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藏秦简牍大都用秦隶书写,有很小的一部分近于篆书。竹简中有两组表格形式的日历,即秦汉简牍中常见的「质日」,分别属于秦始皇三十一年和三十三年。参考简牍内容,可判定抄写年代约在秦始皇时期或稍早。这批简牍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助(「北京大学藏秦简牍整理与研究」,批准号:IO&ZD090),目前正由本所负责进行整理,预计近年可整体出版。关于它的学术价值和其中的主要内容,我们已在众文物移二○二一年第六期以及《简帛》第八辑(上海古籍出版社,二○二二年)中发表系列文章加以介绍,可供读者参阅,此处就不再详述了。 这批简牍抄写的时代,正处于汉字发展的关键阶段。此时,隶书在日常使用中逐步取代篆书,并不断走向成熟。随着秦对东方六国的征服,晋、楚等东方文字的字形和笔法经过不同的书手,渐渐融入到秦
本书系统收录了所有已公布的散见两汉魏晋出土的法律文献,主要指简牍、碑刻(包括买地券、刑徒砖等)、玺印、吐鲁番文书。同一性质的材料按时代(西汉、东汉、魏、晋)等类别进行文本整理。每批法律文献一般包括解题(包括出土时间、资料整理和发表的介绍)、释文与校注、白话译文、主要参考文献、相关问题研究、图版等。其中,校注是重点内容,主要是利用古文字研究成果与考古新资料进行文字校补、疑难词语考释、法律术语注解。
2008年7月,清华大学收购一批珍贵的战国竹书(简称清华简),约2500枚,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价值可与孔壁中书、汲冢竹书相媲美。该书主要从文本校释、真伪考辨、成书问题、史实考证及易理研究五个方面对其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金文学乃今人之称,是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之学的简称金文学术史对殷周青铜器铭文产生的背景铭文的内容及形式铭文研究的历史文化价值和铭文研究的历史发展及现状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和考证时间上,翔实论述了从青铜器铭文产生的殷周直到民国各个时期的金文研究概况特点及著述;在空间上,以中国的金文研究史为主,也兼及欧美和日本汉学界对青铜器铭文的研究全书涉及历史学社会学考古学(铜器类型学美术考古学古铭刻学古器物学等)古文字学古文献学等各门学科,是迄今为止学界问世的部从学术史意义上全面研究论述
《贞石永固:北京石刻艺术历史文化》,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馆藏石刻珍品图录,涉及珍贵的北朝造像、唐代墓志、金元石雕、清代石碑及名家书法刻石等,包含了汉代至民国多种风格类型的石刻艺术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彩。全书分金刚宝座、真觉年轮、北京石刻等部分。
本书以魏晋南北朝石刻文字为对象。研究对象的材料来源是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编的《北京图书馆藏历代石刻拓本汇编》(2-8册),以其中的2-4册为中心,以其电子版为基础,利用电脑切图软件切出所有文字拓片,以《说文》部首及字头排列为序,辑成《魏晋南北朝石刻文字编》(2-4)。以此为基础,对魏晋南北朝石刻文字字形和字体的诸多方面进行探讨。章为绪论,分为选题缘由、文献综述、研究方法、行文体例等四部分。第二章分析了八大基本笔画的聚合和组合,还从纵的角度与隶书笔画做了简要对比,重点总结了此时期楷书笔画的特征与功能。第三章探讨对象是构件,主要列举说明笔画与构件、构件的组合、构件的渊源等问题,重点分析了构件的换用、混用、同用、同化、分化等现象。第四章研讨对象是文字,首先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了文字的递承关系,区域性
现存关于汉代的史书,对两汉基层如乡、亭、里的记述极其简略,因此相关问题的研究一直未能开展。二十世纪以来,河西地区大量汉代简牍的出土,保存了大量边塞和基层的资料,为我们进一步索解两汉基层社会提供了宝贵资料。关于两汉乡里的研究,自简牍发现之日起就已开始,但系统考索一郡乡里分布和构成、人物来源及身份的专书,迄今尚无。本书是一部依据出土的居延汉简文献,梳理两汉张掖郡范围内的乡里分布及人物姓名、身份等的学术著作,兼及乡里制度、乡里功能、基层职官的研究。全书由前言、乡里篇、人物篇及附录四部分组成。乡里篇依据简文叙述了和张掖相关的如居延县、觻得县、昭武县、屋兰县、氐池县、日勒县、番和县、骊靬县、显美县等县及所辖乡、亭、里等行政建构和地理信息。人物篇介绍张掖郡及居延都尉府的组织机构、属吏,
《楚帛书研究(11种)(精)》由李零著,结集了北京大学李零教授多年来研究楚帛书的重要学术成果,包括其学术代表作《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修订版及该文的补正,其赴美亲验楚帛书写的《楚帛书目验记》以及《楚帛书的再认识》等相关重要论文,这些论文各具特色和代表性,并提供了大量珍贵的一手信息和照片资料,本书对简帛学研究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用甲骨文做游戏——中国的十二属相传说》是一本有趣的绘本,讲述的是一个脍炙人口的传统故事——十二生肖的来历。全书内文插图由甲骨文书法构成,可以在书中找到代表每个小动物的甲骨文字,带领小读者走进一个奇妙的甲骨文世界,并让孩子领略文字的奥妙,从此爱上文字、对认字产生兴趣。本书插图中的书法由甲骨文大师欧阳可亮先生创作,为孩子带来不一样的绘本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