与再造中生生不息。埃及是物质遗存最丰富的古代文明,同时也深具个性色彩,本书以近现代的考古材料为基础,以地理环境与宇宙观、金字塔时代、古典文化时代、帝国时代为脉络来展现古埃及文明的起源以及发展动因,涵盖古埃及的神庙文化、墓葬文化、木乃伊肖像画以及造型艺术,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古埃及的全景图,既有叹为观止的物质文明,也有神秘宏大的精神世界,揭示了文明的起源如何关联历史与未来。
澳大利亚 一个在赤道另一边,随处可见奇异动植物的 蛮荒 国度。两个多世纪之前,英国人将西方文明硬生生地强加到这块与世隔绝的孤独大陆之上,改变了澳洲土著社会的运行轨迹,创建了大英帝国又一个新的支脉。在英国人之前,西班牙和荷兰人已经来过这里,荷兰还将大陆的西半部命名为 新荷兰 。英国的库克船长不以为然,在大陆的东面航行探测一番之后,便以英国国王陛下的名义宣布这块大陆归英国所有,重新命名为 新南威尔士 。起初,英国君主和诸位大臣对这块遥远的化外之地并没有什么兴趣,只是到了北美十三殖民地宣布独立之后,英国严刑之下数以万计的罪犯无处可关,才想到了这个地方。随着一船船流放犯的到来,澳洲大陆开始改变面貌,尤其是自由移民的加入,更加速了新社会和新国家的孕育和诞生进程。这样在20世纪开启之时,就在浩渺
南非曾是一片种族隔离和种族压迫*为深重的土地,是一个 黑白分明 的世界,黑人与白人之间堆叠了数百年的压迫、仇恨和冤冤相报的杀戮。幸运的是,南非不仅有曼德拉这样的伟人,还有改变了南非甚至也改变了世界的 南非真相与和解委员会 。作为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主席,德斯蒙德 图图大主教以他的深邃智慧和无畏的精神,向世界解答了南非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何以在 纽伦堡审判 和 全民遗忘 之外,选择了第三条道路,即以赦免换取罪恶真相的完全披露,实现加害者与受害者的和解,走出以血还血的漩涡,走出撕裂的历史。书中有诸多怵目惊心的悲惨故事,以及因种族隔离制度造成的无处不在的不平等,但在揭露加害者的邪恶、凶残、麻木的同时,也展现了震撼人心的人性的闪光。 修复未来,南非的创举,为全世界提供了一个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新思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评论埃及是 尼罗河的馈赠 ,这条河形塑了埃及的地理,控制了它的经济,造就了它的文明并决定了它的命运。这是一个不断重建的国家,但每个时代都留下了它的痕迹,法老的战舰、托勒密的运粮船、罗马的运兵船和维多利亚时代的蒸汽船都曾在这里遨游;如今,这些水域承载着现代游客经过河岸边的定居点,那里的农村生活 捕鱼、耕作,以及洪水的泛滥 数千年来一如既往。 在尼罗河贯穿这个国家的旅途中,过去和现在的连接点繁多且深刻。沿尼罗河顺流而下,欣赏令人眼花缭乱的古代文字和野心勃勃的现代成就,是感受和理解这片独特的、混乱的、保守的和快速变迁的土地的*方式。
20世纪60年代,今天的刚果民主共和国从比利时的殖民压迫下获得解放,开启了民族独立的纪元。然而,这个面积与西欧相当的矿业大国并未就此走向繁荣。自1996年起,刚果接连爆发两场战争,九个非洲国家卷入其中,数百万生灵死于非命,无数人流离失所;在延绵数千里的战火中,灭绝人性的屠杀频频发生,孕妇被活活剖腹,平民被成批活埋,五六岁的孩童惨遭性侵 但是,这场被称为 非洲世界大战 的浩劫,却鲜见外界关注。它的源头常被简单归结于野蛮落后、道德堕落或西方列强的无耻贪婪,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贾森 斯特恩斯倾尽十年心血,深入非洲腹地,采访刚果之乱背后的权力人物与屠杀事件的幸存者,从千头万绪中提炼大量细节,还原这段历史的真实面貌,打破世界对刚果与中非地区的刻板印象。在这里,一个人可能既是在战乱中四处逃命的难民
立足中国视野,反思西方史观; 一部带有强烈问题意识、正当其时的非洲现代史。 史论结合,研判国内外现代非洲史研究得失; 详略得当,全面展现非洲大陆的现代化进程。 《非洲现代史》由非洲史权威学者李安山历时多年撰写而成,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四个方面聚焦现代非洲,为中国理解非洲提供一套知识参照系。
西非似乎一直处于世界的偏僻角落,不借助西方之手,就无法走出部落制与原始的阴影。然而,当托比 格林踏上西非这片土地,翻开落满灰尘的档案材料时,他发现真相并非如此。格林从专业和学术的角度为我们重塑了西非诸王国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王国的存在建立于战争、税收、贸易、宗教信仰、权力的展示以及艺术品的创造之上。这是一部跨越数世纪的宏大且权威的西非历史,它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对西非社会进行了全方位剖析,尤其关注奴隶贸易时期西非与西方世界的关系,将该地区及其人民重新写进了他们也身处其中的世界史。
埃及,古代的伟大文明,尼罗河的赠礼。三千年岁月见证了它的统一与分裂,三十次王朝更迭,家国变迁,但文明的核心依然延续。黄沙之下也埋藏着征服与被征服的历史,埃及远征库什、腓尼基,承受希克索斯、亚述、波斯的统治,再迎来了希腊与犹太的移民,成为古代文明的交融之地。古代史学者乔治 罗林森结合考古发现与文献、神话,使沉默的斯芬克斯透露历史的秘密。 本书呈现了古埃及从前王朝到第三十王朝的三千年历史,从法老王权的辉煌兴起,到与亚述的帝国争霸,直至波斯统治之下后一个本土王朝的落幕。乔治 罗林森通过考古研究描绘了埃及文明的跌宕起伏、法老的王权变更。书中不仅再现了海上民族入侵、祭祀篡国、卡叠什之战等重要历史事件,也展示上古文学与神话、艺术与习俗,以及金字塔的建造、卡纳克神庙的千年变迁。古代近东诸文
本书用新的理论范式解读苏丹1883~1956年的饥荒、奴隶制和国家权力嬗变,对马赫迪王国的兴起和覆灭、土-埃政府的解体、英-埃政府的建立和治理实践、苏丹本土精英的崛起及其影响等重大历史事件,都有令人信服的论证和观点。就学术贡献而言,本书不仅重新确定了苏丹社会发展及其分期,挑战了20世纪关于苏丹奴隶制及其被废除的传统观点;还跳出了传统的殖民/反殖民框架拘囿,从宏观的经济和环境历史学角度更全面地还原苏丹近代历史发展。
《亡灵书》是古代埃及为重要的宗教文献集,被古埃及人称作 关于重见天日的经文 。收录了190篇涉及死亡和来世题材的经文,包括死者的亲属和祭司为死者守夜时哼唱的铭文,木乃伊制作师处理死者尸体时使用的咒文,葬礼时由祭司念诵的祷文,旨在促使死者复活的各种供品的名单,为死者应对冥界鬼神而提供的密码和暗号,呼吁众神引导和接纳死者进入来世的祈祷,赞扬诸神大恩大德的颂歌,死者申辩自己无任何过错的自我陈述等。经文蕴含了人类对生命的热爱、对永生的追求、对死亡的憎恶。
本书贯穿古今,较为完整地展现了利比亚的历史画卷,涉及利比亚古代文明的历史交往、卡拉曼利王朝的兴衰、奥斯曼帝国治理下的利比亚、意大利殖民时期的利比亚、利比亚联合王国的兴衰、卡扎菲治理下的利比亚、后冷战时代的利比亚等内容,全面介绍了利比亚的自然环境、社会与经济面貌、历史沿革与政治发展,多角度展现了利比亚的过去和现在,对于读者了解和认知利比亚国家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海洋的子民:波利尼西亚之谜》是一部兼具历史通识与科普新知两大特点的大众读物。 数千年前,波利尼西亚人来到太平洋偏远的岛屿群,广为分布,展开了一个北抵夏威夷、西至新西兰、东到复活节群岛的广阔三角形。在欧洲探险家的船队到来之前,他们曾是住在那里的唯 一 人群。早的波利尼西亚人是如何找到并扎根于这些辽远广布的岛屿?没有书写或金属工具的人们,如何征服世界上壮阔的海洋?这个难题,即是在十八世纪出现的著名的 波利尼西亚起源之谜 。众多航海探险家、语言学家、考古学家、民俗学家、生物学家和地理学家,围绕这个疑问,三百年来讨论不休。 《海洋的子民:波利尼西亚之谜》作者通过详尽的研究与调查,精采地融合了历史、地理、人类学和航海学知识,将波利尼西亚之谜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泛非主义是非洲大陆的民族主义,它既是一种思想理论,又是一种政治运动。无论在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统治的斗争中,还是在非洲国家独立后的发展进程中,它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书以1900(泛非主义诞生)至2002年(非洲联盟替代非洲统一组织)为研究时段,把泛非主义划分为二个阶段,即早期泛非主义(1900-1963)和非洲统一组织时期的泛非主义(1963-2002)。
本书是中国非洲史研究会2015年年会暨 中国与非洲:发展战略的对接与交融 大型学术会议的论文集。除直接涉及主题亦即中非发展战略与产能对接方面的论文外,还收录了非洲外交、经济、政治、历史与考古、非洲文化艺术以及古代中非关系方面的论文,视野宏大、题材多样。本书不仅收录了著名专家学者的论文,也收录了若干篇青年学者的论文,反映了中国非洲史及非洲问题研究领域老、中、青学者的学术风貌和风采。
自1876年所谓的“ 地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以来,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道貌岸然的欧洲绅士们,纷纷踏上非洲,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便如饕餮一般瓜分了这片黑色大陆。截至一战爆发,偌大的非洲,竟然只有埃塞俄比亚与利比里亚两个独立 !在争夺非洲的浪潮中,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铁血宰相俾斯麦、探险家斯坦利、名将戈登、贵公子丘吉尔等人纷纷登场。而在反抗欧洲侵略的斗争中,非洲涌现出了许多民族英雄,如祖鲁王塞奇瓦约、马赫迪起义*袖穆罕默德、埃塞俄比亚“万王 ”孟尼利克二世等。本书正是通过上百名“演员”在历史舞台上的精彩演出,来深入浅出地讲述这场瓜分非洲的大戏。
坦桑尼亚是非洲重要的新兴国家。本文以历史发展为主线,从新兴民族国家构建的视角,系统探讨了坦桑尼亚国家建构与发展的进程。本文按独立、起步、调整和、转型和危机五个时期,分阶段讨论了过去五十年来坦桑尼亚政治、经济、文化及外交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及这些变化发展与坦桑尼亚民族国家建构的互动关系与影响。在系统梳理坦桑尼亚国家发展历史进程的基础上,作者力图思考和总结坦桑尼亚民族国家构建与发展的成就与教训,探讨其动因与背景、特点与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思考一些关涉当代非洲国家建构与政治发展的理论与思想问题。
《精典文库/致命的海滩:澳大利亚流犯流放史(1787~1868)》由罗伯特·休斯著:1787年,亦即乔治三世统治的第二十八年,英国政府派遣了一支舰队,欲对澳大利亚进行殖民……《精典文库/致命的海滩:澳大利亚流犯流放史(1787~1868)》以史诗般的笔触,叙述了野蛮的流放制度如何把男男女女和少年儿童逐出乔治时代的英国,进入一种令人发指的刑罚制度,该制度后来成为古拉格的前身并成为澳大利亚的起源。本书曾获大奖,学识渊博,叙述生动,令人愉悦,真实地书写了澳大利亚的历史。
非洲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洲,人类历史的发轫即从非洲开始。《非洲史》全面介绍了非洲大陆的概况及历史,从早期的人类进化写起,到石器时代、古代、中世纪非洲国家与社会的兴衰沉浮,乃至*的 20 世纪 90 年代非洲的民主变迁,审视了各个地区的发展历程并讨论了主要问题的症结所在。 作者对非洲大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与发展以编年体的方式进行评论,并触及很多近年历史学家为关注的主题,尤其关注社会、经济政治与宗教发展,及其如何对普通人的生活产生影响。用词平白、基础性强且图文并茂,既容易理解,又吸收了*的研究成果,是非洲研究的入门***作品。 《东方剑桥世界历史文库》丛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