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一书,是张爱萍上将之子张胜,利用16年时间打磨的一部传记文学精品力作。作者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对父辈的无限敬仰之情,用独特的笔法展现历史,用全新的理念揭示人物,饱含深情地记录了张爱萍上将的传奇人生。该书自出版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广大读者的高度赞誉。近,记者就作者是如何走上从军之路的、在与父亲的交谈交流中有怎样的感受感悟、书稿是怎样酝酿形成的、张爱萍上将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对当今时代的人们有什么教益和昭示等话题,专访了张胜。
拿破仑 波拿巴是法兰西*共和国*执政,法兰西*帝国皇帝,意大利国王,莱茵联盟保护人,瑞士联邦仲裁者。本书描述了拿破仑叱咤风云的一生中经历过的各次重大战役及其辉煌的军事成就,通过翔实的史料,将拿破仑的伟大魅力和历史功过真实生动地展现出来。心理刻画与人物描写的完美结合使本书兼具文学性与可读性。《拿破仑传》自1924年初版后长销不衰,被誉为 影响历史进程的书 。
伯纳德 劳 蒙哥马利,英国陆军元帅、战略家、军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著名的阿拉曼战役、诺曼底登陆为其军事生涯的两大杰作。1887年11月17日,蒙哥马利出生于伦敦的一个牧师家庭,1901年14岁时正式入学,1907年考入桑德赫斯特英国皇家军官学校,1908年12月担任英国驻印度的皇家沃里克郡团少尉排长,之后参加一战和二战。、、作者站在一个非常可观的角度,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栩栩如生、鲜活的人物形象,既有功也有过,既有其取得的成就、战绩,也有其过失,既有对其性格果敢、坚毅的描写,也有其高傲自大、独断专横的叙述。
《狷介与风流:蒋百里传》书写了兵学界泰斗人物蒋百里寂寞而高洁的一生。他是清末秀才,也是传说中五百年才出现的军事奇才。他受袁世凯器重,被钦点为军官学校校长,他是蔡锷的密友,梁启超的学生,张学良、蒋介石等都要尊他一声“先生”,他有一个愿意陪他坐牢的朋友叫徐志摩,曾有一个副官叫蒋纬国,还有一个女婿叫钱学森……而他真正的传奇之处在于,仅以一人之力两次打败整个日本陆军。早年,他以步兵科名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中日朝野均为之震动,此为其一。其二便是他对中日之战的言论——“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它讲和”,初次形成了抗战持久论的思想。可是,为何终其一生他也只被称作军事学家,而非军事家?
沈醉,1949年被卢汉扣押,参加云南起义,后作为被俘战犯关押。1960年被政府特赦,任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史专员。1981年11月起,历任第五、六、七、八届委员。本书为其女沈美娟对父亲的回忆录,按时间顺序记述了沈醉生活和在政治风波中经历的一些往事,披露了沈醉当时的思想和情感,展示了沈醉的多面人生。书稿内容真实感人,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本书主要是研究清末民初著名的思想家和活动家汤寿潜的思想及实践。主要是论述了传统民本思想、明清鼎革之际反君主专制思想以及鸦片战争以降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民主思想的朦胧认识对汤寿潜产生的影响;简述和解释了《危言》《宪法古义》等文本中汤寿潜思想的具体内容;分析了他在保路运动、国会运动中的思想和活动以及在辛亥革命中的思想和活动,最后把他放到时代的大变局中和绅商阶层中探讨他的整个思想特点。本书既可以作为专业研究领域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学习近代思想领域学生的课外补充读物。
《开国将军故事丛书:罗瑞卿故事》内容是:开国大将罗瑞卿,是一位身经百战的战将。在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屡建奇功;在歌舞升平的和平年代,他忠心耿耿,铁肩担道。他的这种勇于任事,临难不苟的可贵品质,被毛泽东大加赞赏。他的一生,磨难频频,多年征战中,曾三次遭遇大难皆逢凶化吉,转危为安,其造化之神奇,令人惊叹。终由一个农民的儿子到身兼党政军务方面要职的大将军,“文革”中又惨遭迫害……
1945年,备受争议的巴顿将军在德国的一场车祸中丧生,究竟是意外还是暗杀? 福克斯新闻主播O'Reilly与合著者凭借他们的历史写作找到了他们的制胜法则——以“杀害”为题夺人眼球:《杀害林肯》、《杀害肯尼迪》和《杀害》。这次他们将目光投向了二战中美国著名的陆军上将——巴顿将军。 在将搭乘艾森豪威尔将军的专机回国前一天,巴顿和他的参谋长霍巴特?盖伊少将最后一次去打猎,巴顿坐在右后座,另一个军士开着一辆吉普随行。一辆卡车从对面开来,离他们车不到6米时突然转弯撞过来。巴顿被惯性向前甩去,头部重重地撞在司机座后面降得很低的隔板玻璃上,前额的头皮掀起,创口在眉骨上方大约3英寸处,颈椎断裂。 车祸后人们给两辆车和两位司机都拍下了照片,但唯独没有人给巴顿将军拍下照片,以致人们至今都无法对证。车祸现场清理得很迅
“政协委员履职风采”丛书旨在宣传政协委员,并将其宝贵精神财富保存下来、传承下去,将政协委员在各自领域的经历、经验、研究成果及作品等精华结集出版。作者朱训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秘书长、地矿部原部长。本书是作者政协委员履职期间的记述,分为“自述:我的十年政协生涯”“建言献策 尽责履职”“随感·报道”三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