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史稿》由台湾的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组成,是在学术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大众性的台湾通史,平实客观,有明确的历史分期,阐述台湾的历史进程,重点在近代史和现代史。详细叙述了日据时期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资源掠夺和台湾人民的反抗斗争、台湾光复与二二八事件;深入分析了国民党退台后的改造与两蒋时期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对美对日关系;深度剖析了李登辉时期 台独 势力的形成和发展,民进党 执政 与 台独 危机,政党轮替、国民党再次上台,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海峡两岸关系;全面传播正确的台湾历史知识,说明台湾经济起飞的原因,研究西方列强侵略与台湾发展的关系,在一个中国的共识与立场上阐明台湾的历史进程与历史特点及其与祖国不可分离的关系,驳斥 台独 的无理谬说,推动 反独促统 的步伐。
陶瓷为潮州地区的重要名片,其发展历史悠久。本书以潮州地区陶瓷为研究对象,时间范围为新石器时期至2020年,以历年来考古调查与发现成果、档案资料、口述访谈等资料为基础,分为古代、近现代和当代三部分共十六章,论述历史上潮州地区陶瓷业的地理分布、产品类型、工艺特征,涉及陶瓷的生产、运输销售及使用等方面,结合历史背景,总结陶瓷业的发展趋势,同时关注陶瓷行业组织、工匠和商号。最后另附 近代以来东南亚潮人陶瓷业 ,专门论述东南亚地区潮人经营的陶瓷业发展情况。 全书资料翔实,图片丰富,语言流畅,分析与总结潮州陶瓷发展历程的特点,透过陶瓷业的境遇,了解时代背景,以潮州陶瓷史为窗口,从中可一窥潮州地区手工业发展进程,了解广东陶瓷发展历程。
《广雅疏证》是一部系统整理、阐述《广雅》的著作,亦是王念孙借《广雅》一书以畅述其音韵、文字、训诂之学识的集大成之作,更是清代语言学史上成就较高的小学要籍。《广雅 疏证》之篇章次序一仍《广雅》,对其训释,逐条加以疏证,主要内容有 补正《广雅》文字 辨证张揖误采 纠正先儒误说 揭示《广雅》体例 疏证《广雅》的训释 兼涉同源探求 校正曹宪音释 。该书此次出版由扬州大学文学院张其昀教授点校整理,全书主要包括《广雅疏证》《博雅音》《广雅疏证补正》三个部分,附录有《广雅疏证》 引用资料录,便于读者翻检。
《广东碑铭集》是一部图志式的金石专著,系统介绍了广东金石状况,图文并茂,以图、文、志三大内容组成。本书收集之对象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 金石 ,类别分为吉金类、石刻类、陶砖类等,是涵盖岭南地区的综合性大型金石铭刻类图书。精选五千余件金石铭刻,全面介绍岭南地区自秦到民国二千年间的金石状况。本卷为墓碑志铭类,图文对应,每一种均注明其名称、年代、作者、字体、尺寸、出处及存亡现状。
青铜器是先秦中国重要的礼器。青铜器上的典型纹饰包括兽面、龙、凤鸟等,这些纹饰在青铜器开始使用的几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了,而在青铜器消失后的岁月里它们也继续存在,青铜器是它们发展过程中一个阶段的载体,而它们
本书是shou部全面、系统勾勒和呈现康区整体历史面貌的通史著作。基于康区历史基本脉络及特点,分 古代卷 近代卷 两册。 康区又称 康藏 ,是藏族传统三大历史地理区域之一。该区域地处横断山区,是青藏高原与川西平原、云贵高原的重要连接地带,既是藏族同西南各民族密切接触交往的地区,也是历代中央王朝经营和治理西藏地方的通道和关键区域之一。本书以通史体例,将康藏历史置于历代中央王朝、西藏地方及汉藏民族交流互动之中,系统梳理和呈现了该区域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对康藏地区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我们不仅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西藏以及青藏高原各民族同内地的政治交往、贸易往来和多民族文化交流,同时对理解藏族逐步融入中华民族的历史轨迹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本书是一部集资料与研究成果之大成的康藏史基础性著作。
《广东碑刻铭文集》是一部图志式的金石专著,系统介绍了广东金石状况,图文并茂,以图、文、志三大内容组成。本书收集之对象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 金石 ,类别分为吉金类、石刻类、陶砖类等,是涵盖岭南地区的综合性大型金石铭刻类图书。精选五千余件金石铭刻,全面介绍岭南地区自秦到民国二千年间的金石状况。本卷为墓碑志铭类,图文对应,每一种均注明其名称、年代、作者、字体、尺寸、出处及存亡现状。
《广东碑刻铭文集》是一部图志式的金石专著,系统介绍了广东金石状况,图文并茂,以图、文、志三大内容组成。本书收集之对象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 金石 ,类别分为吉金类、石刻类、陶砖类等,是涵盖岭南地区的综合性大型金石铭刻类图书。精选五千余件金石铭刻,全面介绍岭南地区自秦到民国二千年间的金石状况。本卷为墓碑志铭类,图文对应,每一种均注明其名称、年代、作者、字体、尺寸、出处及存亡现状。
景宁畲族自治县档案馆藏北洋档案为研究北洋时期地方政治、区域经济、基层社会秩序及整合等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该档案几乎包括从国家制度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其所反应的历史时期,正处于从传统向近代转轨的节点,恰可贴切反映历史转轨:基层政权建设既源自国家体制转型,而国家制度在基层落实又势必呈现在地化的“调适”,民众社会生活的变化又“迟滞”于国家政治层面。整理与研究景宁畲族自治县档案馆藏北洋档案有助于弥补既往北洋史研究的薄弱环节,进而提出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路。
十年的台湾经典,了解百年台湾的图文读本,新增两岸关系进入“深水区”图文内容——百年沉浮,阅尽台湾这些年来的筚路蓝缕和欢喜哀愁。从日本殖民台湾之始,到马英九连任成功,台湾进入更复杂的发展阶段,两岸关系进入“深水区”。本书用编年体的方式,记录了1900年以来一百多年宝岛的土地、人民、岁月,其中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等等层面,如赛德克人莫那·鲁道领导的雾社抗日事件、台湾光复、二二八事件、火烧岛纪事、国民党迁台、金门炮战、雷震与《自由中国》、美丽岛事件、棒球旋风、邓丽君、罗大佑、汪辜会谈、民进党成立、开放大陆探亲、“保钓”风云、马英九与陈水扁的对决、“九二一”大地震、“服贸”风波……希望它的悲痛也是中国人的悲痛,而它的希望也同样令全体中国人感到鼓舞。相信这样的努力将拉近两岸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