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江、赵桂来著的《毛泽东最后十年》中作者讲述了自己跟随毛泽东同志27年所见所闻,特别是较全面的反映了“文革”十年毛泽东主席的生活、工作、学习、巡视的工作细节,也披露了“接见红卫兵”、林彪“九一三事件”等重大鲜为人知的情节和片段,为有志于了解和研究这段历史的读者提供一些重要的史实资料和史实依据,更为全面理解一代伟人的心路历程和思想。
本书共分为三卷:《会谈卷》记录了从1964年到1986年,邓小平会见外国元首和中外记者时的谈话内容,涉及中国的改革开放、对外交往政策、台湾问题、香港问题、西藏问题、对毛泽dong的评价等问题。《会议卷》记录了从1938年到1987年,邓小平参加的有关会议,并对邓小平在会议中所作的重要讲话、对一些政策问题的阐述、处理民生要务的方法和态度等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和评析。《演讲卷》记录了从1943年到1988年邓小平的历次重要演讲。内容涉及国家建设、干部选拔、军队国防、财政、教育、党内思想等诸多方面。
......
本书是日本学者冈本隆司为李鸿章和袁世凯所作小传,讲述了这两位清末民初政坛的枢纽人物,其人其事及其所处的时代。 旧式科举官僚出身的李鸿章,历经太平天国运动、平定捻军、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等近代中国重大事件。他是地方武装淮军的创建者和 ,并且为清朝建立了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清末的时代和社会塑造了他,他也造就了那个时代。 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袁世凯都被贬低为不学无术、不仁不义的叛徒,或是“阴险的权术者”。这样的一个人,为何能在激烈动荡的时代里发展个人势力,爬到权力 ,甚至当上皇帝呢?袁世凯的一生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极其复杂的中国。
毛泽东的雄才大略、神机妙算所折射出来的智慧之光,至今仍五彩斑斓,熠熠生辉。它给后人的启迪是永久性的。《三十六计》集历代“韬略”、“诡道”之大成,素有兵法、谋略奇书之称;而毛泽东的智谋与《三十六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中吸取了无穷的智慧,毛泽东成功运用和发展了“三十六计”,一生纵横捭阖,所向披靡,展现了毛泽东光彩四溢、魅力无穷的智慧。
《周恩来与国民党将领》一书真实记录了在黄埔军校时期、内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与国民党将领之间斗智斗勇、求同存异的历史。 周恩来与国民党将领的交往,既是国共两党长期斗争、几度合作的历史缩影,也是周恩来人际交往中有特色、魅力的华彩篇章。书中收录了大量一手资料和珍贵的历史照片,以纪实手法记述了周恩来与李宗仁、张治中、张冲、程潜、傅作义等几十位国民党将领的交往过程,披露了国共两党几度合作与斗争中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再现了中国近现代史风云激荡的历史画面。
本书为德国 思想家阿多尔诺研究 艺术家、哲学家瓦格纳的专著。 瓦格纳是浪漫主义音乐代表性的作曲家,德国歌剧界举足轻重的人物,还是卓有建树的哲学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不仅在欧洲音乐 占据重要的地位,也在文学史和哲学 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全书分为社会性格、姿态、动机、响亮、银色、幻境、“乐剧”、神话、神与乞丐、妄念这十个章节专题,分别从不同维度,探究了瓦格纳作品的创作背景、表现技巧、风格特色、艺术主张等。同时,本书也讨论了瓦格纳作品的深层思想倾向和社会心态。
1961年至1965年的周恩来,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刚刚走过“凯歌行进”“风卷残云”的“大跃进”时期,不幸的是,天灾和人祸一齐向他和他的同事们涌来。《走出困境:周恩来在1960-1965》记录了共和国总理周恩来在极为困难的时期,殚精竭虑,着手制定八字方针,探索走出困境的途径。在一个复杂多变的历史舞台上,他发挥了最终使中国走出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特殊作用,使得中国走向了比较顺利的恢复和发展轨道,造就了共和国历史的辉煌。全书图文并茂,形象生动。
......
本书既是一部关于美国情报之父范德曼(Ralph H. Van Deman,1865—1952)少将的传记,还是一部讲述美国军事情报在美西战争、美菲战争、 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发展历史的作品。范德曼是美国前国务卿约翰·杜勒斯、中情局局长艾伦·杜勒斯兄弟的老师,还是美国密码破译专家、黑室(密码局)创始人赫伯特·雅德利的老板,他重建的情报机构集中了美国情报界许多成员机构——中央情报局(CIA)、 安全局(NSA)、陆军情报与安全司令部(INSCOM)的前身。