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中山王厝墓出土的铜鼎、方壶和圆壶,均有长篇铭文,共计一千一百二十字(含重文,但不包括圈足部位铭文)。记载了中山国历史,补充了文献中的缺佚。编撰者依据张守忠先生捐赠给河北博物院《战国中山三器铭文拓片》和张先生编撰的《中山王厝器文字编》书中拓片,编撰成字帖。编撰的《中山王厝器文字编》书中拓片,编撰成字帖。其文字横平竖直,笔画挺劲秀丽,字形修长,古朴典雅,大气端庄,富有庙堂之气。喜欢中山篆的人越来越多,但苦于没有临写中山篆的字帖。现择其清晰文字,编撰此书,以满足广大书法爱好者的需要,具有很高的出版价值。
《长安复原图(共2册)》通过大量的文物考古资料,采用手绘图的方式把大汉和盛唐时期的长安城的俯瞰图作了一个科学而艺术的立体展示,充分呈现出两朝长安城的布局规划、建筑风、大致比例等,在两图的背面对重点大型建筑物进行了绘画写真,并对汉代和唐代文物、民俗、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文化概况、做了概括性描述和勾勒。 本图是在考古复原图的基础上,依据史料丰富充实后美化而出的历史城市的手绘复原图,在以往地图出版物中为创新品,其包含的历史、地理、考古类知识容量丰富,值得读者欣赏、研究。 本图由刘振东、张全民编写文字,王慧群、西安睿志企划设计工作室绘图。
文物科技分析作为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中的一个环节,对制订科学的保护修复方案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书既是文物科技分析领域的读本,也可作为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教材。 全书分为11章,内容包括化学成分分析、物相结构分析、显微形貌分析、文物成像技术、文物年代分析、产地来源分析、分离分析技术、理化性能分析、数据分析方法、图像分析方法、谱图分析方法等。各章重点介绍分析原理、仪器设备、研究案例,使读者可直接了解各类设备的应用范围和特点,便于快速找到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通过具体案例呈现各类数据、图像的详细处理和分析过程,便于读者学习使用各类分析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读者还可扫描封底二维码看视频,了解多种检测仪器设备操作。
《刘贺藏珍: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是面向大众,介绍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馆藏的科普性读物。《刘贺藏珍: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以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出土为精彩十件文物为题材作小文10篇,每篇通过文图结合,详论一件器物,整体以文物赏析为主,兼论作者对海昏侯考古研究的一些观点。文章短小精悍,配图精美清晰,语言简短小精悍,配图精美清晰,语言简练流畅,文字风格贴近大众,内容扎实有趣。不管是对去该博物馆的参观游客,还是对想要了解汉代历史文化的读者是很好的普及性读物,受众人群广泛。经社内选题论证会讨论,《刘贺藏珍: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预测有社会和经济双效益,建议列选为本社主投书,请领导审核。
吐鲁番,作为古代丝绸之路要冲,历经沧桑变化。火洲沃土,遍地古迹,是极为丰富的 露天考古博物馆 。有 新中国新疆考古拓荒人 之称的王炳华教授,以深厚的历史学养与考古经验,将古代遗址、出土文物背后的故事徐徐道来,勾勒出吐鲁番大地上曾展开过的生活图景、历史风云与文化精神。
《敦煌发现(斯坦因西域考古探险记)》是斯坦因根据他第二次中国西部探险考察敦煌部分而写成的通俗纪实作品,也是他在哈佛大学的讲座手稿素材之一。书中有玉门关长城遗迹、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宝藏等内容,是我们了解敦煌历史文化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不可多得的佳作。
古格王国作为10 17世纪占据西藏西部的一个地方性王国,在长达700余年的王朝史中曾兴盛一时,它发展生产、抵御外侵、尊崇佛教,是当时西藏西部有影响的地方政权。王国遗留下来的建筑、塑像、壁画、金银器、武器、生产生活用品等文物向我们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17世纪30年代,由于宗教之争与僧俗之争,终引发了王朝的覆灭,古格故城逐渐沦为废墟。《秘境之国:寻找消失的古格文明》以作者多年来专业科学的考古调查为基础,力图向读者呈现出那消失了的秘境之国 古格王朝的本真面貌。
《夏文化十二讲》系对河南大学夏文化暑期研讨班的十二个极有代表性的有关夏文化探索的讲座的整理,既有较为宏观的夏文化研究概况的叙述,亦有对夏文化学术史的梳理或理论方法的阐释,还有对具体遗址、文化类型等问题的分析,关于海外学者对夏文化的认识也尽量涉及,全面包含了有关夏文化探索的点(代表遗址、文化类型)、线(区域、发展流程)、面(研究概况)的所有问题。全书采用讲座的形式娓娓道来,可读性强,对于从事夏商考古的学生和老师来说,有很好的参考性,对对考古及历史感兴趣的一般读者,也是一本很好的入门读物。
哈密盆地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其自然环境几乎能够涵盖新疆主要的环境类型。同时,哈密盆地作为进出新疆的东方要道,东西方文化在此碰撞,改变了当地原有的生活面貌,并在食谱中留下清晰的痕迹。 由于缺乏系统的生业模式研究,此前,学术界根据这一地区考古遗址中陶器普遍不发达、几乎不见农业生产相关工具、墓葬中墓主人身着皮毛制品下葬、随葬的动物以羊为主等现象,一般认为哈密盆地史前人群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食物以畜产品为主。随着各项研究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哈密盆地的先民可能有非常多样的生计选择,尽管牧业经济对于生活在这一区域的人群始终非常重要,但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其重要程度却有显著差异。 本书主要依据在哈密盆地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的三个重要遗址开展的同位素食谱分析结果及其反
《庞贝三日》为读者展现的是被火山喷发彻底毁灭前的古城庞贝的 貌似真实的 恢复:地貌,建筑,城市规模,人们的生活习惯、交通方式以及快速有效地互通信息的办法。它将让读者逐一认识从那场*惨重的灾难中死里逃生的七个幸存者:他们的性别、名字、年龄、职业。它将为读者提供一条探察庞贝及其周边地区的真实、准确的路线:从城市的大街小巷到贵族的庭院别墅、再到山坡上的农场 除此,它还将推翻人所共知的 庞贝因维苏威火山的喷发而被湮没 的定论并修正喷发的日期。该书是作者阿尔贝托?安杰拉通过对考古地的每一个*细微的发现加以精密的、科学的观察,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深入细致的研究,并且融合了火山学家、历史学家、植物学家、人类学家和法医学专家的研究和意见,献给世人的一部辉煌著作。
本書爲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藏甲骨拓本集,為宋鎮豪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藏甲骨墨拓珍本叢編(第二輯)》之一。全書收錄甲骨拓片182片,作者對其重新整理,做出新的釋文,梳理了所收材料的甲骨材質、分期、著錄、綴合及現藏地等信息,並且指出其中出現了新字 和新辭例 取牧 、 取? 等。 本書所收甲骨拓本爲早期拓本,拓制时间早,较好地保存了当时甲骨的原貌,对于甲骨流传、缀合、文字释读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并可为殷商乃至先秦社会和历史的研究提供*手的资料。
本书萃集了近十年来靠前学者在考释、研究高句丽有关碑志材料方面的20篇代表性文章,分为 高句丽遗(移)民墓志研究 集安麻线高句丽碑研究 综合研究 三个部分。其中, 高句丽遗(移)民墓志研究 收录文章8篇, 集安麻线高句丽碑研究 收录文章8篇, 综合研究 收录文章4篇。这些文章的作者来自于靠前不同的研究机构,既有享有盛望的资历学者,也有闻名学界的中年教授、崭露头角的青年学人。这些文章也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中国近十年高句丽碑志研究的新收获、新高度。
三秦出版社自2014年起,策划了《亲历汉陵考古文化丛书》,已经陆续出版了王学理先生的《考古队长说阳陵》、 王志杰先生的《守望茂陵:一位博物馆馆长的55年》、 卢兆荫先生的《回眸满城汉墓:西汉中山靖王陵》三种。何东红馆员的《南越王墓探奇》是其中的第四部。 广东象岗第二代南越王赵眜墓不仅是岭南地区发现规模*、随葬遗物*丰富、墓主身份*的一座西汉早期墓,还是我国发现年代*早的一座彩画石室墓。墓葬未被盗扰,保存完好,其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它的发掘被学者誉为 打开了岭南历史文化的宝库 。对学界研究和民众认识南越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及风俗价值巨大。 本书根据南越王墓发掘亲历者麦英豪先生生前的口述、访谈资料及其所著的《广州南越王墓》、《南越文王墓》、《西汉南越国寻踪》编写而成。全书共计约13万字,并附
《2016中国重要考古发现》为国家文物局主编的 年度快报,收入2016年全国较为重要的考古发现38项 ,如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洞穴遗址、四川大邑高山古 城遗址、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洛阳寇店 西朱村曹魏墓、新疆吐鲁番吐峪沟石窟沟西区高台窟 群、上海青浦青龙镇遗址等。时代上起旧石器时代下 至明清,地域遍布大江南北。本书内容翔实,图文并 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