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近22万字。从匈奴的起源、崛起、强盛、衰落、短暂的复兴,一直讲到匈奴的西迁入欧,直至消融,全方位展示了匈奴民族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匈奴无文字,其史料一般见于中原王朝的史书当中。秦、西汉、东汉、西晋、南北朝时期,匈奴一直活跃于中国历史舞台上,分分合合,战争与和平交替,终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本书从中华民族大融合和发展的角度看待游牧文明、农耕文明之间的战争与对峙,以及后的大融合,体现了中华文明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羌在汉藏之间》为历史人类学家王明珂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王明珂在十余年内反复出入四川省西部岷江和湔江流域高山峡谷中的羌族聚居区,具体包括汶川、茂县、理县、北川、松潘等地,进行了多点、移动的田野考察。基于考察所得的田野文本,以及丰富的历史档案资料,王明珂以 羌 为案例,深入讨论了 民族 由来问题,以及华夏边缘族*的融合变迁,提炼出 一截骂一截 毒药猫 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 等具有创造性的历史人类学理论概括。全书分为 社会篇 历史篇 文化篇 三个部分,分别讨论了羌族社会结构中的认同与区分、羌族历的典范叙事与历史心性的形成、族*认同下的文化再造与展演。 王明珂认为,羌既是一个在他者眼中存续三千年的古老民族,又是一个族名和历史叙事在近几十年才为族人所自知的新兴民族。与所有其他 民族 一样,羌既是历史的创
中亚民族的族源繁杂,发展曲折,头绪多,史料散,涉及语言种类多,被学术界视为难题之一。本书作为通论性质的史学著作,总结了此前中亚研究的前沿成果,力求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运用可信的史料,通过具体的史实,为之理出一个清晰的图系,阐明生存于独特地理条件、自然生态环境中,在强大的外来文明影响甚至控制下,中亚各民族历史发展的轨迹和规律。 本书从四个阶段阐述了中亚各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从人种、语言、宗教信仰、文化等方面阐述了中亚民族的演化史,力求阐明这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具体过程,正是这种相互影响造成了中亚各民族文化的绚丽多彩而又各具特色,从而揭示现今中亚及其周边国家民族问题极其复杂的深层原因和历史背景。
意大利人是美国最早的 包工头 ?爱尔兰人没来之前,美国人不会酿酒?犹太人如何能在逆境中从一无所有到腰缠万贯?华人能立足于美国的最大优势是家庭教育? 本书将引领你客观地认识美国的种族史,讲述一个由痛苦、自豪和成就构成的故事。 作者运用大量的史实、数字,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各个移民种族在美国的奋斗史、文化史和融入美国社会的历程,包括爱尔兰人、德国人、意大利人、日本人、犹太人、华人、墨西哥人、黑人、波多黎各人等。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多种族的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由不同种族的移民带至美国的形形色色的文化,在美国社会中交汇、融合,形成了今天美国的文化。这种多样性也对美国经济、政治、人民生活、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社会中的不少特殊用语、食物、音乐以及文化特点,曾一度是具有
这是一部论文集,是作者长期理论思考并结合相关史料的研究成果选编,是近年来中国民族史研究难得的佳作。内容共分为四组:*组凡七篇,泛论中国历史上的族群认同、国家认同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组的五篇,主要聚焦于如何认识历史上的各少数民族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积极贡献。第三组由五篇构成,以蒙古帝国、元朝,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讨论主题。纳入*后一组的四篇论文,则分别考察族群认同在回族、满族的形成和鲜卑拓跋部早期历史的书写之中的作用问题。
《古代神话与民族》是丁山先生的遗著,在丁山先生去世后,其夫人送交顾颉刚先生保存以期日后为之介绍出版,王煦华先生在整理顾先生遗著时发现了这部遗稿,后交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内容是丁山先生从东西文化交流来探索史前时代帝王世系的一些见解。主要就中国上古史的一些重要问题 如三代都邑迁徙、殷商史、宗法制度起源、大禹治水、炎帝事迹、神农、九州方位等进行详细考证,书中许多论点在当时乃发人所未发,即便今天来看,对上古史研究,尤其是古代神话及中外文化交流史,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女真等东北诸民族历史悠久,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女真人早在金代和金元更迭过程中,有相当部分融入中原的汉人之中。到明代,留居东北的女真偏远部落的经济文化相对滞后,生产力水平低。但随着蒙古对东北管辖势力的衰弱和明朝对东北管控松懈,明代女真人口增加,南下迁徙频繁,社会长足发展,与明朝、蒙古、朝鲜的交往愈加密切,使女真部族快速成长,最终成就了女真建州部的崛起。本书对女真的族源、明代女真部族发展与周边关系、明末女真政权的兴起、巩固以及社会文化发展等诸方面,进行了基于历史资料考证的全景式研究和阐释,突显明代女真是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发展、兴盛、融合,最终建立起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史实。
在重要时代见证者的文字中,感受德意志民族群星闪耀的精神与文化。 德意志人 骄傲的诗人、作家、哲学家和思想家的民族?如果你让这些人自己进行评价,*会发现所谓的民族自豪感不甚准确。从瓦尔特 冯 德 沃格尔韦德到路德、康德、席勒,再到海德格尔、布莱希特和当代作家马丁 瓦尔泽,《德意志人》集结了德国文化名人和著名知识分子的各种观点。令人震惊的是,他们的共同点是对 德意志 民族身份的批判态度。 约翰内斯 弗里德旁征博引,呈现了中世纪以来,德意志诗人和思想家如何看待自己的民族,如何认知自己民族的品质与价值,又对外来者持怎样的态度,以及他们的观点带来了哪些影响。《德意志人》从历史文学的角度,阐释了众多文学巨匠对 诗人与思想家的国度 这一说法提出质疑的原因,并生动地展现了德意志民族精神文化的演变过程。
本书以《倭文端公遗书》所收《日记》为底本,即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据清光绪元年求我斋刊本影印本为底本。以《历代日记丛钞》第45册所收《倭艮峰日记摘抄》(以下简称 摘抄本 )、第48册所收《倭艮峰先生日记》(以下简称 日记本 )为参校本,对《倭仁日记》进行系统整理。通过通读《倭仁日记》,可以使我们了解到在清末衰弊腐败的官场中,尚有如倭仁这样人物在坚定地践行儒家的修身与实践。 在清末衰弊腐败的官场中,尚有如倭仁这样人物组成的小圈子,在坚定地践行儒家的修身,不能不令人感到震憾,更不能不令人感到钦佩感动。倭仁死于1871年,第二年曾国藩去世,可以说,一个时代结束了。但11年之后,新儒学三圣之首的马一孚先生出生,儒家就是如此之不绝如缕。
本书为有关匈奴历史的经典开拓之作。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用于研究匈奴历史文化,尽量搜集利用当时能找到的资料(另有《匈奴史料汇编》),力图把相关问题叙述得较为广泛、深入。同时,因为匈奴史是专门史,为了便于非专业人员阅读,本书内容在文笔上力求简明、通俗,以正面介绍匈奴历史知识为主,不作繁琐考证。对国内外学术界有争论的问题,除必要辩明者外,一般不作过多讨论。对于书中引用的古代文献,或译成口语,或附加解释,使行文更加流畅。书中所涉及古代地名、专用名词,加注今时地名,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书末附录匈奴历史地图,匈奴世系和相关资料以及林幹主要著作目录,以便于研究者检索利用。
公元840年,称雄蒙古高原近百年的回鹘汗国破灭。回鹘部众西迁至天山南北两麓,以吐鲁番盆地为中心建立西州回鹘王朝。原属游牧文明的回鹘人吸收汉人及当地族群的文化,发展出独特的西州回鹘文明,深刻改变了中亚东部的族群和文化面貌。他们在9至13世纪控制着丝绸之路天山南北两道,是唐元之间中原与西方交流的纽带。
本书集中收录作者研究中古时代与内亚各人群有紧密关联的各种名号的文章。通过分析这些内亚名号的结构、功能、语源、应用及流变,整理传统文献中某些难以理解的汉字音译语词,使它们发挥揭示历史复杂面向的作用。
《中国历史民族地理》为 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本书以历史时代为经,以历史时期中国疆域内的民族空间为纬,全方位立体性地探索了中国历史时期与民族起源、分布及发展有关的地理要素,民族分布网络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规律,其中包括民族起源地及其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区与历史格局的形成与演变、民族人口的地理分布及迁徙运动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上述重点问题的探索是结合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等历史地图展开的,在直观性和可读性、准确性方面有其填补空白的重要价值。
丹尼斯 塞诺(1916~2011)是20世纪后半期欧美内亚语言与历史研究的泰斗级学者,其影响至今不衰,依然是同一领域数辈学者赶超的对象。本书在塞诺自己推荐的以英文撰写的内亚史论文中选出20篇予以汉译,可以稍稍反映他在内亚史领域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书后还附有塞诺自己编订的论著目录。
《世说中国书系 大月氏:寻找中亚谜一样的民族》一书是小谷仲□先生研究月氏民族的一本专著。在这本书中,序章,第一章、第二章主要是论述中国西北边境出现的游牧民族月氏。第三章介绍在阿富汗北部发现的真正的希腊人城市阿伊哈努姆的发掘成果,同时涉及西迁后月氏的情况。第四章和第五章论述的是在即将兴起和刚兴起后的贵霜王朝的问题。第六章和第七章是1996年作者造访苏联中亚时记得旅行日记中的要点。最后一章系从考古学的角度考察月氏,重新审视月氏与贵霜的关系。 《世说中国》丛书是□□东方书店推出的学术通俗阅读文库本。其对□□文化的讲述举重若轻,深入浅出,好读易懂,极富知识性,且携带方便,便于阅读。目前已出书目《刻在石头上的世界》《中国烟草的世界》《三国演义的世界》《中国占星术的世界》《中国说话文学之
本书观照中华上下五千年,但并非就历史谈历史,而是致力于勾画其中的连续性,展现当代中国的必然性,揭示中国历史的内在逻辑。作者以宽广的视野进行了理论建构、历史叙述和文明对比,希望有助于读者理解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之间的延续和发展关系。 作者认为,历史中国数千年来天下型定居文明和天下型经济体固有潜力的爆发,成就了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巨大进步。不了解历史中国的脉络和逻辑,就难以给出关于当代中国的合理解释和正确预测。
本书按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 编写刚要的要求,对河北省的回族古籍进行了广泛的收集和整理,涉及的种类更广泛,内容更详尽。
德国现任总统弗兰克-瓦尔特 施泰因迈尔评价道: 我们国家能在思想上对自由和民主保持开放,有温克勒的一份功劳。 的确,我们需要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准确聚焦德意志民族历史的所有发展脉络,并把它们转译为可被今天的政治实践所吸取的经验教训。世上不乏比这轻松好读的民族史。20世纪发生的沉重灾难无疑塑造着战后几代民众的自我认知,时刻影响当下的社会舆论以及国家在欧盟与全球合作框架内的政治图景。而一些更久远的东西,例如古老的帝国理念、19世纪的革命与改革、统一与自由之间的反复拉扯,也从未失去现实意义。我们如何成为今天的我们?回溯千年历史的旅程,归根结底也是一次追寻自我之旅。属于德意志的特殊道路,真的存在吗?温克勒为回答这个问题而写的民族简史,或许也是为全世界开明进步的公民书写的镜鉴。
室韦是南北朝至辽金时期见于文献记载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属东胡系鲜卑后裔,与古代蒙古族有一脉相传的历史关系,在北方民族史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本书利用文献史料和新的考古资料,借鉴中外学者研究成果,对室韦的族名、族源、部落变迁、地域分布、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及其考古学文化做了系统论述,是一部全面研究室韦历史的学术著作。
本书是中古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变迁的开创性著作。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是秦汉至隋唐八百年间我国北境和西北境的主要民族。其内迁的部分,都与汉族融合,为伟大的多元一体格局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了杰出贡献。因此,无论在中国古代史,还是在中国古代民族史与中华民族史上,中古北方民族史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该书即对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民族暨五胡的历史进行了专题研究。内容包括:《匈奴内乱、南迁与杂胡化》《东、西羌与羌人的抗争》《蒙古草原的动荡与乌桓、鲜卑》《十六国的纷争与民族分布》《汉及前后赵、诸燕国、前秦政治制度》《十六国时期的社会经济》《民族融合 十六国历史的必由之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