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伽蓝记》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地理和文学价值的中国古代佛教史籍。 其作者杨衒之以无畏的道德精神、巨细靡遗的观察力以及优美的文笔,让读者看到北魏鲜卑族不但将荒废已久的洛阳城,重新建造成一座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宏大的都城,并且在城里的各项活动中,展现着极为缤纷生动的人文色彩。 本书是一部解读《洛阳伽蓝记》的大众读本。编著者的讲解通俗有趣,再现北魏洛阳城的原貌,看尽历史变迁。
《大国的疤痕》全书分为四章:清朝篇、民国篇、藩外篇、海洋篇。 《大国的疤痕》以历史为主干,时间为线索,例数清代、民国时期国土问题,并跟随历史的车轮来到现代,讲述中国陆地、海洋疆界问题。书中对于中国从清代至今的疆土海域边界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梳理。对于我国疆界的变化、国土被侵占和侵犯的历史、国土海域归属的争议问题、我国疆界的划分及相关政策等进行了论述。
本书中收录葛剑雄首次发表的《北极日记》,重新修订《千年之交在天地之极:南极日记》《走非洲》《札记》《走近太阳:阿里考察记》。既是风景,更是人文历史;既是游历,更是思考与追问。随一名历史地理学者跋涉地球南北西东,领悟咫尺天涯。
《走向世界的中国历史地理学:2012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内容有天津直辖市地域的清代地理沿革——新修《清史·地理志》天津相关部分、天津聚落的演变及城镇体系的形成、明代天津的游击将军、太行两翼是通道——兼说太行通道对北京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清代北京周边森林植被、清代密云八旗“满城”时空演变探析、近代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重组的政治因素等。
唐晓峰著的《新订人文地理随笔》以简明流畅、情趣盎然的笔法,陈述和议论地理学中有关空间观察、景观解读、环境感知等一系列现代人文地理的观念,从中品评各类人文行为和历史现象。展示了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社会政治等众多人文科学有着密切但往往容易被忽略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