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它是中国古代一部由个人独立完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著作。总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余字。 本书从《史记》中选出十八篇,供初学者学习。在编排方面,略去注释,采用双栏文白对照的形式,这种形式类似 直读 ,读者可以 不求甚解 地欣赏太史公的典雅美妙的文章。 为了让读者一览古人的《史记》阅读心得,丰富阅读的层次和感受,陈书良教授遍览浩瀚古籍,从晚清名臣曾国藩所著《读书录》、清末著名学者李景星所著《史记评议》中精选评语,附于每篇篇末。曾国藩一生以修身立德为己任, 读书不二 是其修身的基本法则。《读书录》为其研读经史子集书籍的心得、考证及校勘,既是他读书的求证,又是他实践的思索。李景星的评议是难得的好文章,时至今日已很难看到。其评议大至篇章的命题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 二十四史 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 前四史 。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包括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除了在历史学上占有重要地位外,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史记》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鲁迅誉之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全书按时间顺序分为四个部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和近代新篇章。每一章都以特定的人物或历史事件为主题,讲述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宽容与不宽容。揭示了在宗教发展中因偏执、*信念而带来的一幕幕悲剧,也记下了许多为宽容事业做出努力的英雄:伊拉斯谟、拉伯雷、塞维图斯、蒙田、斯宾诺莎、伏尔泰等。他们有的牺牲了自己性命,有的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他们秉承怀疑的精神,对禁锢的思想做出了反抗。
《史记学概要》全书共计10章,约30万字。本书对司马迁其人及《史记》其书,做了系统评价,对司马迁思想和《史记》的思想内容做了深入的探讨与评析。章“司马迁——大一统时代的文化巨人”对司马迁所处的时代、司马迁的家事与事历做了系统的阐述。第二章“《史记》的创作宗旨”,集中探讨司马迁的创作动机及他自述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内容。第三章“《史记》体制”介绍了《史记》的五体结构及特点。第四章“创立纪传体通史”论述了纪传体以描写人物为重点,体大思精、百科全书的特点。阐述了司马迁的历史观及《史记》对中国史学的影响。第五章“创立传记文学”进一步展开论述《史记》的文学性,司马迁的文学观。第六章“《史记》的语言成就”探讨了《史记》雄健、峻洁、婉曲的语言风格,并对其吸收民间语言、讽
《史记故事》辑录《史记》中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篇章,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故事体编纂而成,便于读者轻松掌握《史记》精华,并从中汲取睿见卓识,深化、拓展人生阅历读史使人明智,研读《史记》,除了可以丰富自己的史学知识,更主要的是可以以史为镜,探寻社会发展与国家兴亡的规律。
《史记汇纂》亦称《同菴史汇》,是清人蒋善选录的,按主题分为 治原 、 正学 、 将略 等十类,因类系事,是各种《史记》选本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史记汇纂》的选录受到晚明文学风气的影响,明清之际的《史记》评点处于持续的热潮之中,而《史记》评点往往与那个时代的文学风气、文化领导权或者 风雅权 之争等因素密切关联。突出警句隽语,是蒋善在选录《史记》的《礼书》、《乐书》等篇目中的特点。蒋善择取钟惺、邓以赞、陈仁锡、杨慎、茅坤、唐顺之、李贽、王慎中、凌登第、舒雅、李贽至十多家评语。辑录各家评点所体现的文章观念,也是高度一致的。 丛书 简介: 《史记》选本丛书是由渭南师范学院中国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院主编,择取古今中外对《史记》进行注疏、解读和编选的较好底本,汇集而成。第二辑包括《史记治要 文章正宗 古
本书从小读者的角度探究学习古诗的方式与方法,以更符合其年龄特征的形式呈现,带着小朋友在读读画画中感悟传统文化中诗词的美与雅。首先,图书精选了60首富有意境、带有“画面感”的诗词,并通过征集的形式,以少儿创作的插画为原图,帮助同龄读者理解与学习。其次,图文以外配以音频,激励读者“诗读百遍”,多次学习与记忆,因为书上所配的测评软件能对跟读音频打分、能反复听自己读的声音,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与积极性。最后,学完古诗,涂完画作,家长还可以评分,记录孩子成长,为其收藏保存。 本套图书既富有传统文化气息,又包含着强烈的童心童趣,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小读者动耳听、动口背、动手画、动心记,从而达到了解并记忆中华古诗词的目的,潜移默化地在孩子们的心中撒播下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本套图书一共6册,分三级,
《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时期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规模空前的史学巨著,由宋神宗取意“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亲赐名。无论是在史学史,还是在文学史上,它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司马迁的《史记》并称“史学双璧”.全书卷帙浩繁,共294卷,300余万字,记载了上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其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民事和民族关系方面的重要史实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博大精深,通古今之变,有“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的美誉,备受历代统治者及文人学士的青睐,视之为之书。然而,读完300余万字的鸿篇巨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需要坚强的毅力,还需要大量的时间。为了帮助读者快速掌握《资治通鉴》一书的精华,我们精选了其中代表性且最精彩的
《史记》是一部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见识超群的历史巨著,并且是传记文学的典范。两千多年来有不可胜计的中外学者阅读它和研究它,都给予了崇高的评价,从而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术体系,即“史记学”。随着历史的推移,《史记》之树生命长青,日益走向普及,成为中国人的一部国学根柢书。《史记》一书的体例内容、文献价值、成书条件、流传情况、作者经历,以及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这些常识,对于雅爱《史记》的人,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起导读的作用。本题《〈史记〉导读》用十个讲座来评述这些内容,也就是评介司马迁其人和《史记》其书,作为初学者的入门读物,与广大《史记》爱好者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