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20世纪中国美术考古成就的重要著作!对从1928年殷墟正式开始科学田野考古起,到20世纪晚期的中国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以时间为经,不同专题资料为纬,巧妙交织,作了翔实的梳理与论述,填补了过去文献记载的缺失和误读,在研究方法上也有借鉴价值,是美术史研究的一部信史和入门的重要参考书。400多幅彩色图像,图文对照,可读性强。
画像石是汉代丧葬礼仪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个重要门类。陕北、晋西北地区画像石艺术盛行于东汉中晚期,这一时期正是早期自然宗教方兴未艾,而佛教、道教信仰及其他文化因素逐步发展传播的重要时期。作为造型艺术的汉画像石,其“形式美”由其“质料”、“造型及构图模式”、“色彩”以及“技法”几方面构成。它既遵循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同时又是由社会思想文化因素发展演变所支撑起的“有意味的形式”。王娟编著的《汉代画像石审美研究(以陕北晋西北地区为中心)》对陕北、晋西北地区画像石内容、题材等进行了详尽分析,深入探讨了其所涉及的宗教及文化等深层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作为中国美术支流的日本绘画--山东日照东方艺术馆藏日本画精品》(作者胡雁溪、王明光):日照市东方艺术馆收藏的日本画主要是江户时期以来的日本汉画与南画,其中尤以近代作品为多。这是一批高品质的艺术作品,它们无论是题材、意境、笔墨、艺术风格、思想观念、审美趣味、还是画面构图、题诗落款、篆刻印章,从绘画的内容到绘画的形式都是中国的。这些画主要有三类作品:一是神佛圣贤、文人雅士、耕牧渔樵,二是山水情怀,三是花鸟、走兽。这些汉画和南画,是中国古典艺术影响世界文明的一个典型范例,是历史上中国的全球化的一个杰出典范。 显示部分信息
论述20世纪中国美术考古成就的重要著作!对从1928年殷墟正式开始科学田野考古起,到20世纪晚期的中国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以时间为经,不同专题资料为纬,巧妙交织,作了翔实的梳理与论述,填补了过去文献记载的缺失和误读,在研究方法上也有借鉴价值,是美术史研究的一部信史和入门的重要参考书。400多幅彩色图像,图文对照,可读性强。
泾川百里石窟长廊位于甘肃泾川境内的泾河两岸,有600多个石窟,建于北魏,被誉为丝绸之路西出长安后的地上遗址。本书是国内外次全面介绍泾川百里石窟长廊的作品。书中资料翔实,共有1200余张图片,并均加以注释。
该书为北京鲁迅博物馆新入藏精品汉画拓本汇编。全书共分四编:象之大者、神飙灵飞、与石永年、万福之门,展示了汉画的博大沉雄和灿烂瑰丽之美。这些汉画分别来自河南省南阳市、平顶山市,湖北省襄阳市,山东省济宁市、临沂市,分布地域较为广泛,反映了各地区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和审美价值。本书还对相关汉画的内容做出考释解读,以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和欣赏汉画。该书为北京鲁迅博物馆新入藏精品汉画拓本汇编。全书共分四编:象之大者、神飙灵飞、与石永年、万福之门,展示了汉画的博大沉雄和灿烂瑰丽之美。这些汉画分别来自河南省南阳市、平顶山市,湖北省襄阳市,山东省济宁市、临沂市,分布地域较为广泛,反映了各地区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和审美价值。本书还对相
《岩石上的呼麦:达茂草原岩画巡礼》所收文章,是著者萧立广、谭士俊十几年前学习研读盖山林先生《阴山岩画》(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乌兰察布岩画》(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的一些散乱的随笔,将这些文章整理修改,编辑成此书。书中所研究的岩画承载了大量的达茂草原及其周边地区文明的内涵,对于弘扬草原文明具有积极作用。
本丛书以山西境内10座古寺的壁画遗存为主题,年代跨度从北宋至明朝,完美展现了山西地区民间古代绘画艺术的风貌,其内容主题多样,各处遗存均具有独特的美术风格。由于这些壁画绘制年代较早,部分出现残损,其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