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稿是"红山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一百年丛书"中的一个分册.本丛书从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100年简史、红山文化源流探析、红山文化彩陶、红山文化玉器、红山文化自然环境与经济模式、红山文化聚落形态与原始信仰等方面全面系统地阐释红山文化.本书共包含六部分,分别为导言、万年文明起步、千载文化积淀、开创文明先河、文脉传承悠长及结语,将红山文化置于辽西新石器时代的背景中,重点探讨红山文化的渊源、流向及各文化的相互关系,并概述其主要文化成就.
本书以商代的历史文化、甲骨文的占卜功能为起点,解读甲骨文的文字内涵,铺就甲骨文字的古今意义图卷。书中列举了人体、动植物、天文地理、社会生活四大类的甲骨文字,以及其他的常用甲骨文字200余个,并做出详细释义,基于甲骨文的考古历史及字形字意,搭建起汉字字形字意发展的桥梁,生动展现汉字文化和文字之美。
本著作主要从三个层面来阐释明清山东海防与海防文化:一、全面、立体地展示明清以来山东的海防体系;二、从物质的层面,即通过海防筑垒等硬件来考察山东海防的实力和水平;三、从文化的层面来探究山东海防建设所蕴含的文化元素。本著作可用于社科普及,提高国人历史文化素养,也可以用于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国人的海防意识,形成“关心海防,投身海防”的良好社会风气。
本书是“山西国宝故事”系列中的一册,以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为切入点,用散文化、艺术化的笔触,通俗而充满文艺色彩的语言,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平遥古城的结构美、建筑美、文化美、艺术美,深入挖掘了古城文物背后的故事。
古籍是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且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一般的古籍修复要从拆书、标页码、去污开始。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古籍修复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内容共分六章,包括古籍基础知识,古籍修复原测,古籍修复所需设备、工具与材料,古籍装技法,古籍修复程序及技法,以及函套制作技法;内容翔实周密,本书面向古籍整理和修复相关专业的学生或研究者,对于传承和发扬这门传统技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传播,以及相关知识的传授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本书是一部汉文、西夏文对照的小型辞书。原书刊行于西夏乾祐年间,全书一共收条目一千多条,现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等地区。现根据俄罗斯所藏4种版本,进行拼合、整理,利用数字技术拼合为一个影印版本,内容尽量保持原貌。该书词语编排按照天、地、人“三才”分为九类,全部用汉文注释西夏文的音义,又用西夏文注汉义所用汉字的音,实为一部西夏语、汉语双解辞典。这是一部研究西夏语言文字和古代西北方音等的重要文献材料。
“红山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一百年丛书”是一套全面介绍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百年历程的历史著作。丛书从红山文化的简史、源流、彩陶、玉器、自然环境与经济模式、聚落形态与原始信仰等多个维度,深入挖掘红山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丛书为广大读者呈现了红山文化的精髓,为红山文化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该丛书的出版对于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综合了近年来环境考古、聚落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手工业考古以及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的近期新成果,全面阐述了红山文化的经济生业。在此基础上,本书系统地比较了北方传统文化核心区的经济生业,探讨了红山文化经济生业的优势与不足以及这种经济生业对红山文化兴起和衰落的影响。本书的出版对于研究西辽河上游地区文明化进程及中华文
纵古今,横万里。寻梦于文明之巅,叹瑰宝之风华,感秘史之迷离,惊发掘之旷古,思谜案之悬疑。放眼中外,幽深的清宫中隐逸的过往系人心弦,古国、宝藏消匿的影踪引人追寻,一座座古墓掩埋了无数红尘秘事,每一件国宝书写一段传奇。 桩桩悬案留给后世诸多未解之谜,一次次考古发现不断揭开惊世谜局。探索发现系列,宛如一个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万花筒。真实再现大千世界的神奇瞬间,精彩诠释人类文明的隐秘片段。神秘的、奇幻的、悬疑的……令人目眩神迷,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