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录了粟裕以省立师范学生身份投笔从戎,加入北伐军的叶挺铁军,开始其传奇军事生涯,在专门训练军官的铁军教导团中接受系统而严格的军事教育和训练,成为红军中有名的神枪手。南昌起义中,粟裕被任命为起义军前敌委员会警卫队班长,负责周恩来、贺龙和刘伯承等起义领导人和前敌委员会的安全警卫工作,同时负责策应朱德领导的南昌军官教导团的起义。跟随朱德上井冈山后,粟裕虚心学习毛泽东和朱德的军事思想、经验和理论,在战争中学习战争。1928年七溪岭战役中,粟裕带领三人小队俘虏上百名敌军,朱德夸赞粟裕是青年战术家,是未来革命的接班人。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粟裕指挥的黄桥战役为华中抗战打开了局面。1942年石港之战,粟裕指挥 老虎团 创造出了以零伤亡痛歼日寇600余人的战争奇迹。1944年车桥战役全歼日伪军千余人,自己仅伤亡
张学良, 20 世纪中华民族富有传奇色彩和浪漫色彩的人物之一。他是曾经拥有四省地盘和数十万雄兵的第二代 东北王 ,他是二三十年代中国政局的焦点和中心人物。他与杨虎城将军联合发动西安事变,有力地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也改写了中国现代史进程。 张学良 1920 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 皇姑屯事件 之后,他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 东北易帜 ,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后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后遭蒋介石父子长期软禁。 1990 年恢复人身自由, 1995 年起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 2001 年 10 月 14 日病逝于檀香山,享年 101 岁。 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 ,促成国
陈立夫是民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在100年的漫长生涯中,大体上以50岁为界,正好可以分前后两个50年。 前50年,他因为与蒋介石的家世渊源,受到重用,平步青云,与兄长陈果夫一起成为老牌国民党的掌门人,在政界呼风唤雨,权势熏天。历来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说。作为政治人物的陈立夫,其具体的功过是非,还有待历史学家的进一步研究探讨。 后50年,陈立夫脱离政界,定居美国19年,自谋生计,自食其力。与此同时,潜心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著述数十种,成为著作等身的一家。他的文化观及其对某些具体问题的闸述,容或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但有几点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自信。他对中华文化十分挚爱,殷切期盼中华文化复兴。第二、陈立夫在美国前后生活了21年,他对资本和商人统治这个世界感到忧心如焚。陈立夫呼吁人类从中国
本书是近20年来关于罗伯特 E.李的部重要传记,向读者再现了美国历伟大、代表性的将领之一。罗伯特 李虽然不赞成奴隶制,也不赞成脱离联邦,但因为不忍心向自己的孩子、邻居和心爱的弗吉尼亚 挥剑 ,而选择为南方出战。本书全面记录了李将军在南北战争期间的军旅生涯,披露了战场上的更多细节,分析了他为战争而制定的战略,以及终失败的原因。如作者迈克尔 科达所说,李将军的自尊、勇气、领导才能和谦逊的性格让他成为 败战名将 。
本书是一部关于古巴革命历史领袖菲德尔 卡斯特罗的传记著作,于2012年底在古巴出版西班牙文版。菲德尔 卡斯特罗详尽讲述了他的家世、童年、青少年及大学的学习生活,个人思想发展轨迹、投身革命斗争的历程,组织攻打蒙卡达兵营、流亡墨西哥、 格拉玛号 登陆、在马埃斯特腊山的武装斗争,直至1959年取得全国胜利。除卡斯特罗本人口述外,作者还以提问、对话的方式,并辅以大量历史档案文献、同亲属和历史人物的访谈、实地考察等内容,以及17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多角度地丰富和充实了这部回忆录。 全书内容浩瀚,叙事具体生动,是目前了解和研究菲德尔 卡斯特罗生平思想和古巴革命历史的权威、*代表性的著作。
......
蔡廷锴是我国近代 的爱国将领。早年投身粤军,随北伐军第四军参加北伐,屡立战功。1932年1月,一·二八事变爆发,蔡廷锴率领十九路军在上海奋起抗战,击退日本海陆空军多次进攻,迫使日军三易主帅。 上海停战后,十九路军被调往福建“ ”,蔡廷锴、蒋光鼐联合李济深等民主人士策动抗日反蒋的福建事变,并与红军订立停战反蒋协定。福建事变失败后流亡海外。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回国参加抗战,抗战胜利后与李济深等民主人士合作,从事和平民主运动,参加新中国的筹建工作。曾任民革中央副 、全国政协副 等职。
本画册汇集了200余位志愿军女兵的资料,主体部分收入108位女兵的参军简历、350余张在战地拍摄的照片和70余篇(共十万余字)回忆战争岁月的文章。另一部分收入96位沪籍志愿军女战士的照片、姓名、籍贯、部队及入朝时间。本画册收入的回忆文章均由女兵自诉,无论承担什么样的工作,女兵们都怀着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的崇高理想和高尚的国际主义精神,无怨无悔、坚定不移地完成党和祖国交付的任务。她们为自己曾是一名志愿军战士而骄傲,更为自己是一名志愿军女兵而自豪。本画册文字真实感人,表达了志愿军女兵们对青春岁月的美好追忆,同时也是十分宝贵的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资料,这些珍贵的照片时时刻刻都在提醒世人和平环境的来之不易。
本书为俄罗斯编撰的《20世纪20-30年代中国革命者在俄罗斯的足迹》的版权引进书籍,原书分为上下两册,利用不同的来源和人工制品,尝试通过照片、会议、档案文件重现两个世世界——革命的中国在苏俄的世界和当代的俄罗斯世界,以画册形式展示了中国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在苏俄的经历。本选题将两册合并为一册,重现中国革命者20世纪初期为寻找救亡图存的真理、参加共产国际活动以及在俄罗斯学习研究的足迹讲述中国早期革命者沐风栉雨、砥砺前行的奋斗历程。
张学良,20世纪中华民族富有传奇色彩和浪漫色彩的人物之一。他是曾经拥有四省地盘和数十万雄兵的第二代“东北王”,他是二三十年代中国政局的焦点和中心人物。他与杨虎城将军联合发动西安事变,有力地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也改写了中国现代史进程。张学良1920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之后,他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后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后遭蒋介石父子长期软。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起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
吴三桂反复无常、引狼入室、断送大明江山的劣迹早己为史学界所熟知。然而,历史上的吴三桂究竟什么样子?他投降过李自成吗?他与陈圆圆的故事是真的吗?借清兵入关的决策人是吴三桂吗?吴三桂在甲申之变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由此连带,李自成为何失败?多尔衮为何能巧取北京?——本书以详实的史料和严谨的考证回答了这些问题,客观地再现了历史的原貌,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暂无内容简介。。。。。。
......
蔡廷锴是我国近代 的爱国将领。早年投身粤军,随北伐军第四军参加北伐,屡立战功。1932年1月,一·二八事变爆发,蔡廷锴率领十九路军在上海奋起抗战,击退日本海陆空军多次进攻,迫使日军三易主帅。上海停战后,十九路军被调往福建“ ”,蔡廷锴、蒋光鼐联合李济深等民主人士策动抗日反蒋的福建事变,并与红军订立停战反蒋协定。福建事变失败后流亡海外。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回国参加抗战,抗战胜利后与李济深等民主人士合作,从事和平民主运动,参加新中国的筹建工作。曾任民革中央副 、全国政协副 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