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史诗之一,阿拉伯起义和争夺中东的秘密较量。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披露此前不为人知的真相。用T.E.劳伦斯的话来说,*次世界大战中阿拉伯人反抗土耳其统治的起义是 插曲的插曲 。当时,欧洲的战壕内厮杀正酣,血流成河,西方的参战者很少注意到中东战区。所以,中东的战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小群冒险家和下级军官来塑造的,他们离权力的核心很遥远。库尔特普吕弗是个文弱的知识分子,在德国驻开罗大使馆工作,他的秘密任务是煽动反对英国统治的伊斯兰圣战。亚伦亚伦森是一位著名农学家和热忱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他赢得了叙利亚的奥斯曼总督的信任。威廉耶鲁是家道中落的美国豪门后嗣,受雇于标准石油公司。他前往奥斯曼帝国,对土耳其人弄虚作假,以便获得珍贵的石油开采权。故事的中心是劳伦斯。1914年初,他还是
《尤利西斯 格兰特传》是国内出版的关于美国南北战争中传奇将军、美国第18任总统尤利西斯 格兰特的传记。尤利西斯 辛普森 格兰特(Ulysses Simpson Grant,1822 1885),美国军事家、政治家。格兰特在南北战争中担任联邦军总司令,成功击败邦联军,维护了美国统一;1868年因战功显赫被推选为美国第18任总统,1872年获得连任,1877年卸任总统。他晚年投资生意失败,潦倒落魄。在生命垂危之际,他完成了个人战争回忆录,由马克 吐温的出版公司出版,当时畅销六十余万册。格兰特的人生就是美国梦生动的证明:本是皮匠家庭出身的穷小子,长期受人鄙夷,突然间变成功勋卓著的常胜将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他成为万民拥戴的总统,引导国家重建;在生命*后,他写就销量达六十余万册的个人回忆录,给世人留下一份无比宝贵的财富。但同时,他形容邋遢,酗酒无度
“欧洲的热血青年恐怕找不出比拿破仑更好的榜样和更大的教训了。” 拿破仑是所有热血青年的榜样——理想远大、学识渊博、精力充沛、积极勤奋; 拿破仑是所有热血青年的教训——忘记初心、迷失自我、狂妄自大、不知敬畏。 每个热血青年都应该读读拿破仑,因为恐怕再没有比拿破仑更好的学习样本了。
德怀特 戴维 艾森豪威尔(1890年10月14日 1969年3月28日),美国第34任总统,陆军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人物。他生命的前52年充满波折、苦闷和压力,但却从未丧失雄心壮志和对成功的渴望。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年过半百的艾森豪威尔1943年担任盟国远征军司令官。1944年6月6日,他成功指挥了扭转战局的诺曼底登陆,创造了一个军人一生中辉煌的胜利。1953年至1961年,他担任美国总统,并被后人认为是20世纪政绩辉煌的美国总统之一。《艾森豪威尔传》是斯蒂芬 安布罗斯的一部著名传记。在此书写作的过程中,他得到了艾森豪威尔本人及其亲友的全力支持,从而得以深入接触艾氏的书信及文件。传记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出版界的肯定与赞誉,奠定了作者在美国史学界的崇高地位。《纽约时报》的书评曾称,此书严谨、权威、详实,既展现了
彭德怀(1898—1974)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湖南湘潭人。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军长,中共湘鄂赣边界特委委员,红三军团总指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副总指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中央人民政府人民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北军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俄罗斯作家弗拉基米尔·卡尔波夫的《朱可夫传》是俄罗斯历史著作中最有价值、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本书的出版,对的卫国战争时期的历史研究来说,无疑是一件盛事。弗拉基米尔·卡尔波夫历时11年时间收集并研究外关于朱可夫的档案文件和材料,作者采用了很多新发现的史料,比如俄罗斯国家军事档案馆收藏的朱可夫私人信件,向读者展示卫国战争中的主要军事行动,重现那些更鲜为人知的前线斗争,讲述了朱可夫的戎马一生。作者没有避而不谈这位的统帅在失宠那些年月所经受的磨难。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及许多他曾认为是战友的人都把他当作对手、敌人。朱可夫的悲剧可谓是国家的悲剧,这个国家摧毁了法西斯主义,却不能战胜最原始的人的天性:嫉妒、恐惧。然而,朱可夫的没有黯然失色,失宠也没有将他的荣誉一笔勾销,更没有夺走人民对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z大、战斗z为惨烈、影响z为深远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较量中,参战双方都涌现出了数以万计的风云人物。他们或为法西斯卖命,成为了遗臭万年的战争罪犯;或为了人类自由而奋战,成为了名流千古的英雄。道格拉斯 麦克阿瑟,华语界常称其为 麦帅 ,是美国著名军事将领,1944年授衔五星上将,并且曾任菲律宾陆军元帅。20世纪30年代任美国陆军参谋长,是太平洋战争中盟军主要指挥官之一。他因在菲律宾战役中的表现获颁荣誉勋章。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战役,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优选的登陆战役,也是很有影响的登陆战役之一。 诺曼底登陆的胜利,宣告了盟军在欧洲大陆第二战场的开辟,迫使纳粹德国陷入两面作战、腹背受敌的困境。有效粉碎了德军企图调兵转战苏联战场的如意算盘,同时也敲响了纳粹德国的丧钟 杨隽编写的《转折之战(诺曼底登陆)》讲述了这一重要战事的详细过程。
在空前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有一位叱咤风云的高级指挥员,因屡立战功、指挥卓越,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终从一名士兵逐级晋升为苏联元帅,他就是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朱可夫一直是苏军统帅部成员,从1942年8月起到战争结束,一直担任副统帅,多次作为统帅部代表被派往前线,并曾先后担任过重要的几个方面军的司令员。朱可夫在策划、准备和指挥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和柏林战役等一系列决定性战役中,发挥了别人无法替代的、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朱可夫对军事指挥及军事学术所作出的贡献,已为世界军界所公认。直到今天,研究朱可夫指挥的著作还深受各界人士的欢迎。 作为一名高级指挥将领,朱可夫具有高超的指挥艺术、远大的战略目光、冷静的判断
亘古的尘埃中,皇冠熠熠生辉,耀眼的光芒折射出拿破仑大帝的戎马一生。虽荣耀万丈,却终身孤寂,荣耀是他一生的光环,孤寂是他一世的心路。 与众不同的思想注定了他与兄弟姐妹相处冷淡,注定了他的军校生活备受排挤,同时也注定了他日后非凡的成就。因为孤寂,所以独自陷入思考;因为孤寂,所以拼命汲取知识;因为孤寂,所以完全依靠自己。 司汤达说: 拿破仑向世界证明经过了多少世纪之后,凯撒和亚历山大终于后继有人,并且超过了他们。 拿破仑始终以这些伟大的征服者为目标,一步一步坚定地踏上了他们的征战旅途,不断击败各个强国,甚至曾以一敌多,创造出一个个令人惊叹的奇迹,使自己成为令人仰望的尊者。 然而,他也有常人的情感,虽然不善与人交流,但他一生六万多封书信证明了他炙热的内心,他需要快乐,却很少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对于法国来说,向德国宣战是不得已的下下之策。对于在次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的法国来说,防守似乎是法国所有民众的共同想法。正是基于这个想法,法国才不惜斥巨资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马其诺防线。所以,法国宣战之后,打算只防守自己同德国的边界 马其诺防线。法国,这个拥有欧洲z强陆军的国家,却只限于在壁垒前进行一些局部冲击,占领了德国的部分区域。就在德国害怕法国全面进攻,开始调遣预备队进入德法边境的几天之后,法国却调整了战略,不再进攻。开始由他们占领的大部分边境地区撤出。他们不想让前出的兵力遭到突击,于是退回到国界线,个别地段还退到了国界线后,蹲在马其诺防线。
以一个落魄的街头流浪汉混到德车有名的工人党党员,并且还爬到了德意志元首的宝座,后成为欧洲霸主和摧残世界的一代战争魔王。这的确是个传奇得不能再传奇的人物了,这个人就是泼皮无赖的独裁者,人称灾难煞星、杀人魔王——阿道夫·希特勒。然而,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位没有出生证明的私生子的儿子,却一手策划制造出灾难全人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本书语言生动,绘声绘色,以时间为线索展示了希特勒的一生。同时,本书还披露了一些鲜人知的希氏秘闻,如“希特勒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他为什么仇恨和大肆屠杀犹太人?”“他与俾斯麦、拿破仑有何区别?”等等,相信读者阅后会对二战怪魔希特勒有个全面、彻底的了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联红军在东线一路所向披靡,美英法盟军在西线的进攻也连奏凯歌,法西斯德国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艾森豪威尔将攻克柏林的重任历史性地让给了苏军,常胜将军朱可夫的百万大军重重包围了柏林,将红旗插上帝国大厦的楼顶。绝望之中的希特勒携红颜知己爱娃饮弹自尽,纳粹德国有效覆灭 杨隽创作的《法西斯的覆灭(攻克柏林)(精)》讲述了这一重要战事。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1885年2月24日,切斯特·威廉·尼米兹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一个边远的山城——弗雷德里克斯堡。1905年1月毕业,被分配到亚洲舰队旗舰“俄亥俄”号上实习。两年实习斯满后,他到潜水艇部队服务。1917年调任大西洋舰队潜艇部队司令罗比森少将的随从副官。1921年,他入海军战斗学院学习。1935年回华盛顿海军航海局副局长,1938年升为少将后,曾一度离开海军航海局,做过美国太平战区总司令、海军五星上将。 第二次世界大战十大名将丛书。 美国海军五星上将尼米兹是一个一生注定献身海军的美国男人。他临危受命,成为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兼太平洋战区司令。他具备成就大业者的一切素质,凭借高超的斗争艺术不仅扭转了战争初期的不利局面,而且把战争逐步引向于己有利的一面,直至终击败日军。正是永不言败的尼米兹,挽
《战士之路》是美国陆军航空队中将、二次大战时在中国作战的美国志愿航空队指挥官克莱尔·李·陈纳德的回忆录。讲述了他自1937年应约赴中国,招募飞行员并组建中国第14志愿轰炸机中队,并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和武汉会战,之后赴昆明筹办航空学校的艰难历程,同时记录了中国军民抗日惨烈悲壮的情景。1941年,“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正式成立,由陈纳德为大队指挥官,被称为“飞虎队”。1942年,美国志愿航空队并入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陈纳德为14航空队少将司令。至抗战结束,陈纳德率领的驻华美军航空队击落敌机超过3000架,摧毁船舶110万吨,火车机车1225辆,车厢712具,卡车4836辆,破坏桥梁356座,为中国抗日立下卓越功勋。本书不仅细致入微描述了每一场战斗的场景和战术讲解,而讲述陈纳德个人成长的感悟及对整个战争的深入思考
一八九四年四月十七日生于俄国库尔斯克省卡利诺夫卡村,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一日逝于苏联莫斯科。苏联部长会议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