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 扫除偏见浮辞 的日本通史著作,原名《日本全史》,将 日本上千年的沧桑变迁浓缩于短短十余万字之中,鞭辟入里,字字珠玑。 全书共二十四篇:第一篇详言日本地位;第二至六篇略叙民族由来、社会演进、帝权扩张等;第七至二十四篇,分述幕府统治时期到明治维新后,在政治政策、经济制度、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发展情形。尤其关于中日交涉、蒙古征伐等内容,其叙述弥补了我国历史参考书的部分缺遗。此外,书中还对重点词句进行了标记,并在附录中列出了一系列参考书目,以供读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青海藏族简史》一书,就是将藏族在青海的发展历史简明扼要地做了叙述,其中重点介绍了青海藏族的来源、分布、习俗、宗教信仰以及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历史关系等内,特别是在族源问题上,借助近些年青海、西藏地区考古发现的古文化遗址、石棺葬等证据以及各种文献资料,进行了重新梳理,进一步确认羌藏同源关系。本书把青海藏族的发展演变过程放到整个藏族和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总进程中加以考察和叙述,既充分反映了河湟地区多元文化的风貌以及青海藏族对河湟地区发展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并从中解析青海藏族形成原因的复杂状况,又探讨了青海地区藏族历史发展的特殊性,还阐发了它与整个藏族和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共同性,从而证明中华各民族相互之间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
南诏是华夏儿女开拓云贵高原的早期成果之一,也是西南历大的地方政权。作为一个曾在大唐和吐蕃两大强邻之间纵横捭阖、续写 后三国 神话的强邦,却在立国二百余年后突然神秘地消失了。是外敌压力使然,还是遭遇了巨大自然灾难?是多民族的血脉发生剧烈碰撞,还是文明融合过程中出现了巨大的裂痕?本书从南诏兴起的背景、王国的建立、兴盛、衰亡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为读者清晰地呈现了这个苍山与洱海之间的神秘古国,揭示了一段民族融合的曲折历史。
匈奴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游牧部族,兴起于公元前3世纪,衰落于1世纪,是草原文明的缔造者和传承者,在大漠南北活跃了约三百年,其后又在中原地区活跃了约二百年,对中国和欧亚大陆的历史进程都曾发生过较大的影响。 本书采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和方法,对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活跃了近500年的匈奴族的文化习俗、经济生活、社会结构、政权组织、部落兴衰、政治演变以及与其他民族尤其是汉族的关系,做了一个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叙述。内容虽然比较复杂,但语言简明、通俗,引人入胜。
蒙古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朴实、智慧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祖国统一的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蒙古族自兴起到成吉思汗再到蒙元王朝的存在,在历史的舞台上演绎了一幕幕荡气回肠的史话。然而,不为大众所知的是蒙古族在青海高原的活动也是十分频繁和知名的,成为青海历史的重要构成部分。本书除介绍蒙古汗国和元朝时期蒙古族在青海的活动状况外,重点叙述了明清时期蒙古族在青海的活动历史,对近代时期蒙古族的相关活动也有涉及。其中,蒙古汗国和元朝时期,对蒙古族进入青海以前的社会状况、蒙古族的兴起和进驻青海、元朝时期镇守诸王和蒙古人做了简要回顾。明朝初年,蒙古人外迁和被安置及 塞外四卫 的相关状况、东蒙古入迁西海及其活动、蒙古汗王与藏传佛教、明朝经略西海,是本书的重点部分之一。至清朝,和硕特部固
《巴音郭楞蒙古族史:东归土尔扈特、和硕特历史文化研究》内容简介:《巴音郭楞蒙古族史:东归土尔扈特、和硕特历史文化研究》是作者精心为广大读者朋友们编写而成的此书,可以让更多的读者朋友们从书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提升读者朋友们自身的知识水平。历史是一面镜子,东归土尔扈特及中路和硕特蒙古的历史不仅是巴州历史的一部分,又是新疆蒙古族史的一部分。《巴音郭楞蒙古族史:东归土尔扈特、和硕特历史文化研究》的出版将有助于加大巴州这个“华夏州”对外宣传的力度。
1715年,沙皇宫廷正在为彼得大帝新诞生的王子举行庆典,乌拉尔地区矿主向彼得大帝呈上了一份独特的贺礼。这是一批装饰着雪豹、鹿、狮等动物纹的金器,它们做工精湛、造型生动、充满张力。因此,欧亚草原上掀起探险热潮,沉睡千年的游牧王者的坟冢被渐渐打开。琳琅满目、精美绝伦的随葬品展示着草原霸主昔日的辉煌。古典史家笔下神秘尚武的斯基泰人在东西方文化传播与交流中竟扮演着非同一般的角色。
本书按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 编写刚要的要求,对河北省的回族古籍进行了广泛的收集和整理,涉及的种类更广泛,内容更详尽。
犹太人是谁?判断犹太太的标准是什么?犹太人为什么历经浩劫而不灭?犹太文化的精髓是什么?谁是犹太人心目中的英雄?怎样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怎样成为一个有权力的人?怎样成为一个富裕的人?怎样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人?本书通过妙趣横生的论述来掲开犹太人的种种神秘面纱,是洞悉犹太文化和犹太智慧的一把钥匙。
云南史话 世居少数民族系列 丛书是具有史料性质的文化丛书,本丛书以科普读本的形式,记录云南少数民族源流、进化发展,展现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彰显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魅力,对普及社会科学知识,繁荣发展社会科学事业,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傣族史话》是 云南史话 世居少数民族系列 丛书之一。本书介绍了云南傣族名称的由来、关于云南傣族起源的各种说法,追溯了从远古开始,直到近现代时期云南傣族的发展变化,勾勒出了云南傣族发展情况。本书具体内容详尽描绘了傣族 概况综述、历史沿革、重大历史事件、地方特色文化、自然或人文景观、现代风貌及发展等方面。文字简洁流畅,内容丰富全面,兼具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
宋司马光所撰《资治通鉴》中收集了许多纪传史的未见资料,故吐蕃之事,亦多“两唐书”所缺的,苏晋仁根据《资治通鉴》中对吐蕃的记载编成《通鉴吐蕃史料》以补汉文史料对吐蕃记述较少之憾。该书是作者李加东知对《通鉴吐蕃史料》的全译,全书共分为两部分,部分是收录《通鉴吐蕃史料》原文,第二部分是对史料的通篇译文。
这是一本讨论国民性问题的专著,是日本近代以来关于“国民性”讨论占有重要地位的一本书,历来评价很高,至今仍有深远影响。近年日本畅销书《国家的品格》在内容上就留有该书的痕迹。本书从“国民教育”的立场出发,面向日本普通人来讲述本国“国民性”之来龙去脉。全书分为十章:1、忠君爱国;2、崇祖先,尊家名;3.讲现实,重实际;4、爱草木,喜自然;5.乐天洒脱;6、淡泊潇洒;7.纤丽纤巧;8、清净洁白;9、重礼节,讲礼法;10.温和宽恕。书中虽然不回避国民“美德”中“隐藏的缺点”,但主要是讨论优点,具有明显的从积极肯定方面对日本国民性加以“塑造性”叙述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