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的光彩 常书鸿、池田大作对谈录》是 敦煌守护神 常书鸿先生与日本著名思想家池田大作先生的对谈录。对谈录共五章,围绕敦煌艺术及东方文明展开。对谈纵贯古今,由敦煌而起,延伸至中外艺术史、文化遗产保护、东方文明、世界和平等更深远的主题,远见卓识,令人叹服。其中不乏二位学者对于自身人生经历的回顾和对理想志趣的探讨,读者亦可从中感受到二位学者于艰难困苦中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和令人钦佩的社会责任感。
曹元忠时代是归义军曹氏统治敦煌的鼎盛时期,曹元忠与夫人浔阳翟氏秉承先祖奉佛传统,继续在莫高窟开窟造像。莫高窟第61窟是曹元忠夫妇的功德窟,该窟规模宏大、图绘壮丽、内容丰富,为敦煌历代洞窟遗存之佳构。本
面对情感问题时,人总会需要倾诉和求助。你找到的那个倾听者和帮助者,是男人还是女人? 《当代女报》的情感版栏目和广播电视台FM89.6的《长安夜话》栏目,在西安百姓印象中都是多年的老朋友了。为有情感困惑、家庭矛盾、人际关系问题的人提供倾诉的空间、心理上的疏导和帮助,是这两个栏目一直在努力做着的事情。 两个栏目的主持人是紫藤姐姐和力闻大叔。 在看待大同小异的情感和家庭问题时,他们的视角和心态是存在性别差异的,处事原则却又是有着共识的。 “通信集子”是两位作者在《当代女报》情感专栏中,与读者关于情感进行的交流书
“蓝医师是想为我做催眠吗?” “如果你同意的话。” 白弈回头看了她一眼,然后转过头去道:“好啊。” 这机会来得如此容易,蓝海星都有些心里生疑:“你真的同意?” “蓝医师当然可以。” “为什么是我就可以?” 白弈低头翻了一下手里的书,然后看着书架上的书道:“因为我在追求蓝医师啊,怎么我表达得……不够简单吗?” 深受病人爱戴却恶评如潮的女心理医师蓝海星,为帮警官好友楚乔四破案,危急之中,以非常规手段催眠富二代嫌疑人,获取关键证据,却自此被卷入扑朔迷离的系列凶案…… 一桩桩隐藏着心理学犯罪痕迹的疑案悬而未决,身为催眠天赋的心理医
《敦煌佛典的流通与改造》由林世田、杨学勇、刘波所著,本书在敦煌遗书发现并引起学界重视以来的一百余年间,佛学与佛教史的研究始终是敦煌学的重点领域之一。佛典不仅反映了佛教徒生活的重要方面,而且其生产流布的情况足以折射出中古时期书籍史上的很多问题。对于佛典流传的研究,近年来多有推进,某些其他专题研究中也或多或少地涉及了佛典流传的情况。本书的三位作者,系敦煌学研究领域的专家,他们综合学界对佛典流传的相关论述,加上自己研读敦煌遗书的心得,撰写了本书,以期反映这一问题的研究概貌。
本书为意大利最的诗人但丁代表作《神曲》分《地狱》《净界》《天堂》三部分,描写的是但丁以人称的形式描述自己在幽暗的森林中醒来之后,迷失道路后的幻游。本书选取翻译家王维克的译本,并插19世纪最成功的插图画家古斯塔夫?多雷版画《神曲》全套插图,更为名著、名译锦上添花,是同类中多雷插图最全的《神曲》。
本书为作者数年论文结集,选收作者所写与敦煌学密切相关的人和书的文章,还有几篇与敦煌学学术背景有关联的思考文章,附录的"敦煌书简""台湾讲学日记摘抄",亦可以为研治敦煌学史的学者提供一些可资参考的材料。相信通过本书的出版,敦煌学研究以及敦煌学史的相关研究能够向前推进一步。
敦煌学、域外汉文献研究是近百年来新产生的两个人文学科。其中有三个比较重要的理论问题:一是敦煌文学诸文体的分类和起因,特别是变文、讲经文两种文体的区别与关联;二是越南、韩国、日本的古代汉文书写,其形态特点和文献学意义;三是敦煌俗文学品种在海外流传的情况,它所表现的文学空间(域内、域外)与社会属性(雅、俗)之间的对应关系。《从敦煌学到域外汉文献研究》采用比较研究和立体考察的方法,重点讨论了这三个问题。书中18篇论文的顺序,大致反映了认识上的逐步深化。 《从敦煌学到域外汉文献研究》的作者是王小盾。
上下两册 一册徐志摩 一册林徽因
《亚洲文学史话》是亚洲文学评论集,主要内容为亚洲多国文学史的介绍和文学名著的赏析。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西亚和南亚文学,包括六个国家的文学简史和十三部名著赏析;下篇为东亚和东南亚文学,包括八个国家的文学简史和十四部名著赏析。
本书在20世纪中国的“现代性”进程和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中,将存在主义文学作为文学史思潮来考量和审视。首先确认存在主义是一种非理性主义的文化和美学思潮,并在20世纪初的“西学东渐”中渗透并参与了中国文化和文学的世纪性建构,存在主义文学因此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结构性存在。以这一理论前提为出发点,本书对从五四文学开始到20世纪末的八个具有标志性的文学史现象进行梳理和阐释,一方面将存在主义文学视为一种典范化的文学话语形态来研究,重释20世纪中国文学价值结构形态的不同构成方式和元素,另一方面论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存在主义文学的本土化重构和东方化演变过程,进而探索作为一种文化哲学思潮的存在主义何以能求同存异般地历时性存在和发展,以至形成了一种世纪性的文化和文学现象。
本书是一部宁夏诗歌史,以时间为轴,选取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诗人,进行详细论述和作品分析,系统全面地展示了宁夏各个历史时期的诗人和他们的作品。主要内容包括:古代:塞上诗词中的雄浑与秀丽;近代:一条并未断流的诗歌血脉等。
《三十年文坛沧桑录》作者以个人的见闻、经历为叙述的出发点,沿着历史的轨迹,根据他所知、他所见、他所闻的形形色色,对20世纪10年代至30年代,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文坛的事件、作品、人物等进行介绍,希冀找到新文艺在萌芽、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书中不乏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真知灼见。
付祥喜主编的《文学史与学科(史料卷)/中国当代文学史料丛书》为吴秀明教授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文献史料丛书”之一,系浙江大学文科高水平学术基金资助项目之一。中国当代文学史与学科建设,反映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可归属于学术史范畴。所选史料,大都散见于各种中文报刊,有的是档案文献,或者内部资料,有的则选自相关论著。所有史料,大致按照发表的时间先后次序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