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民族的族源繁杂,发展曲折,头绪多,史料散,涉及语言种类多,被学术界视为难题之一。本书作为通论性质的史学著作,总结了此前中亚研究的前沿成果,力求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运用可信的史料,通过具体的史实,为之理出一个清晰的图系,阐明生存于独特地理条件、自然生态环境中,在强大的外来文明影响甚至控制下,中亚各民族历史发展的轨迹和规律。 本书从四个阶段阐述了中亚各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从人种、语言、宗教信仰、文化等方面阐述了中亚民族的演化史,力求阐明这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具体过程,正是这种相互影响造成了中亚各民族文化的绚丽多彩而又各具特色,从而揭示现今中亚及其周边国家民族问题极其复杂的深层原因和历史背景。
《中国历史民族地理》为 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本书以历史时代为经,以历史时期中国疆域内的民族空间为纬,全方位立体性地探索了中国历史时期与民族起源、分布及发展有关的地理要素,民族分布网络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规律,其中包括民族起源地及其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区与历史格局的形成与演变、民族人口的地理分布及迁徙运动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上述重点问题的探索是结合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等历史地图展开的,在直观性和可读性、准确性方面有其填补空白的重要价值。
室韦是南北朝至辽金时期见于文献记载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属东胡系鲜卑后裔,与古代蒙古族有一脉相传的历史关系,在北方民族史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本书利用文献史料和新的考古资料,借鉴中外学者研究成果,对室韦的族名、族源、部落变迁、地域分布、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及其考古学文化做了系统论述,是一部全面研究室韦历史的学术著作。
《契丹资料辑录》主要辑录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以及五代初期约五百多年契丹的史料。收录时间,上起自契丹之名始见于《三国史记》记载的378年(东晋太元三年、高句丽小兽林王八年),下讫于907年(唐天祐四年、后梁开平元年)耶律阿保机取代遥辇氏称汗建国。
《奁史》,100卷补1卷,清初王初桐(王丕烈) 辑,囊括了古代妇女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可称为一 部古代妇女生活的百科全书。 王初桐在荟萃诸子百家之书的基础上,编选出与 妇女有关的资料集。上起远古,下至清初,大到典章 制度,小到一名一物,微言懿行,凡能反映古代妇女 的肢体皮发、音容笑貌、钗环服饰、针线女红、诗文 艺术、内亲外戚、婚嫁匹配、生养死葬等有关妇女本 身和涉及妇女生活的事物,几乎包罗无遗,可称得上 是一部古代妇女生活的百科全书。
《冰湖腾鱼》为中国冰雪文化遗产经典读本。自然地理摄影师边缘2006年10月在中国吉林省拍鸟途中意外获知查干湖采用蒙古族古老的冬季捕鱼方式。十年期间用相机记录冰天雪里地里故事。画册以图文画册的形式,记录了中国蒙古族冬季捕鱼的劳作方式和渔猎文化,图片按照捕鱼的流程进行编辑排列,描述蒙古族渔猎的文化背景以及民间习俗。边缘著,撰文曹保明,摄影边缘,本画册获《美国国家地理》授权,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作者边缘,从事新闻编采20多年,历任报纸总编辑部编辑记者,航空杂志总编辑。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美国摄影家学会会员、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员。先后荣获中国摄影艺术金像奖、中国国家林业局森林文化奖、WWF世界自然基金会自然奖。作为行走世界的中国著名自然地理摄影师,对图片和文章有着独到的见解。近年来编辑出版自然
《论中华民族:从地域特点和长城的兴废看中华民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修订第三版)》综合运用地质学、地理学、气象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多学科资料从地域特点和长城兴废的角度探讨了中华各族内向发展、互补依存和逐渐走向融合的历史趋势,揭示了华夏-汉族-中华民族雏形-中华民族演进的阶段性和表现为 先多效应 的内在规律。书中资料翔实,行文简洁,思路清晰,观点明确,并配有丰富的相关图表,对关心中华民族历史由来和前途命运的读者具有参考价值。
本书通过对民国时期西南边疆地区彝族上层人士子女及近亲家族成员的采访,获取了大量手资料,反映出民国时期西南边疆地区彝族上层人士诸多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活动,并以此揭示了彝族上层集团及其内部关系,是研究近代以来西南彝族社会和西南边疆史极为宝贵的材料。 整理民国时期西南边疆彝族上层口述史对当代边疆治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对彝族上层人士及其家族的访谈并总结我党在与民族上层人士打交道的经验,对当今各级政府处理与边疆上层人士的关系也是极为重要的借鉴。
本书是一部中华民族历史大众读物。全书撷取从史前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认定56个民族为止漫长的历史时空内,中华民族成员间发生的影响民族史进程的重要事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展现中华民族从古代几百上千个大小不等的族群,经过不断分化、重组、融合、演变,逐渐从“多元”走向“一体”,发展成为今天56个民族相依相偎、血脉相通、文化相同的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过程。 全书共 6 卷,各卷书名及主要内容如下: 卷:《根的记忆》。讲述中华民族的起源和祖先的故事。 第二卷:《天下万邦》。讲述夏、商、周时期大约 1300 年间众多民族的故事,中华民族早的核心族群——夏族形成。 第三卷:《从华夏到汉族》。讲述从春秋战国到汉朝大约 1000 年间的民族故事,中华民族的核心成员——汉族形成。 第四卷:《华胡混血》。讲述从三国到五
抗日战争和随后而来的国共内战从未远离我们。对于这两场战争,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它宏大的一面。然而,战争终究是由普通人承担的,对于战争中的普通人我们却知之甚少。《当兵:华北根据地农民如何走向战场》以实证的方法研究这两场战争中一个很小的截面,即中共领导下的华北农民是如何走向战场的,以及他们走向战场之后面临的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普通人面对战争时的痛苦和挣扎,也可以看到传统、乡村、革命和战争如何在普通人身上交错。
本书所收 苗图 德国藏本分别是柏林民族学博物馆藏本(柏林本)、哥达研究图书馆藏本《名人精写苗蛮图》(哥达本)、莱比锡格拉西民族学博物馆《贵州图册》(莱比锡甲本)、莱比锡格拉西民族学博物馆卷轴画(莱比锡乙本)及莱比锡格拉西民族学博物馆散页(莱比锡丙本),捷克藏本则为布拉格纳普斯特克博物馆藏本(布拉格本)。
这是一部将历史与现代相融合的民族题材独创性艺术作品。全书二十九卷一百一十三章,它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编年(唐、宋、元、明、清、现代)顺序编目,以浪漫神韵的诗歌表现手法将回族的形成、演进、社会、经济、教育、、科技、艺术、民俗风情等艺术地再现,将数千多年回族历史置于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全景中考察、研究,展示于传记体叙事长诗构铸之中。 作品追溯了历代不同时期对国家和民族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及重大历史事件,对提倡爱国主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各民族相互了解,和谐共进,推进人类进步与文明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迄今为止以史诗形式表现民族的文化及其历史的杰作,更是填补了中国回族文学没有史诗的空白。
本书是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中国近现代史”项目之一,编选百余篇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12年各类学术期刊发表的中国近代民族史研究论文,主要内容包括学科研究理论与方法、区域民族史、族别史、民族关系史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专题研究领域,基本上反映了60余年来中国近代民族史研究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特点,对于推动该领域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藏学史(1950-2005)》是一部全面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藏学发展的史书。全书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藏学分为五个时期分别介绍。一、中国藏学研究的新生时期(1949~1965),二、中国藏学研究的沉寂时期(1966~1976),三、中国藏学研究的复苏时期(1977~1985),四、中国藏学研究的繁荣时期(1986~1995),五、中国藏学步入稳定发展时期(1995~2005)。每个时期又分为几个部分分别介绍,如:政治与经济的研究、历史与地理的研究、宗教、文化、教育与风俗习惯的研究、语言文字与文学艺术的研究、书目文献及其他方面的研究等。
《云南民族通史》是目前*部系统研究云南民族古今历史的通史性著作,是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重大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在内容上将涉及云南古今民族的发展历史、民族关系、政治制度、物质文化、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宗教等诸多方面。
这是国内*部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史专著。这是白寿彝先生1984年提出的课题,2005年被列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中心重大项目,2016年完成,并通过*审查结项。该书通过细究古今各少数民族史学个案,综合探讨各时段、各区域少数民族的史学状况,分析少数民族史学的内容、特点、与中央王朝史学及其他民族史学关系等,将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阶段,先秦至南北朝(前3000 580)是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初起的时期;第二阶段,唐宋辽夏金(581 1279)是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全面展开的时期;第三阶段,元明清(1206 1911)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史学的兴盛时期;第四阶段,20世纪是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全面开拓、充分发展的时期。全书对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代少数民族史学发展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尤详于20世纪的中国
1.本书是*部记录新加坡华人历史的通史,起始年代从1819年新加坡开埠再往前追溯500年,记录新加坡华人社会各个阶段和时期的特点、成就和贡献。 2.本书的作者队伍整容庞大,编委会成员包括新加坡历史学者林孝胜、崔贵强,新加坡国立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黄坚立,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建筑系教授杨茳善,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特聘教授陈志明和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院长、历史学讲座教授梁元生等,均为其领域著名的专家学者。 3.本书的史料翔实,图片资料很多首次公开,价值不言而喻。 4.该书的体例和国内通史的写作的体例区别较大,分成各种专题,内容涵盖人文、社会、经济、教育、艺术、宗教、出版等。
《黎族古代历史资料》 (上、下)系《琼崖文库》丛书之一种,是一部关于我国黎族古代史料的文献汇编。书中资料均摘自历代史书、方志、诗文、专著、杂著等,共分为舆地、政治、经济、社会、艺文及其他等六个大类,详细地介绍了我国古代黎族同胞的居住环境、社会生活、风俗物产、文化经济以及历代中央政权对其开展的民族政策,等等。
本稿含藏、蒙、土、裕固等多民族、多语种包括汉译的《格萨尔》,还有曲谱,为国内首次全面汇集各种版本的汇校整理。本稿为格萨尔史诗目前*齐全者,版本*者。 西北民族大学格萨尔研究院主持编纂的国家 十三五 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三十册《格萨尔文库》,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标志我国《格萨尔》的整理和研究进入了更高阶段。该项目集搜集、整理、翻译、研究于一体,在科学梳理和划分的基础上,对多民族《格萨尔》史诗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整理与研究,具有填补空白和正本清源作用,为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内涵,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品。 举世闻名的《格萨尔》,是中国古代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 活形态 英雄史诗。它不但在我国甘、青、川、滇、藏等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