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礼以玉成:早期玉器与用玉制度研究 北大考古学研究丛书 孙庆伟著
    •   ( 654 条评论 )
    • 孙庆伟 /2022-05-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玉器是先秦时期重要的身份标志,玉器的使用则是当时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汇集了作者多年来对史前和夏商周三代玉器及用玉制度的研究成果,分 玉之辨 玉之用 玉之埋 和 玉之史 四个主题,从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和考古材料三个维度,对当时的玉器和玉文化等诸方面做出了具有深度的综合考察,希望由此揭示中国早期玉器所蕴含的礼制传统和政治文化内涵。作者亲身参与了多处重要先秦遗址的考古发掘资料,在此基础上有机结合文献记载,因此对先秦玉器与玉文化得出了确实而透彻的认识。

    • ¥95.1 ¥118 折扣:8.1折
    • 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
    •   ( 192 条评论 )
    • 叶舒宪 等 /2024-07-10/ 中信出版社
    • 《考古中国 玉成中国一万年》是一本以玉文化遗址及典型玉器呈现中国万年玉文化的通识读本。书中介绍了查海、红山、仰韶、凌家滩、良渚、龙山、殷墟、三星堆等30余处史前及夏商时期的遗址,以及上述遗址所出典型玉器的造型、工艺、用途等,反映了古人的精神信仰并呈现了玉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本书由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叶舒宪担任主编,参与撰稿的有知名考古学家、人类学研究者、博物馆馆长等13位学者。叶舒宪教授以 玉成中国 的独到观点统领全书,呈现了万年来玉文化构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历程。

    • ¥126.1 ¥168 折扣:7.5折
    • 玉神--石家河玉文化特展
    •   ( 40 条评论 )
    •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2025-02-01/ 科学出版社
    • 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的重要开端,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开展调查发掘,距今已有70年的历史。本书依托70年来长江、黄河流域各地考古发掘出土、具有石家河风格影响的玉器,配合以相关玉文化阐释研究文章,从玉器视角呈现新石器文化脉络中的石家河元素。

    • ¥251.22 ¥318 折扣:7.9折
    • 石峁玉器
    •   ( 222 条评论 )
    • 神木市石峁文化研究会 编 /2018-08-01/ 文物出版社
    • 石峁玉器是始于龙山文化晚期至夏代早期这段特殊历史时期的重要遗物,是研究论证石峁遗址遗存性质以及石峁文化发展的重要物证。南于各种客观因素,大批石峁玉器脱离了原始环境,流散于世界各地,这无疑对我们今天研究石峁遗址的历史文化和玉器史是一个巨大的缺陷。在这个关键时刻,石峁文化研究会主动承担起了 保护石峁遗址和抢救石峁文物 的重任,通过不懈的努力,不仅石峁遗址的发掘取得了 石破天惊 般的重大发现,而且石峁文物的抢救征集也硕果累累。今天我们以分享成果,提供资料的形式,首先选择有代表意义的石峁玉器编纂成书,展示给大家,希望《石峁玉器》的出版能起到一个拾遗补缺、推动研究的作用。

    • ¥330 ¥660 折扣:5折
    • 文物中国鉴赏系列(一)——中国古代玉器篇
    •   ( 374 条评论 )
    • 吴棠海 /2024-09-01/ 科学出版社
    • 玉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演化出了不同的风貌。然而,中国古代玉器的鉴赏与研究还未像青铜器、陶瓷、书画等门类那样,发展出一套处理与理解相关材料的科学系统的理论与方法。 本书的目的并非是依据年代序列来呈现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史,也不是要对中国古代玉器的制作工艺和技法进行全面综述,而是以古器物学的方法来描述与分析中国古代玉器在各个时期所呈现出的不同风格和特征。全书分为“玉器工艺篇”与“玉器时代篇”两章,从“料、工、形、纹”四个基础层面分析说明中国古代玉器在原料分配、制作工艺、形制功能、艺术设计等方面的问题,为鉴赏中国古代玉器提供一套较为系统的方法。

    • ¥156.42 ¥198 折扣:7.9折
    • 石器绘图
    •   ( 99 条评论 )
    • 王春雪,王家琪,刘妍 /2024-12-03/ 科学出版社
    • 本书主要介绍了东亚地区特别是日本石器绘图的发展简史,阐释了打制石器的基本原理,书中有相当篇幅展开讲述了不同石器打制技术及修理技术在绘图上的不同表现方法,详细讲述了石器绘图中石器的定位、点线的使用、光线的表现、视图的布局等方面,举例介绍了细石叶、石叶石核剥片的基本原理和画法。

    • ¥70.7 ¥98 折扣:7.2折
    • 古玉鉴真——战汉玉器篇
    •   ( 144 条评论 )
    • 孙为东 /2013-11-01/ 厦门大学出版社
    • 真伪,历来都是古玉收藏者回避不了的现实,收藏者关注的问题即古玉的真假。为了掌握辨别真假的技术,参考相关书籍是必不可少,在众多书籍当中挑选一本适合自己学习的书籍,尤其重要。 古玉书籍众多,有的关注收藏,有的是文博专业的研究文献。收藏类书籍中的错误很多,许多人以自己手中的藏品为依据展开论述和分析,文博专业文献习惯罗列材料,而后进行分类,得出结论,作者缺少鉴别古玉真伪的知识。两者各有缺憾,更深刻的原因在于古玉研究和鉴定人员只有分工没有合作,造成假古玉泛滥。有些文献只是罗列材料,有些文章更离谱,把玉琮写成可以食用的,写成轴承套……主流文献中,玉器多被视为礼器,甚少分析其实用功能。 古玉真真“假假”,需要研究者和收藏者都掌握鉴别古玉的常识和理论依据。古玉鉴定主要从材质、做工、器

    • ¥37.5 ¥50 折扣:7.5折
    • 古玩图鉴:玉器石器篇
    •   ( 241 条评论 )
    • 传世文化 /2018-10-01/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 中国的玉器有着近万年的悠久历史,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到今天,玉器文化绵延不绝,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是世界上罕见的文化现象。而在人类还不知道使用金属的时候,凡是坚硬、锋利的器物大多都是用石头制成的,这是世界各民族在进化过程中都经历过的阶段,中华民族自然也不例外。因此,玉器与石器在人类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 《古玩图鉴:玉器石器篇》共列出8章内容,分别介绍了中国古代玉器的源流、中国古代玉器的流变、中国古代玉器的名称、中国古代玉器的鉴别、中国古代玉器的仿制、中国古代石器概述、中国古代石器文字的拓法、中国古代石器的鉴别及仿制等,对中国古代玉器与石器的发展历史、种类以及流变都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并且对于玉器与石器的鉴别提出了宝贵的参考建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古玩图鉴 系列丛

    • ¥29 ¥58 折扣:5折
    • 稿本语石(上下)(精)/金石学
    •   ( 13 条评论 )
    • (清)叶昌炽|责编:周密 /2022-03-01/ 浙江古籍
    • 《語石》一書,既是古代石刻學的集大成者,也是近代石刻學的開山之作。時至 ,《語石》確定的研究範疇和構建的理論體系仍為石刻學者所沿用。可以說,《語石》是石刻學 當之無愧的經典之作。 一部經典不僅定本可以嘉惠學林,其文本產生的過程本身也具有廣泛的借鑒意義。《語石》撰寫始於清光緒二十六年(一九〇〇), 終刊刻於宣统元年(一九〇九),其間大致經過了撰寫、補撰、校改、謄寫、批改、刊刻等幾個階段。此次影印上海圖書館所藏的兩部《語石》稿本,一係初稿本,一係謄清稿本,二者與《緣督廬日記》一起勾勒了《語石》成書的整個過程。

    • ¥103.5 ¥225 折扣:4.6折
    • 石峁玉器 神木市石峁文化研究会 编 文物出版社【正版书】
    •   ( 1 条评论 )
    • 神木市石峁文化研究会 编 /2018-08-01/ 文物出版社
    • 石峁玉器是始于龙山文化晚期至夏代早期这段特殊历史时期的重要遗物,是研究论证石峁遗址遗存性质以及石峁文化发展的重要物证。南于各种客观因素,大批石峁玉器脱离了原始环境,流散于世界各地,这无疑对我们今天研究石峁遗址的历史文化和玉器史是一个巨大的缺陷。在这个关键时刻,石峁文化研究会主动承担起了“保护石峁遗址和抢救石峁文物”的重任,通过不懈的努力,不仅石峁遗址的发掘取得了“石破天惊”般的重大发现,而且石峁文物的抢救征集也硕果累累。今天我们以分享成果,提供资料的形式,首先选择有代表意义的石峁玉器编纂成书,展示给大家,希望《石峁玉器》的出版能起到一个拾遗补缺、推动研究的作用。

    • ¥380 ¥767 折扣:5折
    • 中国古玉研究文献索引(2001~2016)
    •   ( 71 条评论 )
    • 袁广阔张友来朱光华 /2021-12-01/ 科学出版社
    • 本书收录了2001~2016年公开发表的出土玉器资料及研究书目、论文。分上、下编,上编为玉器出土资料,下编为玉器研究书目和论文。其中出土资料部分详细列出了出土玉器的种类、数量及在文献中的页码。本书集科学性、普及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是系统、完整、准确记录中国古代玉器出土和研究现状的文献索引工具书。

    • ¥223.5 ¥298 折扣:7.5折
    • 清宫档案话玉器
    •   ( 117 条评论 )
    • 李宏为 /2019-10-15/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该书档案资料来自于中国第1历史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该馆前身是1925年成立的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专门保管明清两朝中央国家机关和皇室档案。作者在中国第1历史档案馆工作近40年,积累了丰富的档案研究和管理经验,并在工作之余结合自己的玉器收藏爱好,系统收集和整粒馆藏有关乾隆朝玉器档案史料,于2013年出版了70万字的《乾隆与玉》(上下册)专著。该书是目前权*、系统、全面地研究乾隆朝宫廷玉器的专著。作者的新作《清宫档案话玉器》,浓缩了《乾隆与玉》的内容精华,并针对该书撰写了万字《前言》,对社会和坊间有关乾隆玉器的各种传闻、传言和传说,甚至对乾隆皇帝的妄议,在以档案史料为依据的前提下,进行了以正视听的匡正。该书文字简洁流畅,内容涵盖乾隆朝宫廷玉器制作、种类、来源、产地,以及乾隆皇帝对玉器的认知等,是广

    • ¥32.5 ¥65 折扣:5折
    • 考古陕西·雕刻时光——陕西古代石刻
    •   ( 111 条评论 )
    • 田有前赵荣 /2017-09-01/ 陕西人民出版社
    • 《雕刻时光 陕西古代石刻/考古陕西》以陕西地区的石刻艺术为代表,用较多的文字和图版,总结分析了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不同风格,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省石刻艺术品类及其艺术特征,脉络清晰,图文并俱,为深入地了解西安碑林及陕西各地石刻提供了方便,对于文史工作者、美术研究者和爱好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31 ¥62 折扣:5折
    • 湖湘出土玉器研究
    •   ( 80 条评论 )
    • 喻燕姣 著 /2013-10-01/ 岳麓书社
    • 《湖湘出土玉器研究》作者喻燕姣主要利用湖南省博物馆馆藏的数万件湖南境内出土的玉器资料,并广泛引用湖南各地州市文博单位的馆藏资料,以出土时间为序,对历年来湖南出土玉器的出土地点、原产地、工艺特色、形制用途、器物断代、文化归属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

    • ¥90 ¥180 折扣:5折
    • 丰邑行(学部委员专题文集)
    •   ( 29 条评论 )
    • 张长寿 攻 /2014-10-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本书是学部委员文集的一本,张长寿先生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副所长,是我国知名的商周考古学家,本书汇集了张长寿先生在青铜器、玉器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这些文章都曾在中国考古学界尤其是商周考古学界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在青铜器和玉器的研究难题的解决方面,有里程碑性质的意义,本书的出版,对于后学继承前辈的学术十分重要。

    • ¥52.2 ¥68 折扣:7.7折
    • 玉论
    •   ( 19 条评论 )
    • 穆朝娜 /2016-05-03/ 科学出版社
    • 玉文化是中国有特色的文化,尽管在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也发现了古玉,但都不象我们中国人那样重视玉器,并且赋予其丰富的精神内涵。玉器的发展史,是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从古代文献中大量玉文化资料的存在即可证明。玉文化的研究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即实物和文献资料。玉文献资料既可以印证实物资料,又可以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探讨其反映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

    • ¥195 ¥260 折扣:7.5折
    • 汉代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 42 条评论 )
    • 徐州博物馆 /2019-11-01/ 科学出版社
    • 《汉代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是2018年10月底在江苏徐州举办的 2018中国 徐州汉代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的论文集。《汉代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录了会议论文中的35篇,内容涉及汉代玉文化综合研究、汉玉与汉代丧葬习俗研究、汉玉区域性研究、出土汉玉研究、汉玉玉料来源、汉玉工艺技术等诸多方面,是本次汉代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成果的集中体现。

    • ¥251.8 ¥298 折扣:8.4折
    • 北美土墩遗存考古
    •   ( 7 条评论 )
    • 杨楠 著 /2014-06-01/ 学苑出版社
    • 北美土墩遗存是古代美洲文化遗存的重要标志之一,土墩考古是北美考古学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在东亚地区,也广泛分布着古代的土墩遗存,它们在中国江南地区称之为土墩墓,在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一般叫做坟丘墓。东亚地区与北美地区的土墩遗存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它们之间是否具有内在联系、如何看待这样的相似性现象,是学界关注、值得探讨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无从考古学角度全面、系统地介绍和评论北美土墩遗存考古及其研究理念的论著问世。书稿约20万字,图片(包括照片、线图等)约140幅,分为6章,作者在以往北美土墩考古的发现与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并总结北美土墩遗存的发展脉络和文化特点,介绍土墩考古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为促进中国古代土墩遗存的深入研究以及中国古代土墩遗存与北美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古代土墩遗存之间

    • ¥53.7 ¥68 折扣:7.9折
    • 解密古代天珠
    •   ( 1280 条评论 )
    • 戴君彦巫新华 /2021-08-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本书以我国馆藏的22颗天珠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多种理论方法对它们进行了深入研究:矿物学、宝石学、显微埋藏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理论不仅为合理推导天珠的蚀花工艺奠定了坚实基础,还为我们进一步厘清了天珠在风化演变过程中发生的系统性变化规律,进而科学客观地解析了天珠的受沁现象及发生机理;而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哲学、艺术史学、人类学、神话学等社会科学知识则为探讨天珠蕴含的文化寓意、文化传播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概言之,本书旨在科学地阐释那些人们关切的与天珠有关的诸多疑问,而这些问题是用传统的考古方法不能认识或难以解释的。 本书从上万张天珠、玛瑙珠的文物资料中精选出558张高清图片以飨读者,这些珠饰考古发掘自我国不同地区的遗址,年代为西周至唐代。书中精美的

    • ¥112 ¥168 折扣:6.7折
广告
鏂扮獥鍙f墦寮€鏃犻殰纰嶈鏄庨〉闈�,鎸塁trl鍔犳尝娴敭鎵撳紑瀵肩洸妯″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