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用一百余幅照片,结合通俗的文字,讲述了昭陵 二骏 的由来、坎坷经历、保存现状、修复缘由、具体修复经过等。*部分介绍了昭陵 二骏 的历史故事以及学术价值。第二部分介绍了修复工作的缘由,以及志愿者的招募工作。第三部分介绍了修复专家赴美前的准备工作。第四部分介绍了现存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 二骏 的保护工作及美方专家已展开的修复工作等。第五部分介绍了此次国际合作修复文物的社会影响。
《艺术与考古--敦煌佛教石窟艺术图像解析》是一部从社会生活角度全面研究敦煌石窟艺术图像的学术专著,分上、下两卷。本书是作者3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作者于1985年起,陆续对敦煌石窟图像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所撰写的论文也陆续在《敦煌研究》《历史文物》等刊物发表。最近几年来,作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原稿不断进行了修改和充实,作为图像研究,又补充搜集了大量插图。现文字稿部分已基本完成,插图部分也基本搜集齐全。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藏甲骨拓本集,为宋镇豪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藏甲骨墨拓珍本丛编(第二辑)》之一。全书收录甲骨拓片182片,作者对其重新整理,做出新的释文,梳理了所收材料的甲骨材质、分期、著录、缀合及现藏地等信息。本书所收甲骨拓本爲早期拓本,拓制时间早,较好地保存了当时甲骨的原貌,对于甲骨流传、缀合、文字释读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并可为殷商乃至先秦社会和历史的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叁)》共收录长沙五一广场井窖遗址出土简牍四百枚,包括简牍图版、释文注释及相关附录。图版部分包括彩色及红外线的原大照片,释文部分含整理序号、释文及相关按语,附录含未见字迹简牍序号表、简牍编号及尺寸对照表、壹贰辑简牍编号及尺寸更新表和异体字表。
《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肆)》共收录长沙五一广场井窖遗址出土简牍五百枚,包括简牍图版、释文注释及相关附录。图版部分包括彩色及红外线的原大照片,释文部分含整理序号、释文及相关按语,附录含未见字迹简牍序号表、简牍编号及尺寸对照表及尺寸更新表和异体字表。
本书是北京市丽泽金融商务区园区规划绿地工程的考占发掘报告。丽泽墓地是2012年3~5月为配合北京市丽泽金融商务区园区规划绿地工程而进行的发掘,发掘而积2350平方米,清理辽代慕葬2座,明、清时期墓葬253座,山土陶、瓷、金、银、铜器等随葬器物。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时代特点鲜明,是北京地区辽、明、清时期墓葬考古学研究及了解当地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料。
这是一本集资料集、志书、研究著作于一体的考古学专著,总结了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主的地区1974~2013年四十年间的田野考古工作与研究成果,全书分石器时代考古、商周时期考古、西南夷时期考古、两汉时期考古、蜀汉两晋时期考古、唐宋时期考古六个部分对凉山的考古学文化进行了介绍与研究,并提出了凉山考古学文化圈和东亚大陆“X”形文化传播带的新概念。书中还包括了与凉山有关的专题考古、民族学田野调查和科技考古内容,对于希望全面了解凉山考古的读者是一本之书。
本书是“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的展览图录,主要展示和介绍了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发现的400余件珍贵文物,除了诸多与张献忠大西政权以及明代地方藩王相关的文物外,还有大量兵器、货币、首饰和生活用品。这些文物的时代从明代中期延续至晚期,地域北至河南,南至两广,西到四川,东到江西,对研究明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物质文化,乃至明末清初的社会历史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是龙门石窟系列考古报告的卷,书中全面、客观、科学、系统地记录了龙门东山擂鼓台石窟寺的各类遗迹,揭示了自汉魏以来该区域的历史演变状况,尤其是唐武周时期在寺院建筑、洞窟形制、造像题材等方面出现的新变化,为学术界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擂鼓台区石窟寺院的内涵提供了研究材料,对深入研究龙门的唐代盛期洞窟乃至全国的唐代石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书在阐述地理陈述与地理阅读理论,以及扼要介绍目录学和版本学常识的基础上,主要从生产地理文献的制度基础出发,按其相应的知识类型分为神文、官守、智识三大类,辅以诗文、小说、报刊、金石及出土文献等,进行简要的介绍,并附上实证案例。希望能够为历史地理初学者或对历史地理感兴趣的读者,提供搜集资料的门径,以及思考历史地理问题的思路。
淇县黄庄墓地Ⅱ区于2006~2007年先后经过两次发掘,共清理清代墓葬1座、西汉晚期至东汉晚期墓葬30座,墓葬出土有陶、铁、青铜等质地的随葬器物。本报告就是上述两次考古发掘成果的总结,对于揭示淇县西部平原地区的汉代墓葬制度具有一定意义。
《惠安文物史迹》收录的文物史迹单位截止时间为2011年12月,为历次实地田野调查成果。编写体例参照文物调查标准范本,力求尊重史实,图文资料翔实,不作夸饰。《惠安文物史迹》共分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五大类。其中每大类中包括若干子类。按16个乡镇顺序排列(包括泉州台商投资区)。个别跨镇的文物史迹,在文物单位简介中加以说明。
无
本研究首先运用考古学文化研究方法及文化因素分析法对商、周两系文化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以西周早期的文化分布为空间范围,以相当于殷墟文化第三期至西周早期为时间范围,对时空范围内的考古学文化遗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