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敦煌是希腊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华文化交会的圣地,敦煌莫高窟是不同地域文明交融的艺术时空隧道。《敦煌艺术大辞典》正是一个展示中华文化独特艺术魅力、服务国家 一带一路 建设、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书收录敦煌艺术领域词目近3000条,图版1000余幅,分门别类,编为综合,石窟形制与相关遗迹、遗物,各时代艺术 代表窟,彩塑,尊像画 说法图,本生、因缘、佛传故事画,经变画,佛教史迹画 瑞像图,密教图像,传统神话画,供养人像及题记,生产 生活 民俗,古代科技,服饰,音乐 舞蹈,建筑画,山水画 动物画,装饰图案,壁画技法,石窟保护,藏经洞艺术品,书法 印章,版本,地理,历史,历史人物,著作,敦煌学者等28个类别,以全面展示敦煌艺术的研究成果。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十二五 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共60余卷,是一套基于考古发现和传世文物等物质实体而书写的中国古代文化史。包括通史和专史两个系列,通史系列以史前中国、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六个阶段进行划分,共6卷。专史系列则是根据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遗存的分类,按 类 来叙述某类物质文化遗存的分述系列,包括古建筑、石窟寺、古陵墓、古水利、古天文等基于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研究的分卷,也包括玉器、铜器、铁器、瓷器、金银、玻璃、雕塑、绘画、兵器、货币、纺织品等基于各类可移动文物进行研究的分卷。两个系列从纵横两个维度,多层面地展示了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的煌煌篇章。同时考虑到视觉感知对于形象地认知和理解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非常必要,每卷又配有200幅左右的图片,用四
《重庆汉代画像考古报告集》是对重庆地区汉代画像考古发掘成果的汇编,内容涵盖汉代画像石棺、画像石以及石阙等,地域以重庆西部的璧山、江津、永川为主,兼顾重庆峡江地区的忠县、涪陵等地的相关发现。《重庆汉代画像考古报告集》较为全面地收集了重庆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考古发掘出土的汉代画像资料,对川渝地区汉代画像的考古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收录了董其昌所题写的晋唐宋元各时期名作题跋达到210余件,虽然也未能收全,但是囊括了存世相关题跋的绝大多数,从样本研究的角度来看,数量可称足够。 书中所录资料,今天仍能看到墨迹的占绝大多数,约有160余件。这些作品原件分散收藏在全球范围内20余家公私机构。 董其昌题跋信息极其丰富,此前还未如此系统而大量的整理出版,因此《自具法眼 董其昌晋唐宋元书画题跋集萃》必将成为研究和学习董其昌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
本次展览共展出姚强传拓作品170余幅。这些作品或西周古玉,或盛唐铜镜,或秦砖魏瓦,或汉时画像。小若鸽卵袖巧,大则庞然盈壁,更兼以深厚古文字学养钩沉索隐,以书法篆刻功底题名跋尾。展出当天,600余人观赏了展览。 姚强拓制的作品,属典型的 文人拓 。拓片作品上,附有他写的题跋,予以赏析与考释。短短数十字或百余字,增添了作品的魅力。姚强的作品包含3部分:一是精拓,二是题名跋尾,三是印章。三者合一,形成精拓加书法印章、古代与当代相互穿越的精美艺术品。整体看,作品用墨较淡,清新雅致,朦胧深远,具有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高古意境。 传拓是一门独特的技艺,可惜的是,时下传拓名家奇缺,精于传拓尤其 全形拓 者寥寥。此次展览,是山西省近年来不可多得的高品质展览之一,也为山西省文化艺术界奉献了一道丰盛而鼓舞人心的
《石窟寺研究(第4辑)》为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龙门石窟研究院汇编的大型研究论文集,其作者来自敦煌研究院、云冈石窟研究院、龙门石窟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德国海德堡科学院等全世界著名的石窟研究机构和大学。该论文集的的内容丰富,包括石窟考古研究、艺术研究、造像研究、壁画研究、佛教研究以及石窟寺的环境监测、保护材料、保护工艺等保护方面的研究。 显示部分信息
高荣主编的《扬州博物馆藏扬州八怪书画集》, 向读者展示了扬州博物馆藏的扬州八怪书画作品有162幅,有汪士慎的《梅花图轴》、高凤翰题诗王蓍绘的《松石书画卷》、黄慎的《韩魏公簪金带围图轴》、罗聘的《父子梅竹画对》等。 此次收集的作品中,从一个侧面呈现出当时文人的情趣,例如,李鱓的《松石图轴》,饱满的构图,清新的情调,泼辣的笔墨,传达出喜庆吉祥的主题,据悉,是李鱓63岁时的作品,也表现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趣。此外,金俊明、金农的《梅花合裱轴》,也给人别样的艺术享受,金俊明为明末苏州画家,擅长画梅,此件梅花兼工带写,金农梅花墨笔写意,浓墨点苔,两幅梅花皆以线圈勾出,合裱称之为“二金梅”。
《古书画伪讹考辩2》内容包括东晋;王羲之图;王献之图二;谢安图三;顾恺之图四;晋无名氏图五;唐;阎立德、阎立本图六;冯承素图八;褚遂良图九;陆柬之图一〇;孙过庭图一一;吴道玄图一二;卢楞伽图一三;玄宗李隆基图一四;李白图一五;张旭图一六;卢鸿图一七;王维图一八;周防图一九;徐浩图二〇;颜真卿图二一等等。
北石窟寺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南25公里处,蒲河和茹河交汇之东岸的覆锺山下,是丝路北道上的重要石窟。其肇造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和南石窟寺同为北魏泾州刺史奚康生主持创建。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相继增修,现存窟龛近300余个。《庆阳北石窟寺内容总录(上下)(精)》(作者甘肃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是北石窟寺全面调查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总结,本着客观、科学的原则,在对全部窟龛进行描述记录的同时,辅以窟龛平面、立面图及大量整体和局部照片,并收录1949年后历年的调查记录,具有较强的资料性,为今后北方石窟造像的断代和相关石窟的保护工作,提供了较为具体的依据。 显示部分信息
常青*的《金石之躯寓慈悲》以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中国佛造像研究为题,分《研究篇》《*录篇》两册,《金石之躯寓慈悲(美国佛利尔美术馆藏中国佛教雕塑研究篇)(精)》为《研究篇》,再分六章分别进行 美国的中国佛教艺术收藏与弗利尔美术馆 弗利尔美术馆藏中国佛教雕塑的时代与地域风格 弗利尔美术馆藏中国石窟造像的辩别与归位 几件在研究中国美术史上有特殊意义的佛教雕塑 弗利尔美术馆藏卢舍那法界佛像研究 真品还是赝品:中国佛教造像真伪的鉴定方法 等方面的研究。
《古书画伪讹考辩4》包括北宋、金、元、明;、清的古书画,主要由米友仁图二、高宗赵构图四、朱锐图五、萧照图六、刘松年图七、马远图八、夏圭(亦作珪)图九、梁楷图一〇、杨婕妤(即杨妹子)图二、张即之图一二、赵孟坚图一三、释法常图一四、宋无名氏图一五等构成。
本书主要通过搜集隋唐墓葬中出土铜镜的资料进行四个方面的研究: ,分析铜镜中图案和铭文的复古因素及其古意。第二,从墓葬出土的隋唐以前的古镜,认识隋唐铜镜中的古意来源和社会基础。第三,以千秋镜和 镜的铸造为例,意欲强调借鉴古镜名义的唐代新铸镜的推广。第四,探讨隋唐铜镜吸纳借鉴汉镜的原因及其创新之处
本书为晋国博物馆编写的有关晋国博物馆陈列展览和精品文物的图书,以高清图片配以文字的形式,重点展示了晋国博物馆现有陈列展览和青铜器、玉器、陶瓷器等文物精品,是系统了解晋国博物馆及其藏品的重要图书。同时,晋国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和玉器多是晋侯及其夫人墓或高等级贵族墓葬出土的,是有关晋国考古和晋文化研究的 手资料,对了解晋国、有关晋国的考古、晋国早期都城曲村—天马遗址以及晋文化等均有重要的资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敦煌壁画是世界艺术之瑰宝,文物出版社编的《敦煌壁画高清大图(1共30册)(精)》精选了30幅具有代表性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局部),时代上起北魏,下至元代,作品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佛菩萨像、飞天、说法图、经变画、本生画等等。本书作品全部采用宣纸大幅面高清印刷,逼真再现了壁画的原貌,具有很高的鉴赏、装饰和临摹价值。
浙江省博物馆编的《兰亭的故事(浙江绍兴翰越堂藏兰亭文物选)(精)》为绍兴翰海博物院(即绍兴翰越堂)将所藏兰亭文物连同现代名人兰亭书法、兰亭工艺品,在浙江省博物馆馆专业人员的支持下策划了“兰亭的故事”展览,在浙江省博物馆西湖美术馆展出,展览从民间收藏的角度诠释了兰亭文化现象,且在兰亭文化的缘起地物叙兰亭的故事,对于兰亭文化的研究、传播和推广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次发掘的西安理工大学西汉壁画墓与西安曲江 翠竹园西汉壁画墓均位于西安市东南郊,两墓周围均 分布着大量的中小型汉代墓葬。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 研究院编著的《西安西汉壁画墓(精)》共分五章,第 一章为历史地理沿革等基本情况;第二章详述西安理 工大学西汉壁画墓内容;第三章详述西安曲江翠竹园 西汉壁画墓;第四章为两墓的基础研究工作;第五章 为两墓的科技保护相关内容。文中插入壁画墓线图及 部分照片,后附彩色图版。
《石窟寺研究》是科技领域的本全国性专辑出版物,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和龙门石窟研究院合办,每年出版一辑。《石窟寺研究》通过专家评审,从众多来稿中择优选录了20余篇文章,汇集了目前国内外在石窟寺考古、寺院遗址考古、佛教艺术和石窟寺保护科技领域*的研究成果,将成为学界相关专业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