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会:手绘地图中的城市记忆与梦想》检视了制图业的发展和对城市的视觉记录,揭示了城市空间的组织方式。从天际线剖面、鸟瞰图和全景图,到帮助我们导航的交通网示意图和道路布局图,再到体现人类理想的统计地图,《大都会:手绘地图中的城市记忆与梦想》正以种种方式为我们揭开城市的神秘面纱。
唧唧唧、咕噜噜、蹦跳跳和喵喵喵跟着大象老师坐上小火车,沿着隧道况且况且地开进了时间博物馆。突然,车停在隧道里不动了……什么是“时间在走”,为什么等待的时候感觉时间走得慢,高兴的时候觉得时间走得快呢?怎么看待时间呢?怎样感觉时间呢?大象老师和动物小朋友们一起来到了嘀嗒嘀嗒时间博物馆。 《嘀嗒嘀嗒时间博物馆》通过太阳和月亮等自然变化了解时间的意义,通过日晷、摆钟等可以看表现时间的工具正确地了解时间,然后慢慢地懂得如何智慧地使用时间。
吴十洲著的《紫涅槃(从皇宫到故宫博物院)(精)》主要记述了从故宫博物院建院的1925年至今的90年的历史,它展现了一座皇家私人宫殿成为重量博物馆的发展历程,读者能从中看到一座皇宫的变迁,也能看到一个国家从封建末期到国民革命到内忧外患再到和平时代的历史轨迹。已故的文物专家、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先生在序中说这是一部“广罗史料分析,又采访耆老燕谈,加以参考印证,可称文献足征,益以史学卓识见长”的作品。本书很早由文物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当时书名叫做《紫城的黎明》,是相对于庄士敦的名作《紫城的黄昏》而言的,庄氏写的是他辛亥革命之后进入“小朝廷”到1924年冯玉祥武力驱逐溥仪出宫这段时期的所见所闻。而庄士所认为的“黄昏”在作者看来则是预示着紫城开始一段新历史的“黎明”。本次再版将对原作进行全部重新修订
本书以500多张精美图片全面展示故宫已开放的宫殿和至今仍宫门紧锁的禁地,揭秘故宫的建筑艺术、皇帝后妃们的宫中生活、宫中的珍宝和用具、传说背后的真相。
《商人与收藏》讲述了1866年,一群美国人在巴黎倡议建立一座国家艺术博物馆。1870年4月13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成立。同年11月,博物馆收到了件捐藏品一口重达2.72吨的古罗马石棺。1880年3月30日,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迁至现址。那时的纽约中央公园还是一片蛮荒之地,而博物馆建筑则像一座红砖砌成的谷仓。美国“商人”们在世界范围内前赴后继开展“收藏”的壮举,他们把“私藏”变成博物馆“馆藏”。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故事就这么开始了……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西方来到中国,从洞窟、宫殿和画商的密室里搜刮艺术珍品,盗走了雕塑、家具、瓷器、书画等大量国宝。 敦煌壁画、龙门石窟、昭陵六骏……这些稀世珍宝现存何处? 在盗宝者中,除了臭名昭著的斯坦因、华尔纳、卢芹斋,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幕后黑手”? 两位作者通过查阅私人文件、历史档案,以及主要人物的回忆录,详细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这段时期,以美国人为首的西方收藏家是如何想方设法获得中国艺术品的一段历史,这些文物最终催生了中国古董市场在欧美的蓬勃发展,也激发了中国人依靠艺术市场促使国宝回归的努力。
《犹太难民与上海(德汉对照)》是《犹太难民与上海》系列丛书的德文精华版。该书重点再现了二战期间犹太人来上海的背景和原因,以及来上海之后的安置、相处和离开等环节,以真实的图片、生动的语言在深入研究史料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二战期间犹太人逃亡上海及上海对其展开救援的重大历史事件,展现了上海以及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做出的贡献,弘扬了中国人民善良、包容的优良品质,是一本有理论高度的历史读物,内容翔实,意义深远。
本书内容涵盖了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的基本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对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管理相关理论及方式、方法进行了全面讲解。希望能够使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学位研究生和文博系统从业人员了解和掌握藏品管理数字化的理论与方法,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有所借鉴。 本书也可作为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教材使用。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西方来到中国,从洞窟、宫殿和画商的密室里搜刮艺术珍品,盗走了雕塑、家具、瓷器、书画等大量国宝。敦煌壁画、龙门石窟、昭陵六骏……这些稀世珍宝现存何处?在盗宝者中,除了臭名昭著的斯坦因、华尔纳、卢芹斋,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幕后黑手”?两位作者通过查阅私人文件、历史档案,以及主要人物的回忆录,详细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这段时期,以美国人为首的西方收藏家是如何想方设法获得中国艺术品的一段历史,这些文物最终催生了中国古董市场在欧美的蓬勃发展,也激发了中国人依靠艺术市场促使国宝回归的努力。
吴十洲著的《紫涅槃(从皇宫到故宫博物院)(精)》主要记述了从故宫博物院建院的1925年至今的90年的历史,它展现了一座皇家私人宫殿成为重量博物馆的发展历程,读者能从中看到一座皇宫的变迁,也能看到一个国家从封建末期到国民革命到内忧外患再到和平时代的历史轨迹。已故的文物专家、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先生在序中说这是一部“广罗史料分析,又采访耆老燕谈,加以参考印证,可称文献足征,益以史学卓识见长”的作品。本书很早由文物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当时书名叫做《紫城的黎明》,是相对于庄士敦的名作《紫城的黄昏》而言的,庄氏写的是他辛亥革命之后进入“小朝廷”到1924年冯玉祥武力驱逐溥仪出宫这段时期的所见所闻。而庄士所认为的“黄昏”在作者看来则是预示着紫城开始一段新历史的“黎明”。本次再版将对原作进行全部重新修订
《柏林画廊》是对柏林画廊内藏品的展示和评点,主要展示和评点了13到18世纪欧洲画家的画作,如拉斐尔、提香、卡拉瓦乔、鲁本斯、伦勃朗和维米尔等大师的作品。其中最知名的作品有《胜利的爱神》等。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西方来到中国,从洞窟、宫殿和画商的密室里搜刮艺术珍品,盗走了雕塑、家具、瓷器、书画等大量国宝。敦煌壁画、龙门石窟、昭陵六骏……这些稀世珍宝现存何处?在盗宝者中,除了臭名昭著的斯坦因、华尔纳、卢芹斋,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幕后黑手”?两位作者通过查阅私人文件、历史档案,以及主要人物的回忆录,详细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这段时期,以美国人为首的西方收藏家是如何想方设法获得中国艺术品的一段历史,这些文物最终催生了中国古董市场在欧美的蓬勃发展,也激发了中国人依靠艺术市场促使国宝回归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