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青海道历史功能与变迁的专史。丝绸之路青海道初创于史前,约形成于东周时期,在不同历史时期,曾先后被称为 羌中道 、 河南道 ( 吐谷浑道 )、 青唐道 等。南北朝至唐朝时期,青海道因 吐谷浑道 唐蕃古道 的兴起而进入鼎盛期,特别是因丝路主干道河西走廊通道阻塞时,一度发挥了中西陆路交通主干道的作用。南宋以后,作为中西陆路交通有机组成部分的青海道虽然总体上处在衰落期,但此道作为 茶马互市 的局部区域通道并没有衰落不振。作者以扎实的文字史料梳理和考辨,佐以重要历史遗迹和遗物为证,充分说明了丝绸之路青海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中华民族内部和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伟大贡献,乃是一部了解青海道、复兴青海道和丰富对丝绸之路文化认识的重要参考著作。
本书指出有些历史事件、遗址、地名等存在被歪曲、篡改、编造的现象,通过较为充分的文献考据,对一些被曲解的历史事件、遗址、地名等进行了辨析,分析了古史地被曲解的原因。为纠正被人们误传、曲解、附会的古代史迹、地名,本书在广泛批判借鉴《地理志》《括地志》《水经注》等史志地理书籍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家之言。
内容简介: 《纸本的青云谱》是作家邓涛先生关于南昌青云谱人文地理的散文集。青云谱在南昌之南,山水庭院间浓缩了两千多年的豫章文化,从汉晋的灌婴、许逊,到清代的八大山人和近晚的张恨水等,这里留下了众多历史文化名人的活动足迹。作者以充沛的感情和诗意的文笔,梳理了他们与南昌、与青云谱的渊源,还原了时代大潮中名人们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一幅浓墨重彩的南昌人文地理图景。
《那些永远的上海老马路》介绍了10条上海的马路。编者顾定海、张林凤将老马路的由来、历史、建筑、历史名人故事向您娓娓道来,以图配文、以文配图,风格抒情、色调小资。书中还加入旅游小贴士,极具实用价值。读完此书,您定会有“荡荡”老马路,“白相”上海滩的冲动!
兰州是一座因河而生的城市,是黄河在它将近6000公里漫长行程中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也是西北重镇,是经济、文化、军事中心。《金城兰州》纪录片,通过历史重现等影像手段,阐述了兰州的前世今生,使关心金城兰州的观众更加了解、亲近了这座城市。《金城兰州》图书是纪录片的同名书,包含纪录片解说词和史料、影像资料等,力求向读者介绍一个更加丰满的金城兰州。
《大国的疤痕》全书分为四章:清朝篇、民国篇、藩外篇、海洋篇。《大国的疤痕》以历史为主干,时间为线索,例数清代、民国时期国土问题,并跟随历史的车轮来到现代,讲述中国陆地、海洋疆界问题。书中对于中国从清代至今的疆土海域边界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梳理。对于我国疆界的变化、国土被侵占和侵犯的历史、国土海域归属的争议问题、我国疆界的划分及相关政策等进行了论述。
大地是人类生存的根基,也是人类活动的舞台,人类依托大地、利用大地、改造大地的行为,成为地理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历史地理是研究往昔的地理,《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涉及历史地理研究的主要领域——疆域、环境、政区、农业、交通、军事、城市等,对这些领域的基本问题及其历史发展进行了梳理和介绍,是了解中国历史地理很好的入门书。
针灸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亘古以来,中华民族繁衍生息、长盛不衰,针灸功不可没。由于穴位难找,义要刺破皮肤,在百姓中很难推广。能不能像电视机、电脑、手机一样走进千家万户,让平民百姓都能用它来防病、治病呢?有一天,有一个人,开始了这个梦想。为了这个梦想,这个人用了三十年的时间,三十年的风风雨雨,三十年的沧海桑田,他栉风沐雨,他执著前行,他无怨无悔,他志在,他就是《医魂》的主人公,生长于亘古便是京畿重地的陕西户县的西北汉子——郑明德。令书共十五章九十三节,全景式地展现了郑明德少年、青年时期的经历。笔触从艰难的创业时期,一直延伸到主人公登上事业——他让占老的中医针灸现代化、电子化、自动化、家庭化,打破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种药物治一种病”的传统医学观念,被誉为“电子针灸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