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也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以德、日、意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仆从国为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战争范围涉及亚洲、欧洲、非洲以及大洋洲,波及太平洋、大西洋以及印度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伤亡9000余万军民,是人类历史上规模很大的世界战争。《二战全史》汇集了大量的珍贵历史资料,力争完整重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过程,详细解读前因后果,客观点评政治经济,拨开迷雾,还原历史真相,破解重重谜团,不仅从宏观上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而且从细微之处着眼,努力搜寻历史的蛛丝马迹,为读者呈现出不一样的全史。
《玛雅三千年》是美国玛雅文明研究代表人物西尔韦纳斯 莫利先生的经典之作。莫利先生通过自己在尤卡坦半岛 20 多年发掘与考察的经历,以专业的视角、流畅通俗的笔触,展现了玛雅文明的历史和面貌。可以说,本书是部从地理、历史、天文、历法、习俗、艺术诸方面,融合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多领域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深入呈现玛雅文明的作品,也是迄今为止研究玛雅文明的权威著作之一。
本书首次全面介绍了20世纪两位最重要的思想家之间的冲突,以及他们的深刻分歧如何继续为政治理论和哲学提供重要的经验教训。 汉娜 阿伦特(1906 1975)和以赛亚 伯林(1909 1997)是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两位思想家,他们在政治、历史和哲学的核心问题上存在根本性的分歧。尽管他们作为犹太移民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经历有重叠之处,但伯林非常不喜欢阿伦特,说她代表了 我最厌恶的一切 ,阿伦特则以冷漠和怀疑的态度回对伯林的敌意。《汉娜 阿伦特与以赛亚 伯林》以生动的风格写成,充满了戏剧性、悲剧性和激情,首次讲述了这两位杰出人物之间充满矛盾的关系,并展示了他们截然不同的观点如何继续为今天的政治思想提供重要教训。利用大量新的档案材料,蛭田圭追溯了阿伦特和伯林的冲突,从他们在战时纽约的第一次见面,到他们在20世纪50年代不断扩大的
Choice杂志年度杰出图书奖,情感史首倡者彼得 N.斯特恩斯代表作 一部关于羞耻的文化史,一种无处不在的社会治理术 我们常将羞耻视为一种负面情感加以回避。而历史上,羞耻感在家庭、教育、刑罚、体育、政治等诸多领域都发挥着作用。社会用它来规范我们的行为、维持秩序、建立身份认同。 现代社会,羞耻感看似衰落,却仍在各种文化中延续,并不断被开发出新用途。而当新媒体时代的羞辱狂热给人带来难以磨灭的伤害,羞耻是否还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斯特恩斯比较东西方文化,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揭示羞耻无处不在的情感威力。
本书拨开传说的迷雾,再现阿拉伯人从朦胧史前到中世纪黄金时代的航海历史。阿拉伯人与腓尼基人、希腊人、非洲人的竞争交流,红海与波斯湾航线的开辟,中国史书中广州与泉州的 大食人 ,《一千零一夜》等经典文献中的航海故事,古代帆船的历史图片和考古发现,海盗、商人与军队的海上活动,这些有趣的内容都可以在这本大家小书中读到。
《切尔诺贝利:一部悲剧史》是哈佛大学教授沙希利 浦洛基全新力作,是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及其地缘政治影响的权威史学作品。浦洛基教授利用新近公开的政府档案,结合大量幸存者的访谈素材,详尽叙述了切尔诺贝利事件的背景、起因、过程、后续,及其对人类与自然、对国际社会所造成的深远影响。全书涉及400多个人物,上至国家领导人,下到平民百姓,所有被卷入这场核灾难的各色人等都被描述,所有响亮和微弱的声音均被记录,所有模糊和片面的认识都被厘清。
《父权制与资本积累》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女性主义学者玛丽亚 米斯的代表作,也是改变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范式的经典作品。米斯分析了资本主义父权制对女性的多重剥削:掠夺女性的身体自主权;将生育视为 自然活动 ;将家务劳动看作 非生产性的 ;把女性排挤到所谓的 附属经济部门 等。她道破女性、自然、殖民地三者作为剥削对象的同质性,揭示资本积累的野蛮本质。而作为资本积累最新手段的国际劳动分工,则加剧了超发达和欠发达国家、男性与女性甚至是女性内部的两极分化,使第三世界贫困女性的劳动变得更加 不可见 。从中世纪 女巫 到当代女工,女性一直是资本扩张贪欲下最大的受害者。
这是一本关于全球各地魔法信仰与实践的百科全书,帮助您快速了解魔法的源流分支、关键人物、关键神灵、宗教组织等知识,也搜罗了从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到《魔戒》《哈利 波特》等流行作品中涉及的魔法话题。全书设置了丰富多彩、简明易懂的专栏版块,配有大量考古文物及艺术作品的精美图片,并通过图表详细解析魔法和神秘学的各种象征符号。 从人们耳熟能详的手相术、占星术、塔罗牌、魔药和护身符,到神秘深奥的魔典、玫瑰十字会、赫尔墨斯主义和卡巴拉传统,再到北极冰原上因纽特人安抚海中老妪的仪式或非洲雨林中钉满钉子的尼孔蒂人偶,千变万化而魅力无穷的新奇魔法知识将会为您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在世界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一个著名符号。那它实际上是什么样子的?人们对它的想象一般是这样一幅朦胧景象:驮着丝绸的骆驼商队穿行于尘土飞扬的沙漠中,在中国与罗马之间络绎不绝。但本书将要为你揭晓:现实的情况与此大相径庭,而且比这幅景象有趣得多。 作者利用大量最新的考古发现,综合中、英、法、德、日、俄六种语言的前沿研究成果,并在上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十种第一手文献材料。这些文献材料涉及多种古代语言,有古代中国僧人和现代探险家的回忆录、古代女性写的信件、法律契约、宗教赞美诗等。《从敦煌到撒马尔罕》有更高的学术价值、更脍炙人口的故事,也让读者更贴近古代丝路的方方面面,亲身感知丝绸之路的真实面貌。
1221年,在今天的土库曼斯坦,一个被蒙古士兵俘获的女人,声称为保护自己的珍珠而将它们吞下了。她立即被处决,腑脏也被剖出。为了找到几颗珍珠,成吉思汗命令士兵们对每个死在战场上的人开膛破肚。具有审美、经济、宗教和政治价值的珍珠,是中世纪的至上珍宝。而成吉思汗的统治,这个历史上疆域广的内陆帝国,是这种至上珍宝的无可匹敌的收集者、支持者、传输者。在《草原与海洋》中,托马斯 爱尔森检视了珍珠作为奢侈品和政治投资对于蒙古帝国的重要性(从帝国1206年建立,历经前所未有的扩张,到1370年分裂和衰落),由此追溯北方草原地区与南方海洋之间形形色色的文化和商业往来。 在本书中,爱尔森首先聚焦于珍珠的获取、呈现、再分配和政治上的重要性,以此显示形成如此广大的游牧帝国的过程中,如何要求对于尊贵商品的大量积聚、管
苏格兰在17世纪末还是欧洲贫穷落后的国家,却在18世纪中叶奇迹般地迸发出了惊人的力量,出现了经验主义哲学家大卫 休谟,自由经济的鼻祖亚当 斯密,深刻影响欧洲浪漫主义的沃尔特 司各特,改良蒸汽机的詹姆斯 瓦特等大批近代文明史中的巨擘。他们引领的苏格兰启蒙运动 发明 了现代世界,创造了构成现代世界文明的科学技术、资本主义和现代民主。苏格兰人不仅成为大不列颠帝国的中流砥柱,更随着 大西洋时代 的脚步,将现代文明理念传扬到欧美乃至全世界,启动世界朝现代文明转向。一个弹丸之地,如何成了推动现代化进程的主导力量?《苏格兰:现代世界文明的起点》将解开这道连大部分苏格兰人也无法回答的谜题。
公元8世纪,塔里克 伊本 齐亚德攻占西哥特人国土,开启了摩尔人统治西班牙的时代。之后近八百年,西班牙在摩尔人的领导下创造了无数奇迹,艺术、文学与科学蓬勃发展,成为欧洲中世纪开明国家的典范。 国王与觊觎者、圣徒与罪人、牧师与骑士、吟游诗人与被流放的英雄,摩尔人、哥特人、柏柏尔人 纷繁的势力与角色在此八百年间轮番登场,古老的传说、被诅咒的高塔,以及战况惨烈的旷野,共同构筑了惊心动魄的历史现场。王朝的更迭,信仰的碰撞,这注定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西班牙历史。
犹太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是一个很小的民族,但却对人类思想的发展与文明的演进做出了与自身人口不成比例的贡献。在长达两千余年的漫长的流散过程中,在离开故土、失去疆域的情况下,他们克服了被同化与消亡的种种危机,应对了反犹主义的重重压力,奋力延续历史、建构历史,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宗教观念与历史意识,并孕育出独树一帜的民族性格与文化品质。 犹太民族是如何形成的?他们是如何在遭受外部世界挤压甚至迫害的漫长历史中保持自己的民族身份和宗教认同的?他们重视教育的传统从何而来?他们善于赚钱的天赋源自何处?历尽磨难后他们是如何在强敌环伺的中东世界站稳脚跟的?他们是如何在沙漠中创造经济奇迹的?本书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宏观视野下,聚焦犹太人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以生动的笔法、切实的史料讲述犹太人那令人
你知道吗?世界上每九个人里就有一个人走上 二战 战场?参展四国最高指挥部的内部架构是怎样的?战斗机家族的战时发展史有多久?在这场人类史上极其昂贵的战争中,哪国损失重? 本书由三位二战专家共同执笔,他们突破常规题材,考察节选了无数国际上的原始资料,将资料转换为清晰易懂的信息图,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实现了完美融合,用数据全景透视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4年6月的菲律宾海战役后,盟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占据了主动。为了减少伤亡和速战速决,美国人绞尽脑汁,而日军考虑的却只是如何 光荣赴死 。 在 七生报国 的心态驱使下,从莱特湾战役起,日军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 万岁冲锋 。无论是以 神风 为代表的特攻部队,还是海上巨无霸 武藏号 和 大和号 ,通通走上了不归路。日本媒体将一场场惨败美化为大捷,在东京遭遇伤亡超过十万人的空袭后只强调皇宫完好无损,天皇安然无恙。日本政府则要求民众展示 大和魂 ,为国家做出更大牺牲。连妇女儿童也被训练用竹枪迎战,准备 一亿玉碎 。而在马尼拉,自知行将毁灭的日本兵,展现出人性至深的黑暗面,犯下罄竹难书的兽行。 在美军攻克硫黄岛与冲绳岛,获得了登陆日本本土的基地后,一部分日本领导人开始暗中推动停战,先前的好战论调反成阻碍。即便蘑菇
中世纪不是一片黑暗,而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时代。中世纪是理解古今之变和中西之别好的思想试炼场。继《西方史纲》《罗马史纲》之后,李筠再次变换写作构思和手法,以20年的学术功底,精心为读者建造了一座异彩纷呈的中世纪博物馆。走进这座新颖的博物馆, 维京人 骑士 女巫 炼金术 黑死病 迎面袭来,李筠用这些典型也有趣的中世纪话题帮读者建立起中世纪的初步印象。而后,李筠用 帝国 教会 王国 大学 城市 五个专题展室,向读者系统地展示了中世纪诸多脉络的独特演化,精彩地呈现了人类历史上壮观的多元时代,有力地揭示了现代世界从中世纪脱胎而来的历史逻辑,同时细腻地与读者一起品味从 混乱 中寻找自我定位的历史智慧。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大的群岛国家,由13,500座岛屿组成,住着360个族群,说着719种语言。它不仅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也是一个有着无与伦比的文化多样性与异质性的国家。印尼长年饱受殖民剥削与冲突战争蹂躏,拥有复杂的殖民经验与艰辛的现代化历程,加上其地理特征所导致的多种族、多语言、多宗教的特性,要理解它殊为困难。伊丽莎白 皮萨尼曾先后以驻外记者和AIDS流行病学家的身份周游印尼诸岛,深入观察和理解这个神秘多变、处于现代与传统的奇妙交汇处的国度,并深入剖析印尼近代史、政治制度、种族、宗教认同、僵化官僚体制,以及传统的 黏稠 文化,将游历中所见所闻的零星片段逐渐拼凑成一幅完整的印尼画像。
1986年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震惊世界,成为意义复杂的全球性文化符号。哈佛大学乌克兰史讲席教授沙希利 浦洛基在本书中,利用新近公开的政府档案,结合大量目击者的访谈素材,详尽而富有条理地叙述了切尔诺贝利事件的背景、起因、过程、后续,及其对人类、对自然、对国际社会所造成的深远影响。全书涉及400多个人物,上至国家领导人,下到平民百姓,所有被卷入这场核灾难的各色人等都被描述,所有响亮和微弱的声音均被记录,所有模糊和片面的认识都被厘清 一曲令人心碎的英雄主义悲歌,一次迫近历史深处的智性探险。
在这本书中,劳埃德 卢埃林-琼斯教授讲述了波斯帝国壮丽辉煌的历史。公元前550年,居鲁士二世征服了米底王国,建立了波斯帝国,他也被后人称为 居鲁士大帝 。之后,他又陆续征服了吕底亚、巴比伦和埃及等地。在大流士一世即位后,波斯帝国的疆域更是横跨亚洲、非洲和欧洲三大洲,从利比亚一直延伸到亚洲的草原。大流士一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制定法律、组建军队、修建御道和宏伟的建筑、铸造货币,还实行了宗教宽容政策,以管理文化多元、族群多样而复杂的帝国。波斯帝国发展到了鼎盛阶段。但由于波斯帝国未能建立起稳定的继承制度,每当一位君主去世,它的弱点就会暴露出来。内部的家族纷争,加上其他因素造成的国力消耗,致使波斯帝国于公元前330年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帝国的存在戛然而止了,尽管它在此时远称不上衰
揭露军火工业、政客、金融家勾连而成的 军工复合体 操纵战争的事实 扭转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查报告,彻底揭露第一次世界大战本质 两位记者通过多年实地走访,对二十世纪初的主要军火商,比如杜邦、柯尔特、雷明顿、克虏伯和斯柯达工厂,以及希拉姆 马克沁和巴希尔 扎哈罗夫等军火贩子的故事进行了讲述。通过多个视角的对比,作者发现,国际军火工业为了攫取利润,通过操纵公众舆论、行贿、煽动冲突等方式,与贪污政客、腐败政府组成 军工复合体 ,以牺牲人民的生命和和平为代价,造成第一次世界大战被人为延长了数个月甚至一年以上的时间。
《罗马的崛起:从铁器时代到布匿战争》 本书探索了罗马在公元前1000 前264年间的发展,以及它对意大利控制的本质。最初罗马只是几个新兴势力之一,后来却实现了辉煌的统治地位,本书分析了罗马人是为什么及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从其复杂的政府形式,到其有创新性的与其他国家交流的方式,洛马斯展示了罗马的独到之处。 《帝国的开端:从共和国到哈德良的罗马》 本书追溯了从布匿战争到哈德良之间的罗马的故事。在这段罗马历史中最具张力的段落,罗马经历了从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型。本书聚焦这段时期的文化、政治和民间的转变,其中包括与汉尼拔的战争、迦太基的毁灭、奥古斯都的帝国建设和哈德良著名的长城,这一过程导致了君主制的建立和领土的夺取,而所有这些都促成了欧洲历史上最成功的多元文化国家。这本书以一种生动的、学术性的方
本书选取了近现代具有代表性的间谍活动材料,以历史资料为依据,用纪实的手法进行描述,并参考了报刊、网络媒体的报道和一些专著资料,力求真实展现一幕幕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间谍与反间谍事件,凸显众多间谍活跃在台前幕后的智慧和作用,帮助读者拂开历史的雾霭,对间谍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全书主要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全面介绍了近年来著名的国际间谍事件,包括俄罗斯克格勃、美国中央情报局、英国第五军情局等著名谍报机构的重要行动,涉及同盟国以尸体骗过希特勒的 肉馅计划 ,和平年代窃取原子弹机密的超级行动,日本美女间谍东条枝子妄图以自己的尸体运回英国核潜艇情报的谍战,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 霸王行动 火炬行动 等。下篇主要介绍在历史上占有重要角色的一些间谍,比如间谍王子菲尔比、女谍玛哈丽、千面间谍阿贝尔、
战争、贫困、腐败、疾病 非洲问题从何而来?熬过了混乱期的非洲,该如何摆脱殖民主义的梦魇,抓住发展的机遇?从合作伙伴到命运共同体,中国在非洲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作者曾两度深入非洲,试图通过游走、观察和研究等方式去解答这些问题。他以历史的脉络为经,以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问题为纬,深入地讨论了非洲问题的形成、发展与现状,揭示了非洲三代领带人和非洲人民不断探索发展道路的曲折历程。 过去两百年,非洲人民走过了被殖民、求独立的历史时期,现已进入谋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重新认识非洲、重估非洲的价值是作者写作的初衷,更是时代的重要命题。
本书从公元前6000年开始讲起,直到20世纪,前后贯穿近八千年,将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和伊斯坦布尔的故事融会贯通,写于一书,以平易生动的叙事、翔实严谨的实地考察和优美的笔调,探索这座 世界之都 ,如何能在长达近千年的历史光阴中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探究它如何在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的交融影响下,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特质。正如法国将军拿破仑所说, 如果世界是一个国家的话,伊斯坦布尔必定是它的首都 。经由这一本书,我们将重新理解,什么是 世界性 ,以及,作为世界公民的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