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忠著的《无外——中国王朝治边法律史(精)》主要讨论中国古代的边疆法治,认为中国古代边疆的治法,源于其独特的“法理”,其形式独特多样,很可体现其文化社会性质。中国古代边疆的治法,秉承其“法俗”特质,以社会为重,因其风俗各异,更不专以国家律令为重。因此,历代中原王朝与治理内地之法,其本并无不同,不过是“责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和“待人亦如待己”的理路,故于边疆众族虽有夷狄之谓,但又视之如亲戚、赤子,以示“无外”之义。全书版面字数约九十万,共十五章,分上、下两篇,上篇“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及治边法制思想”,下篇“古代中央王朝对边疆的法律治理”。
《清代石门吴文照家藏尺牍》书札的作者都为进士出身,具有很深的文化造诣,每一通书札都是书法精品,且涉及内容广泛,有乾隆禅位嘉庆登基、大臣具奏的情况,会试下第举人选用的记载,有川楚陕白莲教乱的议论、有对吏治和官场一些现象的隐示,还有一些收藏趣事、学术探究、翰林生活、丁忧守制、科场选举、学政院试的记载等等。他们都以自己独特的观察视角,对于他们所处时代的时事政治、人情世风,以及与友人间诗文唱和等方面皆有反映,又因其书写随意,字里行间流露真情。其中不少人的“家学渊源”也灿然可征,这是他们能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中,长成蓊郁峭拔的参天大树的内在原因之一。
《近代中荷茶叶贸易史》为探讨自172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华直航贸易开通至1822年荷兰驻广州商馆关闭期间中荷茶叶贸易的专题研究,其将该贸易中分处中国、荷兰两端的各个环节串连起来进行了综合分析——中地茶叶产区、广州茶叶交易市场、荷兰茶叶销售市场和消费区域等,以审视该贸易发端、发展、衰落及终止的历史全貌。《近代中荷茶叶贸易史》的主要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729-1822年荷兰对华茶叶贸易的整体发展历程;荷兰商人在广州所购茶叶品种及来源、所购茶叶供应商组合以及采购茶叶的途径;荷兰驻广州商馆的人事组织和运行机制;荷兰商人在华经商策略;广州口岸的荷-中-西三边关系;18世纪后半期荷兰东印度公司中国委员会及巴达维亚与中荷茶叶贸易的关系;荷兰商人所购茶叶在欧洲的销售与消费;中荷茶叶贸易的“黄金时代”(1757-1781)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