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刑徒墓砖集释与研究》共四卷,全面搜集整理了现存1400余块东汉刑徒墓砖资料,采用考古学理论与方法,以考古出土刑徒墓砖为基础,综合采用拓片、照片等多种方式对其进行著录,并逐一予以史实考据与铭文释读,全面客观展现了其历史面貌和学术价值,是迄今为止东汉刑徒墓砖集释与研究的集大成者。 东汉刑徒墓砖记录了刑徒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部属、无任或五任、狱所名称、刑名、姓名和死亡日期等重要信息,内容丰富,弥足珍贵。作为东汉独有的法律遗产,本书对揭示东汉刑徒的征发、输送、管理、殡葬等制度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推进秦汉考古、法制史、历史地理、社会史等研究的深入。本书所录墓砖铭文采用隶书镌刻,刚劲古朴,虽非名家手笔,但亦迥然生辉,是研究古代书法艺术的珍贵史料。
唐更生、阚绪杭编著的《凤阳明中都字砖(上下)(精)》是2009年至2012年第二次修复安徽凤阳明中都午门期间,从大量回收的明代中都建筑废砖中拣选出部分字砖,按照砖文内容进行分类整理编纂而成。凤阳明中
本项目分为13卷,以历史时期为主线,收录了中国历代瓦当3500多个品类,将西周、春秋战国、汉代、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各代的瓦当分门别类予以介绍,通过翔实的考古资料和精美高清的图片予以呈现,全面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瓦当发展演变的进程,汇集了中国古代瓦当文物出土的各项考古研究及*成果。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实物资料研究和文物考古、文字嬗变、金石书法、雕刻绘画、工艺美术等方面均有很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砖瓦》为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藏品丛书第二册,内容主要介绍华东师大历史博物馆关于古代瓦当和砖的珍贵馆藏。古代砖瓦往往刻有年代、图案、吉祥语等,是当时社会生产与生活的现实写照,具有研究历史的科学参考价值。本书是这批珍贵馆藏的*次正式亮相,具有重要的学术和文化意义。
唐更生、阚绪杭编著的《凤阳明中都字砖(上下)(精)》是2009年至2012年第二次修复安徽凤阳明中都午门期间,从大量回收的明代中都建筑废砖中拣选出部分字砖,按照砖文内容进行分类整理编纂而成。凤阳明中都的营建用砖量之大至今无法统计,其中绝大部分砖无字,有字的砖只是少数。这次所收集的480余块字砖内容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砖文反映的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记载了当年烧砖有13府34县等地方政府单位,其地域范围遍及如今的安徽、江苏、江西、湖南、湖北五省。还有大量的砖是中都军队所烧制,其军队编制有留守司、凤阳卫、长淮卫、怀远卫等17个卫所及千户、百户、总旗、小旗等单位,基本反映了建造中都城的这一庞大的烧砖机构和劳役人群,实证当年千军万马营建中都的历史。中都字砖不仅仅是一种标识,更是一种文字记载,它填补了明代实物史料
唐*生、阚绪杭编*的《凤阳明中都字砖(上 下)(精)》是2009年至2012年第二次修复安徽凤阳明 中都午门期间,从大量回收的明代中都建筑废砖中拣 选出部分字砖,按照砖文内容进行分类整理编纂而成 。凤阳明中都的营建用砖量之大至今无法统计,其中 *大部分砖无字,有字的砖只是少数。这次所收集的 480余块字砖内容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砖文反映的 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记载了当年烧砖有13府34县等 地方政府单位,其地域范围遍及如今的安徽、江苏、 江西、湖南、湖北五省。还有大量的砖是中都军队所 烧制,其军队编制有留守司、凤阳卫、长淮卫、怀远 卫等17个卫所及千户、百户、总旗、小旗等单位,基 本反映了建造中都城的这一庞大的烧砖机构和劳役人 群,实证当年千军万马营建中都的历史。中都字砖不 仅仅是一种标识,*是一种文字记载,它填补了明
《椽头乾坤:陕西古代瓦当》内容简介:立足于我省历年来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我们决定组织编写考古综述性科普丛书《考古陕西》,丛书以时间为发展纵轴,以空间为叙述横轴,以考古研究收获为基础,以文献引证为辅助,全面展示陕西古代文明的演进和社会图景。拟定的《考古陕西》丛书首批书目,包含12个选题。这些选题既考虑反映陕西考古的整体面貌,又突显我省考古的特色、亮点和新收获。为了发挥丛书撰写对年轻人的培养作用,我们依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遴选了该院的优秀中青年考古学者执笔,同时为了保证本套丛书的学术水平和价值,我们专门邀请了著名专家学者作为学术顾问。书稿完成后,编委会组织省内外相关专家对稿件审核,作者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了修订、补充和完善。在此,谨向撰稿者、学术顾问及审稿专家表示真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