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在陕西宝鸡石鼓山发现了我国西周时期的贵族墓葬,发掘整理出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其数量之多、器物之精美为世人瞩目,今上海博物馆与陕西省诸家考古单位合作,并特地向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及天津博物馆借调部分青铜器,举办“周野鹿鸣--宝鸡石鼓山西周贵族墓地出土青铜器”展览,规格极高。今与本社合作出版相应展览图录《周野鹿鸣(宝鸡石鼓山西周贵族墓出土青铜器)》,以饕广大历史文物爱好者。
2012年,在陕西宝鸡石鼓山发现了我国西周时期的贵族墓葬,发掘整理出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其数量之多、器物之精美为世人瞩目,今上海博物馆与陕西省诸家考古单位合作,并特地向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及天津博物馆借调部分青铜器,举办“周野鹿鸣--宝鸡石鼓山西周贵族墓地出土青铜器”展览,规格极高。今与本社合作出版相应展览图录《周野鹿鸣(宝鸡石鼓山西周贵族墓出土青铜器)》,以饕广大历史文物爱好者。
本书对安徽省枞阳县历年出土商周青铜器进行了系统整理,内容由图版和专题研究两部分构成。图版收录枞阳县境内出土、且收藏于枞阳县文物管理所的西周-战国青铜器39件,每件器物均将照片、线图、拓片同时发表。专题研究分为五章,综合运用考古学、科技考古、历史文献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枞阳县集矿冶遗址、聚落遗址和墓葬及其所出青铜器三位一体的青铜文化遗存、出土青铜器的分期与断代、青铜器的铸造工艺与产地、古代矿冶遗址与冶炼技术等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对区域矿冶、聚落的兴替与青铜文明之间关系的初步阐述,探讨了枞阳区域青铜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读懂中国青铜器》是戴克成对中国青铜器研究的综述。其中可见中国青铜器发展简史,作者对器型的研究,功能的研究,花纹的研究,青铜器演变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青铜伪器的概况等等。 全书图文并茂,图片器物绝大部分均为海外收藏,因此它既可以作为中国青铜器研究收藏的入门教材,读者也可以从中欣赏到海外藏中国青铜的精华。
殷墟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在中国古代金属技术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中礼器是为重要、铸造工艺也是为复杂。本书在梳理、归纳、总结与殷墟青铜礼器铸造工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铜器与铸铜遗物对照,复原殷墟青铜礼器制作的工艺流程,包括造型材料的选择和制备、铸型的设计与制作兼及铭文和花纹的制作、铸型的焙烧与装配、合金的熔炼与配制、铸后加工等各个环节,探讨了殷墟青铜礼器制作的技术来源及演进路径,初步探索了殷墟青铜冶铸业的工匠身份和组织管理及祭祀礼仪等问题。
《元青花鉴识指南》采用了大量真切、清晰的大幅面实物图片,图文并茂地对“至正型元青花(样本)”进行了详细赏析。文中不仅对元青花器物的整体形制和图案纹饰进行了艺术鉴赏,更对图案纹饰、进口青花料显色特征、当时制瓷工艺、制瓷材质特征进行了显微放大,由整体到细微,层次鲜明地将元青花的绘画、文笔风格以及青花料的呈色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内容具体详细,叙述深入浅出。 《元青花鉴识指南》还介绍了元青花的产生、成熟发展以及遭遇劫难的方方面面,解密了元青花被大多数人认为突然出现和突然消失的谜团;也以鲜明的观点阐明了“元青花”与“明青花”的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演变关系;同时,也对当前文物鉴定中某些片面地用科学仪器的“检测数据”来定论元青花真伪的做法,提出不同的看法。
《读懂中国青铜器》是戴克成对中国青铜器研究的综述。其中可见中国青铜器发展简史,作者对器型的研究,功能的研究,花纹的研究,青铜器演变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青铜伪器的概况等等。 全书图文并茂,图片器物绝大部分均为海外收藏,因此它既可以作为中国青铜器研究收藏的入门教材,读者也可以从中欣赏到海外藏中国青铜的精华。
本书从原始手资料《殷周金文集成》中精选了有代表性的青铜器铭文40篇,加以图释。每篇青铜器铭文有拓片、摹本(拓本不太清楚的配以摹本)、释文、大意、重点字词解释。图片与文字密切配合、相得益彰,精准简洁,深入浅出。另附有“检字表”,体例完备。本书介绍了青铜器及其铭文的基础知识,展现了商代、西周、东周各时期青铜器铭文的原始风貌,探索了青铜器铭文中有关语言文字、殷周历史文化等问题。
该书稿从咸阳博物院馆藏近四百面铜镜中,遴选出战国、秦汉、隋唐、宋金元明清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精美的、少见的、独特的铜镜205面,对形制、纹饰、镜铭等内容从绘画、书法、美学、文学方面作多角度研究,对每一面铜镜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进行了深度地挖掘和解读,对所选铜镜按照科学方法进行分期,按照古代技术规范及工艺技术演变进程,对其时代进行了重新确定。在挑选文物上,不但挑选战国、秦汉、隋唐、宋金元明清各个时期图案精美、制作精良、时代特征明显的铜镜,而且挑选能够反映当时铸造工艺、造型特点及纹饰演变的铜镜,还挑选当时的残次品,以此说明铜镜演变发展的历程对其时代、形制、纹饰特征、流行时间等相关信息,做了系统的研究和分类,并对其所蕴含的文化思想进行了深度的挖掘和解读,具有较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
《古文字与青铜器论集(第四辑)》是作者的第四本著作,与前三本论文集内容相仿,仍然是研究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及其铭文。主要是作者近四年来的新作。书中既有关于新出青铜器意义价值的探讨,也有结合其它青铜器,对某一类、某一地区、某一国族、某一时段的青铜器作综合研究的文章。并通过对青铜器形制、纹饰、铭文、铸造工艺的多方面研究,作比较深入的理论研究。
研究主要涉及古文字研究考释、器物考证、考古学类型学、青铜器分期分区与断代、科技考古、文物美学、器物与金文鉴定等多维层面。注意史论结合,建立了青铜器与铭文完整的发展演变的理论体系,并取得了金文考释研究的多项成果。参加20世纪90年代国家组织的全国文物鉴定系统工程专家组,负责青铜器与铭文鉴定,在近十年的鉴定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